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趙弘潤率領五千鄢陵軍,再次經過王屋山的南邊。
記得上次他出征北疆的時候,也曾經過這塊地域,那是去年的八九月份。
這場仗打了一年啊……
趙弘潤暗自嘆了口氣。
他不想去估算,他魏國在這場戰役中到底總共投入了多少財力,因為相信那必定是一個讓他痛心到夜不能寐的天文數字。
但是他并不后悔,因為在他看來,這場仗必須打,而且必須要勝利。
如今天下的局勢,與五年前是截然不同的。
當時齊國仍然有明君呂僖在,由于趙弘昭的關系,齊王呂僖與魏國結成了聯盟,替魏國分擔來自韓國與楚國的壓力,可如今,齊王呂僖已過世,魏國再無法指望齊國分擔壓力,只能靠自己。
這對于魏國而言即是一個挑戰,同樣也是一個機遇,只要能跨過這道坎,魏國或許就能取代齊國曾經在中原的地位,成為中原霸主強國。
齊王呂僖若是能再活五年,不,再活三年就好了……
趙弘潤暗自嘆了口氣。
齊王呂僖是一位強大的盟友,他的過世,非但直接導致了齊國的內亂,也使得魏國錯過了難得的和平時期。
倘若當初齊王呂僖不曾亡故在攻打楚國的途中,那么,韓國未見得敢進攻魏國。
莫以為魏國打贏了這場戰役便認為這場戰事的爆發對魏國有利,事實上,魏國也只是慘勝而已。
第一次北疆戰役,魏國投入北一軍、北二軍、北三軍、魏武軍、山陽軍、南燕軍六支軍隊,兵力達到三十萬,打了整整大半年,雙方平分秋色。
第二次北疆戰役,同樣為十萬人左右編制的肅王軍取代了北一軍,因此同樣是近三十萬兵力,打了整整年逾。
換而言之,魏國用三十萬兵力與韓國打了整整一年半,近乎兩年,期間的糧餉、撫恤,消耗程度可想而知。
這還不包括趙弘潤率領十萬肅王軍在三川抵御秦國二十萬軍隊的那次魏秦三川戰役。
而倘若齊王呂僖尚且在世的話,這場戰爭或許可以避免,也就是說,魏國可以將這場戰役中消耗的資金投入到國內的建設,相信那必定能使魏國的基礎國力突飛猛進。
當然,這也只是趙弘潤在前往汾陰的途中閑著無事的胡思亂想而已。
“西邊的秦正在迅速崛起,北方的韓依舊強大,南方的楚國已平定了屈氏之亂,留給我大魏的時間不多了……”
在與寇正談論天下局勢的時候,趙弘潤頗為憂心地說道。
聽了趙弘潤的話,寇正默然不語。
曾幾何時,他仍認為他魏國很安泰平和,和平地就像是尚城的生活那樣,直到聽了趙弘潤毫無保留的話,他這才意識到,他魏國之所以和平,那是數以十萬計的士卒們出征沙場換來的。
比如身邊這位肅王殿下,三年內就先后參與齊魯魏越四國伐楚戰役、魏秦三川戰役、魏韓北疆戰役,其麾下的肅王軍士卒們,個個都是在數十次沙場出生入死的悍卒。
魏國正是因為有這支強大的軍隊鎮守著商水郡,守衛著魏國的南疆,震懾楚國,才使得楚國似暘城君熊拓、固陵君熊吾等楚公子不敢輕易進犯。
想到這里,寇正忍不住多看了趙弘潤幾眼。
“寇大人為何這般看本王?”趙弘潤注意到了寇正的目光,好奇問道。
寇正尷尬地笑了一下,隨即帶著幾分歉意解釋道:“下官只是驚詫……五年前,下官有幸見過殿下一面,那時,肅王殿下似乎是故意針對吏部郎官羅文忠之子羅嶸?”
聽了這話,趙弘潤恍然大悟之余,連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五年前利用陪監權利故意針對考子羅嶸,命宗衛們扒掉其衣衫的某位八殿下,誰能想到五年后能手握十萬大軍,名震楚、韓、秦三國呢?
相信就連魏天子都未猜想到,因此才會樂此不彼地向沈淑妃與烏貴嬪講述當年某個兒子的斑斑劣跡,實在是前后的反差太大,讓人難以置信。
此時,寇正猶豫了一下,低聲問道:“肅王殿下,下官有一事不明,能否請殿下為下官解惑?”
“寇大人請問。”趙弘潤笑著說道。
只見寇正看了眼左右,隨即壓低聲音詢問了趙弘潤一個頗為敏感的問題:“殿下何故不爭大位?”
趙弘潤心中咯噔一下,不由地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
畢竟,他一直以來都是因為明確表示不爭奪王位,這才使得似駱瑸、周昪、張啟功、劉介等賢才紛紛投奔其他皇子。
難道這寇正也是其中之一?
趙弘潤微皺著眉頭看了寇正半響,最終決定坦言相告:“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或許,本王還未做好肩負重擔的準備。”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不由地想到了他的父皇。
在他看來,要成為魏國的君王,就必須像他的父皇那樣,將畢生奉獻于整個國家,終身困于垂拱殿那個監牢內——任何無法做出這等覺悟的人,都不配成為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寇正喃喃念叨著趙弘潤的這句話,神色肅然起敬。
不可否認,趙弘潤雖然民望頗高,但他在朝野的聲譽卻一直不佳,簡單地說,就是朝野承認肅王趙弘潤的功績,但對他的性格敬而遠之。
比如說,初次出宮便到花街柳巷廝混、在考場故意刁難羅嶸、打了兵鑄局局丞李縉的外甥鄭錦、一腳將上將軍府府正晁文棟踹下水渠等等等等。
不夸張地說,趙弘潤除了在民間、在軍方享受極高的威望外,除此之外在朝廷、在貴族圈子里,哪怕是在他姬趙氏的王公貴族圈子里,他的名聲都很差,甚至于有不少人私底下罵他吃里扒外——明明是姬趙氏的宗族嫡系子弟,卻將平民看得比貴族還要重。
當然了,近兩年趙弘潤在貴族圈子里的聲譽小幅度上漲,因為三叔公趙來峪拉攏了一批貴族為他說話,總算是替趙弘潤摘掉了王室貴胄中的異類的惡名,不至于再被舉國的貴族敵視。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寇正當初接觸到的有關于肅王弘潤的事跡,除了出征楚國這種無法磨滅的功勛外,其余的事跡堪稱劣跡斑斑,比如說,趙弘潤的太叔公趙泰汝,至今仍在不遺余力地抹黑趙弘潤,罵他是目無尊長的族逆——這是相當狠的發言。
也正是因為這樣,此刻當聽到趙弘潤神色肅穆地說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句話時,寇正為之動容,只感覺先前對于這位肅王殿下的了解被全盤顛覆。
見寇正久久沒有回應,趙弘潤心中微微有些忐忑,忍不住試探道:“寇大人的這個提問,會影響寇大人的決定么?”
“啊?”寇正愣了愣,隨即待反應過來后,搖了搖頭說道:“只是出于下官的好奇……”說著,他將話題岔開了:“下官前兩日聽肅王殿下說,河東西沿(西)河四城,以汾陰與蒲板最重,肅王殿下能否詳細說說?”
聽聞此言,趙弘潤心下暗喜,因為寇正的話,分明是在向他暗示,至于暗示什么,不言而喻。
忍著心中的喜悅,趙弘潤沉思了片刻,正色說道:“汾陰與蒲板,從地域分布來看,可以理解為,汾陰是劍,使我大魏疆土向西擴張的利劍;而蒲板則是盾,是保護河東、三川兩郡的盾。”
說實話,這只是趙弘潤對這兩座城池分工劃分,屬于主觀意向,事實上,汾陰與蒲板除了坐落位置有所區別外,其余條件幾乎是大同小異的。
但是在邯鄲郡得知了武安這座韓人的軍鎮陪都后,趙弘潤忽然覺得,汾陰與蒲陽的建設或可借鑒這方面的構思。
基于這種想法,趙弘潤決定將蒲板建設為一座以防守為主的城池,在沿河一帶構建陸上防御設施,配備連弩,蒲板津的樓船,也要用大型戰船取代,方便在戰爭期間封鎖大河。
而汾陰,趙弘潤準備將其建設為進攻性的城池,水陸防御可以相對薄弱,戰船則以吃水較淺的中小型戰船為主,畢竟河西、河套一帶,由于羌胡并未曾開挖河道,因此有些水道的吃水很淺,倘若將魏國借鑒楚國樓船的大型船只入內,很有可能會導致擱淺。
總而言之,蒲板重在水陸建筑防御,而汾陰重在駐軍的精銳,這即是趙弘潤目前的初步構思。
為了這個計劃順利實施,趙弘潤甚至在考慮將安邑弄成弟弟桓王趙弘宣的封邑,畢竟倘若他不在河東的時候,就算寇正當時已出任汾陰城守,他不見得能夠抵擋住那些聞風而來的國內貴族,而趙弘宣可以,因為趙弘宣如今也已是手握數萬兵權的軍主,他的話自然要比以往有分量地多。
眼下他唯一的顧慮是,雖然他向朝廷推薦了寇正出任汾陰城縣令,但朝廷未見得會同意這件事。
倒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寇正資歷太淺。
雖然寇正乃是洪德十六年金榜頭名,但他毅然回尚縣出任縣令的決定,在趙弘潤看來簡直就是自毀前程——在尚縣那種僅幾十戶縣民的山城出任縣令,哪怕是做得再出色,亦難免會被朝廷忽略,因為尚縣實在是太小,太幽僻了,以至于朝廷甚至不清楚有這么個縣城。
而汾陰城,隨著魏國與韓國簽署魏韓邯鄲和議,在確定了韓軍出兵替魏國打下河西這個外交主張后,汾陰城的地位立馬與其余三座城池一齊被拔高,不出意外,日后魏國的河西攻略,汾陰等四座城池將成為巨大倚重。
在這種情況下,能否讓寇正出任汾陰令,就連趙弘潤都沒有什么把握。
哪怕他此刻沒有回到大梁,他也能猜到,似汾陰令、蒲板令等河東沿河四城縣令,包括目前還看不到什么征兆的河西令,必然已成為國內貴族勢力爭奪的對象。
可能對于魏國來說,河西的羌胡是不可小覷的異族,可對于習慣跟在朝廷身后撿便宜的國內貴族勢力而言,河西的羌胡就意味著巨大的財富,因為那里有豐富的牛羊馬匹,以及可當做奴隸的羌胡之民。
倘若是換做在五年前,趙弘潤肯定無法接受這種事——他在前線費心費力地謀劃,一切只為了使魏國更加強盛,而國內那些貴族勢力,卻似無賴般跟在他身后撿便宜。
不過眼下,趙弘潤逐漸學會了接受,因為他無力反抗,魏國龐大的貴族勢力,總是是他手握十萬兵權,亦無力抗拒的,這一點,早在三川貿易事件中就已經證明了。
除非有朝一日趙弘潤登基大位,學楚王熊胥那樣,不惜巨大代價鏟除國內不聽話的貴族勢力。
不過正像趙弘潤自己所說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而他目前還未做好佩戴王冠的準備,也未能做出這方面的覺悟。
既然如此,對國內貴族勢力妥協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趙弘潤在思忖再三后,決定盡可能地緊抓汾陰令與蒲板令,以及防備西河離石韓軍的北屈,至于皮氏城,礙于其戰略地位可以被汾陰與蒲板兩城所取代,因此趙弘潤打算放棄,作為對國內貴族勢力的妥協。
至于河西令,趙弘潤暫時不做他想。
當然,河西令他是絕對不會交給國內貴族的,天曉得那些人會在河西做出什么事來,畢竟趙弘潤打羌胡,可不是為了將其推到徹底的對立面。
河西令可以先拖一拖,先讓寇正坐穩汾陰令這個位置……
趙弘潤暗暗想道。
可是如何讓寇正這個資歷尚淺的人坐穩河西令的位子呢?
趙弘潤苦苦思索著。
不知過了多久,他心中一動,忽然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主意:使汾陰軍政分離。
也就是說,在汾陰除了設一位汾陰令外,再設一位掌兵的統帥——汾陰令負責一概城內諸事,而掌兵的統帥則負責進圖河西、河套。
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個絕佳的主意,相信待趙弘潤提出這個建議后,朝廷或將勉強認可寇正出任汾陰令。
只是這樣一來又出現了一個問題:何人執掌汾陰駐軍?
但是這個問題并沒有難倒趙弘潤,因為他第一時間想到了一位值得信任的統帥——臨洮君魏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