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七十七章 董卓要殺秦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之席卷天下II

  董卓十五萬大軍進京,由于他圣駕在手,立刻就繳械了中央軍。控制住了城防,控制住了宮禁。

  董卓帶兵入主中樞,他要行王霸之治,治理這個國家。所以,當他控制宮禁,徹底控制住皇帝后,朝廷的運轉,百姓的生活都是照舊。

  到了此刻,董卓可說大功告成,他屯兵城外,每日帶著西涼鐵騎,霸氣凜然,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他又隨意出入宮庭,肆無忌憚。這也看出董卓的興奮,肆意玩弄最高權力的快意。

  這一日,董卓又要進宮,彰顯他對中樞的絕對控制力。

  李儒進言道:“主公,應該請陛下下旨,讓牛輔將軍控制長安,則關西三輔之地盡在我手,根基得以穩固,霸業可成。”

  董卓對于他這個女婿軍師,那真是“愛死了”,從其言。

  董卓就帶著李儒進宮去找皇帝。

  南宮永壽殿,咔咔咔的大兵就包圍了宮殿,宮女太監嚇的跪了一地。

  少帝劉辯年幼,手袖不斷哆嗦著。

  董卓兇神惡煞,道:“長安乃是西都,需要有大將鎮守。正好本將這里有一員大將牛輔,可當此重任。不知陛下以為然否?”

  少帝恐懼董卓,驚嚇中道:“董將軍所言甚是。”

  董卓哈哈大笑,大手一揮,李儒就拿來御筆詔書,唰唰唰寫下了圣旨。

  就說拿玉璽蓋章的時候,李儒發現盒子是空的,這才想起來,道:“主公,玉璽在絞殺十常侍的時候失蹤了。”

  董卓銅鈴眼一瞪,道:“那怎么辦?”

  李儒眼珠一轉。道:“無妨,陛下私印也可。”

  董卓就此得了詔書,又在宮中禍亂一頓,就走了。

  少帝劉辯嚇壞了。他就去找媽媽。

  “母后,孩兒不當這個皇帝了,那董卓好嚇人……。”少帝大哭。

  何太后早在惶恐不安沒了主意,她抱著兒子說道:“你舅舅被十常侍所害,若他還在。必定不會如此。”

  這時候,常侍德全就說道:“何不召見冠軍侯,商議大事。”

  另一方面,秦峰府邸。

  秦峰堂上端坐,典韋、許褚、荀彧在下。

  荀彧憂心忡忡的模樣,道:“主公,董卓進京,要行之事,決不能讓他得逞。”

  秦峰就反問道:“文若,你有何辦法?”

  荀彧思索中。不斷的搖頭。由于董卓控制了城防和宮禁,就算是荀彧這樣的謀士,也沒有絲毫對付董卓的辦法。

  秦峰看到荀彧沒有辦法,他這才說道:“為今之計,就是盡快離開長安。在洛陽,已經沒有辦法對抗董卓了。唯有在外,召集兵馬,才能夠討伐董卓。”

  “主公,那么咱們現在就走吧。”周山立刻提議道。

  秦峰微微搖頭,道:“再等一等。”

  荀彧急忙道:“恐怕夜長夢多。董卓會對主公不利。”

  秦峰自信一笑,道:“有情報衛傳來消息,丁原的大軍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有野心的人不止董卓一個……。”

  荀彧充滿了對亂世到來的無奈,現在在他心里。唯一能夠撥亂反正的就是他的主公了。他想了一下,道:“正好可以趁亂離開,憑主公的人望,只需登高一呼,天下響應……。”

  秦峰卻是說道:“時機未止,等一等吧。”

  自古以來。爭霸天下,是需要名臣良將的。秦峰現在不走,是為了一員大將。雖然有些兇險,但為了此人,也是值得等待的。

  荀彧見主公成竹在胸,也就不再多說什么了。

  這時候,德全來了。

  半個時辰后,秦峰出現在了何太后的長樂宮中,他就看到,昔日風華絕代的大漢第一夫人何太后,如今已經十分憔悴。他不禁嘆息一聲,誰攤上這事,誰憔悴。

  隨著殿門關閉,寢宮里就剩下秦峰和太后。

  “太后千歲千千歲。”

  秦峰抬頭的時候,就看到何太后已經來到了身前。

  何太后伸出玉臂,一把將秦峰的腦袋抱在了懷里,頓感芳心一陣溫暖,哭泣道:“大將軍死了,今后哀家就要靠侯爺了。請侯爺惦念恩情,不要棄哀家而去。”

  若是當初秦峰點頭,何太后真的會作出下嫁他的決定。

  秦峰大臉貼在何太后心口,柔軟之中,大呼受不了。

  董卓的十五萬大軍在外,他也是自身難保的節奏。然而畢竟一夜夫妻百日恩,秦峰也不忍看到何太后驚恐不安,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他起身就說道:“太后放心,若到了關口,秦峰必定保護太后平安。”

  何太后深深望著秦峰,我見猶憐的模樣。秦峰心腸一軟,就將太后抱在了懷里。

  忽然之間,太后驚慌了多日的心,平靜了下來,她是真的相信摟住她的這個男人。這個男人,才是她一生中,唯一的男人。

  三日后,時間就來到了189年7月中旬。

  董卓掌握了中樞,漸漸有了第一權臣的威勢,這一日,他就找來李儒,道:“我打算廢除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何如?”

  李儒彈著山羊胡琢磨起來,一會后道:“主公此舉大妙,當今陛下即將成年,又有太后,而何進雖然死了,但留下舊部太多。若是立年幼的劉協為帝,劉協已經毫無根基,更加容易掌控。”他又道:“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可在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

  董卓的主意得到李儒的贊同,他十分高興。

  次日,他就散出帖子,大排筵會,遍請公卿。

  董卓重兵在握。百官沒有人敢不來。

  時至正午,酒宴在和順的氣氛中進行。百官表面上無事,心底里都發憷,生恐董卓出什么幺蛾子。從而他們小命不保。

  京城三少一鷹犬,也就是秦曹袁劉,四人分席卻是坐在一處,個個面無表情。

  典韋和許褚侍立在秦峰身后,旁邊關羽張飛侍立在劉備身后。

  曹操和袁紹想要匡扶天下。沒想到最終是這樣一個結果,他們無力,悶悶不樂。

  劉備大耳朵不斷扇著,想要中興漢室的他,內心一股火氣。他不斷暗瞧董卓,自語道:“忍,一定要忍……。”

  忽然,董卓揮退了堂中起舞的歌姬,樂聲停止下來后,他厲聲道:“我有一言。眾人靜聽。”

  秦曹袁劉以及百官都看了過去,心里難免敲小鼓。

  哼,董卓嘴角胡子一翹,冷道:“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

  秦峰不動聲色,他雖然對于此時此刻身處這漩渦中心有些忐忑,但此刻也就當看歷史正劇。歷史正在軌跡上運轉。所以董卓說的話語,和歷史上記載的絲毫不差。

  百官恐懼董卓的重兵,誰也不敢出聲。

  董卓心里得意起來,便感到大事可成。

  誰知。忽然有一人,拍案而起,怒指董卓大聲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

  眾人一看。不是別人,正是今天剛剛到達京城的丁原。

  丁原帶著并州大軍來到洛陽,發現朝廷已經無主,群龍已經無首,他也就有了些想法。當董卓提出廢帝的時候,他便感到,占據大義的機會來了。

  董卓沒想到真有人敢反對他,喝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丁建陽,今日就讓你看看某的手段!”董卓殘暴,殺人就跟玩一樣。沒事他還殺著玩,別說反對他的人了。他立刻拔出腰間的大砍刀,直奔丁原而去。

  百官震驚了,沒想到董卓當場就要殺丁原。

  丁原一陣慌亂,呼道:“奉先何在!”

  只見丁原背后走出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一躍而出。當啷一聲巨響,畫戟就將董卓的大砍刀磕飛。

  呂布手腕一番,就將方天畫戟,搭在了董卓肩頭。

  唔,百官倒抽一口冷氣。再看魁梧呂布的時候,多生敬畏。

  丁原大松了一口氣,心說我兒奉先在,大事可成。

  董卓被逼住,但他毫不畏死,怒視呂布道:“你是何人?”

  呂布冷笑道:“并州呂布是也。”

  天下第一武將,一出場,就威震八方。

  甲胄碰撞聲中,董卓的部將華雄,帶著兵丁,從外面魚貫而入,立刻圍了過來。

  呂布輕笑,手中方天畫戟一掄,一圈過后,依舊搭在了董卓肩頭。而四周西涼兵,皆捂著喉嚨倒地。一時間瞬殺十余人,血腥彌漫,眾皆恐懼。

  猛將華雄,一時失色。席間,秦峰身后的典韋和許褚,吃了一驚。典韋忍不住道:“呂布這家伙,比當年更厲害了。”

  劉備身后,一直瞇縫著眼睛的二爺,瞪圓了眼睛,看了呂布一眼。但馬上,二爺就重新瞇縫起了眼睛,擼著五縷長髯,不屑的模樣。

  “厲害……。”三胖紙環眼,忍不住說道。

  李儒看到董卓被呂布制住,他一推華雄,指了指丁原。華雄醒悟,親自過去,提劍在手,看住了丁原。

  李儒這時候才說道:“今日只是飲酒作樂,咱們不談國政,不談國政,來日入朝公論未遲。”

  丁原也怕殺了董卓走不了,就喚回呂布,憤然離去。

  呂布臨走之前,遍看眾人,太多人低下了頭。呂布的目光從秦峰、曹操、袁紹、劉備的身上劃過,最后停留在董卓身上。他微微冷笑,睥睨天下的氣勢散在全場,見到無人敢面對自己的鋒芒,這才方天畫戟一背,轉身大步而去。

  呂布,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并在第一次出場中,在朝廷百官的心中,同時也在天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秦峰不言,只是看戲,還是歷史正劇,演員都是本色出演,臺詞都是千年以來的經典,實乃不可多得的劇目,“文遠,你可知道,主公我等得你好辛苦。”

  上一次秦峰對匈奴作戰,招募張遼沒有成功。這一次,他打算等丁原死了,再出手。但若是這一次還不成功怎么辦?畢竟張遼這種級數的忠義大將,可不好招募。若真是招募不成,恐怕他只能撞南墻了。

  董卓遙看遠去的呂布背影,摸了摸依舊發涼的脖子,他惱羞,突然看到秦峰思索很深的模樣,就問道:“子進,我剛才所言合公道否?”

  秦峰被打算了思索,一副我沒有聽到的模樣。

  董卓又怒,道:“秦子進,我問你話呢?”

  這時候誰慫,誰的名聲就沒了。他就笑道:“哦?董大人要喝酒,來來來,干了。”

  秦峰雖然沒有如同丁原一樣大怒,但分明也是沒有好臉色給董卓。

  董卓接連受挫,向來殘暴的他無法忍受,面目一陣猙獰,他滄啷一聲拔出李儒腰間的佩劍,沖了過去,舉劍向秦峰劈去。

  堂中立刻傳來陣陣驚呼。

  (Autumn夜不負紅顏、逝去獨舞、毓秀LOVE、淺水彎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