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
————以下正文————
七月初六,即韓國王都邯鄲對外宣布對魏國宣戰的次日,在韓國西北的雁門郡,雁門守李睦率領數萬雁門軍,揮軍南下,準備攻略魏國的河東郡。
李睦麾下的雁門軍總共分為「五部」,這五部分別坐鎮「臨胡關」、「善無」、「馬邑(今朔州)」、「雁門關」、「婁煩關」,總懾雁門郡。
其中,臨胡、雁門、婁煩三關皆以步卒為主,而「善無」則是雁門郡的治所,唯獨「馬邑」,此地乃是天然的牧場,土地肥沃、牧草鮮嫩,常年有野馬聚集,因此成為了雁門郡的主要畜馬牧場,同時也成為了雁門騎兵的主要駐扎地。
此番出兵,考慮到「魏云中郡太守廉駁」這個新鄰居與勁敵,縱使是李睦也沒敢輕動「臨胡關」的兵卒,只調動了馬邑、善無、雁門、婁煩四地的韓軍,約步卒五萬人、騎兵四萬人,共八萬兵馬,令其向「離石」調動。
其中,雁門守李睦親自率領四萬雁門騎兵,走西河平原,直奔離石,總共長達近八百里的路程,雁門騎兵在六日內狂奔抵達,堪稱神速。
七月十二日前后,待雁門守李睦親自率領四萬雁門騎兵抵達離石城后,一方面接管當地的韓軍守軍,一方面則派遣族弟「李任」,率領離石、皋狼等地的駐守韓軍,約共計四千人左右,
前往離石境內的「中陽邑」與「平周」,希望后者在收編中陽邑與平周的駐守韓軍后,嘗試攻打魏國河東郡轄下的「北屈」,繼而進兵「皮氏」。
一旦「北屈」與「皮氏」被韓將李任拿下,就意味著李睦打通了西河通往河東郡的要道,否則,他就只能借道,走山路向東,攻打河東郡轄下的「平陽邑」。
當然,還有一條路是向西借道,也就是從魏國的河西郡借道,但這條路李睦絲毫未做考慮——明明是偷襲河東郡,還要借道河西郡,真當魏國的「河西守司馬安」是軟柿子么?
要知道,河西郡乃是魏國的西垂,顧名思義,河西守司馬安麾下的軍隊顯然還要強于河東軍,在局面尚未打開的如今,李睦并不想招惹如此強大的敵人。
魏將司馬安的河西軍,李睦準備等己方的軍隊在河東郡站穩腳跟之后,再做考慮。
于是當日,李睦的族弟李任便率領四千士卒前往了中陽邑與平周,在數日之內,抵達二地并迅速接管了二地的駐防軍隊,將麾下的兵力擴展到八千人左右,繼而嘗試攻打「北屈」。
然而待等韓將李任來到北屈一瞧,好家伙,魏國居然將這座城池修建地跟要塞一般,而且城塞上旗幟如云,怎么看不像是守備空虛的樣子。
該死的!當年(太原守)樂成是怎么打下這座城的?
韓將李任簡直難以置信,遂招來麾下原本駐扎在離石的韓將「徐皆」,詢問后者道:“北屈的防御,竟如此森嚴,你等當初是如何攻下這座城的?”
離石守將徐皆亦感覺有些莫名其妙,苦笑著說道:“當年我軍攻打北屈時,北屈并非這般堅實……想來是魏人提前加固了防御。”
徐皆猜得沒錯,魏國的臨洮君魏忌在擔任了河東守之后,就派人在北屈修筑防御,將北屈這座原本的山城打造地固若金湯,甚至于,臨洮君魏忌還在北屈城兩側的山嶺上興修了諸多崗哨與烽火臺,其用意就是將北屈打造成河東郡在北方的前線崗哨:倘若韓國進攻河東郡,只要北屈城尚在,那么,魏軍就能登高窺視境內韓軍的大致動向。
而如今事實證明,增固北屈實在是一件頗為高明的舉措,這不,此刻就讓率軍前來偷襲北屈的韓將李任進退兩難:打吧,未見得能攻下北屈,而且此舉無異于提前向河東郡預警;可不打吧,難道繼續向東攻打「平陽」?
想來想去,韓將李任最終選擇了知難而退,抓緊時間,率領麾下軍隊悄然向東,前往魏國河東郡轄下的「平陽」。
然而待等他抵達平陽,看到平陽一帶連綿十幾里的魏營,以及魏營上方那隨風飄揚的「魏北一軍」旗幟,他近乎有些絕望:平陽的防備,竟然比北屈還要森嚴!
這河東郡簡直就是個刺猬啊!
……這還偷襲個屁啊!
抓了抓頭發,韓將李任心中苦笑不已。
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魏國的河東郡,除了河東守臨洮君魏忌的河東軍外,還駐扎著桓王趙宣的北一軍,除非韓國的太原守樂成此刻就率領太原軍抵達,否則,確實很難對河東郡造成什么實際威脅。
想到這里,韓將李任唯有暫時退回「平周」,派人請示身在離石的族兄李睦。
然而,似他這般在「北屈」來來回回,豈會不驚動北屈的守將?
北屈的守將,或者說「北屈尉」,乃是臨洮君魏忌的心腹愛將「毛博」,是一位老成持重、中規中矩的將才,雖然談不上有太大的才華,但若是擔任一城之守,卻是綽綽有余。
當毛博得知韓將李任率領軍隊鬼鬼祟祟在北屈北邊來來回回后,遂一邊下令北屈全城戒嚴,一邊派人將此事稟告于身在「汾陰」的臨洮君魏忌。
此時,臨洮君魏忌剛剛前后收到兩撥青鴉眾的傳訊,前者傳達給他「韓國已對本國宣戰且已派兵攻打淇縣」的消息,而后者,則帶來了王都大梁的最新決定:本國對韓國宣戰!
因此,當臨洮君魏忌得到部將毛博派人送來的緊急軍情后,心中絲毫沒有吃驚。
既然此時大梁已對韓國宣戰,那么我也該有所行動了……
想到這里,臨洮君魏忌召來一名親兵,吩咐他道:“速速前往平陽,知會桓王殿下,就說魏忌準備揮軍攻打西河,請他坐鎮河東郡,務必謹防韓國太原軍的兵馬!”
“是!”親兵應聲而去。
兩日后,駐軍在「平陽」的桓王趙弘宣,便收到了臨洮君魏忌的傳訊,或者說將令。
雖然桓王趙宣乃皇子出身,又是太子趙潤最親的弟弟,論地位比臨洮君魏忌高得多,但奈何身為太子的兄長趙潤任命臨洮君魏忌為「西邊戰區」的統帥,因此,桓王趙宣也只能乖乖聽命。
此時得到臨洮君魏忌的將令,桓王趙宣忍不住抱怨道:“西河那邊要開打了,憑什么我就得留守在平陽啊?”
聽聞此言,軍師參將周昪笑著勸道:“殿下不必著急,韓國的太原軍,肯定是要涉足此地的,我北一軍,有的是建功的機會,無需急在一時。”
說到這里,他眨了眨眼睛說道:“在我看來,西河那邊人多粥少,有韶虎、司馬安、龍季等諸位將軍,雖說我北一軍實力并不弱,可論搶功,卻未見得能搶得過那些位將軍,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平陽,好歹還能獨得「韓太原守樂成」這一個強敵。”
桓王趙宣想了想,深以為然。
他也覺得「西河」那邊實在是太恐怖了,他魏國的猛將皆駐扎西河,搞不好日后還有秦國的援軍介入,韶虎、司馬安、魏忌、龍季等人,若再加上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陽泉君贏镹等等,這已經不是「西河戰區能否打贏」的問題了,而是在這個戰區的軍隊,能分到多少功勞。
雖然桓王趙宣對自己以及麾下的北一軍信心滿滿,但若是跟韶虎、司馬安、公孫起、王戩等人安排在一個戰區,搞不好他北一軍啥也沒做這場仗就打完了,這多尷尬?
……還是老老實實留在平陽吧。
桓王趙弘宣暗自想到。
而與此同時,臨洮君魏忌傾盡除北屈城外的河東郡,向河西郡借道,準備繞過北邊的壺口山,攻打西河。
同期,河西守司馬安得到了臨洮君魏忌的將令,亦出動河西軍四萬,揮軍往北。
而另外一邊,坐鎮在離石的雁門守李睦,亦得到了族弟李任派人送來的密信,得知魏國在北屈、平陽兩地皆部署了重兵,致使偷襲暫時難以得逞,心下不覺皺了皺眉。
在李睦看來,雖然魏韓兩國在過去的近一年里維持著對峙的局面,因此雙方各自在邊境部署重兵,這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但是魏軍的防守態度,這明顯不對勁啊。
要知道,對峙僵持是對峙僵持,曾經在中原,好幾次當兩個國家出于戰略考慮而擺出對峙的架勢時,事實上前線的兵將們,并沒有那種戰爭來臨的緊張。
甚至于,隨著對峙的時間逐漸拉長,兩國的兵將還會逐漸松懈,甚至于到最后,兩國的巡邏士卒在荒野相遇,由于時常碰面混熟了,彼此打個招呼,甚至交換一下各自的干糧,這也不是沒有從未發生過的。
而對面的魏隊,卻始終保持高度戒備,就仿佛,韓國的將軍們早已得知這場仗將在最近爆發。
這確實不太對勁。
不過事到如今,再考慮這些已沒有什么意義,畢竟韓魏兩國已經彼此宣戰,除非打到彼此都傷痕累累、無力再繼續下去,否則,那就是「兩虎相爭必有一死」的死局——韓國勝則魏亡、魏國勝則韓亡。
兩日后,副將嚴奉等人率領五萬步卒,終于由雁門郡抵達離石一帶。
鑒于南下的通道已經被魏軍封鎖,雁門守李睦只能選擇向西渡過大河(即「幾」字右邊“豎彎鉤”的“豎”部分,不包括“彎鉤”部分),借道河西郡,從這里打開通往河東郡的局面。
至于經「平周」強攻「平陽」,則不被李睦所考慮,因為平陽乃是他韓國太原守樂成的進兵目標之一,若他與樂成的軍隊都擠在平陽,那只會被魏軍四面包夾一鍋端。
一日后,李睦率領麾下步騎兵馬,搭建浮橋渡過了大河,在河對岸的「闕地」,令步卒搭建營壘,同時派出騎兵搜索境內,看看這邊是否埋伏有魏軍。
就連他自己,亦親自率領一千騎兵,前往打量此地的大概。
而就在次日,李睦親自率軍巡邏的時候,碰到撞見西北方向有一支軍隊徐徐而來,一看旗號,駭然就是魏國的魏武軍。
再看將旗,李睦方才得知這支魏軍的領兵將領,乃是魏國的上將「韶虎」。
喂喂喂……
縱使是雁門守李睦,此刻亦有些呆懵:這魏軍的反應已不足以用神速來形容了,簡直就是料敵于先、洞若觀火,早早地就準備好了一切。
以至于搶先出手的他們一方,如今還未在西河的西岸駐扎營壘、站穩腳跟,魏國的軍隊就抵達了河岸一帶。
“報!前面發現敵軍蹤跡,應是韓國雁門郡的騎兵,人數約有一千左右。”
魏武軍的哨騎,亦急忙將李睦親率的這支騎兵的蹤跡,稟報大將韶虎。
聽聞此言,魏將韶虎一邊下令全軍原地歇息,一邊出陣觀瞧李睦那一千名騎兵。
在刨除了駐守河套地區的軍卒后,此次韶虎帶來的軍隊并不多,約兩萬余人左右,但即便這兩萬余人,也讓他無需擔憂對面區區千余雁門騎兵——雖然魏武軍以步卒為主,碰到采取騷擾戰術的輕騎兵確實是很煩,但要是魏軍提高戒備,想來損失也大不到哪里去。
畢竟只有區區千名騎兵嘛。
他之所以出陣觀瞧,是因為他發現那支韓國的輕騎兵并未對他們采取騷擾攻勢,而是佇馬在遠處,不出意外的話,可能是統率這支騎兵的韓將,正在窺視他們魏武軍。
……這大概是出來執行巡查任務的騎兵。
暗暗嘀咕一句,韶虎亦遠遠打量著對面的騎兵,見對方衣甲齊備、隊列整齊且全軍無人喧嘩,心中便暗暗稱贊了一句:好一支訓練有素的騎兵!
而對面,韓將李睦亦聚精會神地打量著魏武軍,見這支魏軍近半數是手持盾牌的重步兵,心下不由地皺了皺眉。
雖說騎兵克制步兵,可這也要分具體情況,雁門騎兵雖然有穿戴胸甲,但本質上還是輕騎兵,碰到魏國的重步兵,其實也未見得就穩占上風,尤其是當魏國的重步兵集結,布下緊密防御陣型的時候,此時若騎兵還敢沖陣,別說輕騎,就算是重騎,都會是傷亡慘重的局面。
……北屈的河東軍、平陽的北一軍,還有此地的這支魏武軍,這些魏軍的反應速度,簡直有點匪夷所思。
李睦不禁皺了皺眉,此時他不禁有種不好的猜測:他韓國此次悍然對魏國宣戰,搞不好可能是被設計了,否則,魏國哪有處處都有防備的道理?這支援的速度,簡直比他們進攻方還要快。
在深深打量了遠處的魏軍許久后,雁門守李睦揮了揮手,帶著麾下的騎兵撤離了。
見此,魏將韶虎也是暗暗松了口氣。
倒不是他畏懼眼前這支千人的騎兵,問題是對方倘若對他們不斷地騷擾,憑他們魏武軍的兩條腿,根本跑不過對面騎兵的四條腿,只能是白白挨打,雖然傷亡未必有多大,但若是白白叫對方射死一些己方的士卒,這終歸也是傷士氣的事。
而對此,韶虎也有些意外:這支千人韓騎的將領,非常果斷啊,看來并非尋常之輩。
也是,倘若是一般將領的話,反正魏武軍追不上自己,很有可能對這些魏軍士卒騷擾一波,但李睦卻沒有,因為在他看來,這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此他果斷下令撤離,帶著麾下的騎兵返回了「闕地」,也就是他麾下的步卒仍在修建營壘的地方。
回到尚未竣工的營壘,李睦將副將嚴奉招到了臨時的帥帳,對他說道:“方才我在此地西北約三十里處,撞見了一支魏軍。”
“哪支魏軍?”副將嚴奉好奇問道。
“是韶虎的魏武軍,目測約有兩萬人左右。”李睦沉聲說道。
對于魏將韶虎,以及其麾下的魏武軍,李睦還是有所了解的,畢竟當年「第三次北疆戰役」時,魏將韶虎乃是魏軍的總帥,當時就連魏公子潤都擔任過韶虎的副將。
甚至于,后來在「武安之戰」時,魏武軍還是魏軍的主力之一,因此對于這支魏軍的實力,李睦大致有所了解。
“據我所知,韶虎的魏武軍駐扎在河套啊,怎么會在上郡這邊?”副將嚴奉亦皺著眉頭說道。
要知道,西河的西邊乃是上郡,跟魏武軍駐扎的河套隔著最起碼百里的路程呢,很難想象魏武軍居然會在這個時間段抵達西河西岸,正巧截到他們雁門軍正在河岸一帶修建營壘。
“我也覺得魏軍的反應有點過于神速了……”
李睦皺了皺眉說道。
不過此時再考慮這些已無濟于事,他鎮定下來,在「進兵擊潰韶虎」以及「退守西河東岸」這兩個念頭間權衡著。
良久,他沉聲說道:“嚴奉,你傳令下去,這座營壘無需在修建了,叫人在(大河)東岸鞏固防御……”
“將軍?”嚴奉聞言面露驚疑之色。
要知道他們此番出兵,戰略就是偷襲河東郡,率先打開局面,而前幾日,李睦駐軍在離石毫無動作,事實上已經延誤了幾日戰機,而如今,李睦居然要在東岸布防,采取守勢,這跟最初他們制定的戰略截然相反,也難怪嚴奉吃驚。
見此,李睦沉聲說道:“魏國的反應不對勁,太過于機警了,就仿佛預料到我軍會在此時出兵……倘若這邊的魏軍果真是得到了什么消息,那么,幾日之內會抵達西岸的,絕對不止魏武軍,河西的司馬安、甚至河東的魏忌,很有可能都在率軍抵達。”說到這里,他皺著眉頭又思忖了片刻,隨即又說道:“我甚至開始懷疑,魏公子潤率領鄢陵軍、商水軍前往宋地,或許有可能是為了引誘我大韓對他魏國用兵……”
說到這里,他右手摸著下巴沉思了片刻,徐徐點頭說道:“對,只有這樣才能解釋,魏軍的反應為何如此迅速,因為是魏公子潤誘發了這場戰事,是故魏軍肯定是早有防范。”
聽聞此言,嚴奉不解地問道:“魏公子潤這么做有什么好處?”
李睦長長吐了口氣,沉聲說道:“為了偷襲我大韓……你想,我大韓的軍隊若攻魏國,邯鄲那邊只會走河內,一旦河內爆發戰事,我方很難去顧及到魏公子潤的下落,介時,他率領鄢陵軍與商水軍北上,渡過大河,就能夠直接攻入我國腹地……”
聽著李睦的剖析,嚴奉越聽越心驚,在他看來,倘若事實果真如自家將軍猜測的那樣,那么,到時候若被魏公子潤率軍直搗他韓國腹地,這一手實在是太致命了。
想到這里,嚴奉急聲說道:“將軍,此事不可不防,需盡快派人提醒邯鄲。”
“唔。”
李睦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當日,李睦便親筆寫下了他的那些猜測,命心腹日夜兼程前往邯鄲,送到釐侯韓武手中。
同時,他下令麾下約七成的軍隊撤回了西河東岸,于東岸建造防御設施,只留下少數步卒在闕地繼續建造營壘、少數騎兵仍在西岸一帶活動——畢竟對于自己的猜測,他也不是非常有把握。
但是到了七月十八日,待等魏國河東守、臨洮君魏忌,以及河西守司馬安陸續率領麾下大軍抵達西河的西岸時,李睦終于確信了自己的判斷。
不幸被他料中,這場仗,他們韓國根本不是主動方,事實上魏國才是主動方,因此,偷襲魏國的河東郡,這只是癡人說夢。
此時他非常慶幸,慶幸自己前一陣子感覺到這場仗有點不對勁,因此有意在離石耽擱了幾日,并沒有直接從河西郡借道,偷襲河東郡,否則,此時魏軍在河東一堵,并且西河這邊由魏將韶虎截斷后路,李睦與他麾下四萬騎兵,全得葬身在河東郡。
當日,得知魏忌的河東軍與司馬安的河西軍皆抵達西岸后,李睦亦帶著數百輕騎出「闕地韓營」,遠遠窺視魏武軍、河西軍、河東軍這三支魏軍,暗暗估測著若雙方交鋒的勝負。
在他估測中,魏武軍、河西軍、河東軍這三支魏軍加在一起大概有近十萬,而他李睦麾下的軍隊亦有十萬左右,因此在人數上雙方時持平的,并且在騎兵的數量上,他韓方還要超過魏方,是魏國騎兵的兩到三倍左右。
因此,李睦倒也不慌:既然偷襲不成,那么老老實實的對壘嘛,雖然魏將韶虎、魏忌、司馬安三者確實是難對付,但他李睦亦非浪得虛名,未見得就不能戰勝對方。
然而,這個想法還未維持兩天,李睦就目瞪口呆地得知,一支秦國的軍隊,亦徐徐抵達了西河,只見這支秦隊在地平線上仿佛婉言的巨蛇,只瞧見蛇頭、瞧不見蛇尾。
見此,李睦倒抽一口冷氣,當即下令焚毀西河西岸的樹林,連帶著自己的「闕地軍營」也一把火燒了,帶著兵馬全部撤回了西河東岸。
此后兩日,李睦每日站在東岸窺視河對岸的秦魏聯軍,待他看到,河對岸的秦魏聯軍人數多到幾無立錐之地時,縱使是李睦,心中亦有種無法言喻的情緒——這他娘的到底是誰打誰啊?
數日后,秦魏聯軍在西河的西岸大致修建了幾座營壘——可能是七座、可能是八座,反正這些營壘緊靠著,李睦實在難以判斷。
但是秦魏聯軍的總兵力,此時他大致已經可以推測出來。
三十萬!
是他麾下總兵力的整整三倍!
在這種情況,李睦感覺很頭疼,他原本還想偷襲魏國的河東郡,沒想到,其實他才是應該防守的一方!
目視著河對岸的秦魏聯軍營壘,李睦苦苦思索著策略。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