然而,收到回信似乎也并不是好事,因為信里帶來的并非全是好消息。
小浙江收到了信,起初他還滿臉的意外,接著就又驚又喜的接過信迫不及待的展了開來……但還沒讀上幾行就“撲嗵”一聲跪倒在地上啕嚎大哭。
同鄉人跑上拿過信一看,只見信上歪歪扭扭的寫著:“浙孝哥,近一年時間沒你的音訊,還以為你英勇殉國了。父親在鬼子的一次轟炸中負傷,因為沒錢醫治在堅持了一個多月后才離去,走前還一直念叨著你的名字,希望能再見你一面。母親為了把食物省下來給我們幾兄妹,自己吃觀音土,結果活活脹死。為了養活兩個妹妹混口飯吃,我也去當兵了……”
小浙江的這個弟弟才只有十二歲,十二歲的小孩就去當兵……只怕都還沒有槍桿高吧!
流氓也接到一封信,看完信后就坐在一旁一根又一根的抽著煙不說話。
戰士們都知道他收到的肯定也不是好消息,所以也不敢多問,只是老班長默默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看開點,這年頭……就這樣!”
流氓只“嗯”了一聲。
后來才知道,在流氓出發前他老婆就懷孕了,他一直想知道老婆給他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但剛剛收到了這封信才知道……因為營養不良也因為沒錢救治,老婆早在半年前就因為難產死了,孩子也沒能保住。
其實同鄉人也收到一封信,信是他父親寫給他的,信里告訴同鄉人,他參軍的哥哥不久在前線被鬼子給打死了,據說是被炮給炸死的,什么也沒留下……這在抗日戰場是很普遍的事,因為在面對日軍時常常是一觸即潰,所以基本搶不到尸體,有時甚至連怎么犧牲、有沒有犧牲都不知道。往往只能報上一個“失蹤”。
但同鄉人就只嘆了一口氣,什么也沒說。
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是個營長了,身為營長的他如果在這時候也跟戰士們同樣的表現。那么這個營還怎么帶?!
類似這樣事情還有很多,以至于通訊員到后來都有些不敢再把這些信發下去了,因為送到戰士們手里的消息大多都是壞消息。
這其實并不奇怪,此時的國內受鬼子封鎖物資緊缺,于是那凍死的、病死的、餓死的可以說不計其數。再加上鬼子還頻繁的進攻、轟炸,再鬧下饑荒……于是幾乎每封信里都有一個壞消息,純粹報平安的都是鳳毛麟角,甚至還有可能是為了不讓遠在國外作戰的親人擔心所以有事不說。
然而,戰士們就算知道收到信多半不會有好消息,還是會想知道家人的情況,于是一直盯著通訊員將書信發完。
收到信的戰士們固然又哭又笑的,沒收到信的戰士心里又說不出的失落,因為他們就會想著:為什么會收不到信呢?不會是家人出了什么事吧?!他們到底在哪呢?!
于是這么一鬧整支部隊都有些心煩氣燥的。
這其中也許就只有張弛還算是氣定神閑吧,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家人是不會給自己來信的。就算來信……只怕也要過個幾十年才能收到。
對于戰士們收到信后所受的影響,張弛心下又暗暗覺得有些不妙……如果是這樣的狀態的話,還能把部隊拉到太平洋上去跟鬼子打仗嗎?
但張弛雙不好說什么,中國人自古在儒家的影響下最注重家庭的親情,有句口號叫:“有國才有家”,但張弛卻認為更切實的應該是“有家才有國”,這不僅是因為國是由一個個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家組成的,家是組成國的基本單位,那自然是先有家才有國。更因為當兵打仗的戰士……在他們的心里,又有哪幾個不是為了家、為了親人才撐到現在才上戰場與鬼子拼命的?!
他們是為了國嗎?
國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顧天下”,現在是窮的時候,也就是獨善其身的時候。能照顧好自己的家保護好自己的親人已經很不容易了,誰還會想到國?
一個很真實的寫照就是……戰后日軍在回憶起與中國遠征軍作戰時,很奇怪為什么中隊在作戰時總會喊著“負傷”往前沖。
其實這是日軍的誤解,戰士們喊的不是“負傷”,而是“回家”……中文的“回家”與日語“負傷”(keiga)的發音很相似。
所以就是這樣一支部隊,一支時刻以“一切為了打回家去”為信念的部隊。到現在眼看就要打回家了卻不能回家,甚至他們中還有相當一部份人發現自己為之奮斗的“家”已經不復存在了,那接下來他們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或是有什么樣的想法?!
張弛不知道,張弛只知道,這時的自己突然覺得有些對不住他們。
因為這些戰士意無反顧的跟著自己血戰沙場,他們信任自己、尊重自己,但自己能給他們的……卻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的、空洞的“打到鬼子老窩去”。
說句難聽的,就算最后真的“打到鬼子老窩去”又能怎么樣呢?能把他們的家人還回來嗎?能讓他們再重新與親人團聚嗎?
說不準,就在他們走在“打到鬼子老窩去”的路上時,又有許多的家人和親友死在鬼子的屠刀之下了,甚至就連他們自己也有可能倒在“打到鬼子老窩去”的路上了。
所以,張弛已經做好了準備,準備他手下的戰士們來提回國的要求。
張弛做好打算,會盡自己所能幫助那些家里有困難的戰士回國,回到他們的家人身邊。
但讓張弛意外的是……沒有一個人來提要求,一個都沒有。
后來張弛才知道,恰恰是那些書信讓戰士們更堅定了要“打到鬼子老窩去”的信心,因為他們知道了一點:國內的形勢已經惡劣到不能再拖了,只有打到鬼子老窩去,才能將處在水深火熱的親人們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