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這匹棗紅馬本來性子極烈,除了熟悉的馴馬師和騎手,普通人根本別想輕易靠近,然而吃了蘇子語這一按,立即就老實了,打著響鼻甩動脖頸,還低頭拿腦門蹭向蘇子語胸前,分明就是一副示好的模樣。
可見哪怕是畜生,長期下來也通人性,知道好歹懼怕,很有幾分欺軟怕硬的架勢,遇到蘇子語這種超人般的力量,當即乖乖聽話。
“就是它了。”蘇子語也不再選,示意馬工牽出馬廄,為它配上馬鞍、頭革等馬具,又問馴馬師。“它叫什么名字?”
馴馬師在旁邊為難道:“它才剛剛成年,沒有比賽經驗,還沒取名字,平時我們都叫編號137。”
馬場里數百匹馬,除了真正上賽場的馬,其他的都沒人愿意費心思取名。
蘇子語在一旁搖頭,畢竟時代不同了,自古就有老話,千里馬常有、伯樂卻不常有,賽馬更看重速度、耐力和賣相,真正的相馬高手實在太少。
為馬取名字也是一件非常講究的事情,毛色、速度、性別、外形特征乃至產地,都可以作為取名的依據。以特征和毛色取名是最常見的。
比如《伽藍記》有云:代宗時李懷仙貢名馬,額高九尺,毛拳如麟,身被九花,故號“…▽長…▽風…▽文…▽學,ww■w.c↙fwx.n♂et九花虬”。明代宣大、山西總督、兵部尚書盧象升喜愛駿馬,其中有一匹全身深紫、鬃毛黑色,唯獨四蹄白如霜雪,肩上也有一撮白毛好似皓月,所以就稱為“五明驥”。
自己選出的這匹棗紅馬,雖然體型高大、毛發光亮、肌肉緊實,但外形不算出眾亮眼,又沒有賽場經驗和成績,也難怪連名字都沒有。
“137,就讓他們看看你的本事,為自己賺個名字來怎么樣?”
蘇子語一拍137的脖子,這匹大紅馬似乎聽懂了,揚頭甩了甩脖頸,輕嘶一聲。
旁邊的馴馬師和馬工看得嘖嘖稱奇,這馬今天是神了,這么聽話?
馬廄外面就是圈起來的大片草地,舒寧知道他沒騎過馬,吩咐人取來騎手裝備,剛要轉頭講解騎乘時的注意事項,卻一不留神只見蘇子語猛地躍起,直接跳上了馬背,雙腿一夾,扯住韁繩一抖。
棗紅馬負痛一聲長嘶,四蹄翻飛,卷起大蓬草沫泥土,就如離弦之箭飛射而出,連個加速都不帶的!
“馬鞭呢!?馬鞭還沒拿!”
“我靠!他還沒換騎手裝!”
“穿的是西裝啊……”
后面跟著馬工、馴馬師、馬場經理大驚失色。
在現代馬術運動里面,騎手裝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瀟灑的騎手裝不光是為了增加儀式感和觀賞性,還有一點至關緊要,能夠保護騎手的安全。
頭盔能夠減緩沖擊力,手套、馬靴、馬褲能減少騎乘過程中的運動摩擦,防護背心可以在意外墜馬的時候保護腰背脊椎,更別提馬鞭是騎手向坐騎發號施令的關鍵。
而蘇子語一樣都沒帶,就這樣沖了出去!
“看,好快!這樣都不會掉下來?!”
一個馬工驚呼,眼看著沖出老遠的蘇子語已經繞出一個大圈又兜了回來,腰板挺直,高速沖刺狀態下居然毫不費力的樣子。
駿馬沖刺時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奔跑時候的顛簸,足以把人甩下馬來,全靠騎手自身的力量固定住,所以正規賽馬選手通常都要伏低身子、腦袋朝前,盡量降低重心,幾乎貼住馬背,屁股懸空,只在停頓的剎那才接觸到馬鞍,盡量和奔馬保持相同的節奏,以免控制不住摔落釀成慘劇。
這里面的講究實在太多了,技術含量極高。
而現在沖過來的蘇子語,卻是直立上身,光用雙腿夾緊馬背,依舊穩穩當當,這得是多么夸張的腿力,怎么不讓他們驚詫?
“也不怕摔下來,這是請來表演的嗎?”
有人喃喃自語出聲,一副見到鬼的表情。
“別胡說!”馬場經理怒瞪這些口無遮攔的蠢漢,不光這些馬工看得心驚膽戰,實際上他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生怕出了什么意外,參加酒會的都是高官富賈,隨便哪個都得罪不起。
他們卻不知道,洪拳之中站樁講究腰馬合一,腰就是大拳師們的虎背熊腰,馬卻是要憑空站出一匹奔馬來。
十二橋馬首推四平大馬,馬步馬步,連奔馬都降不住,怎么叫馬步!?
蘇子語縱馬狂奔,除了剛開始有些不適應,慢慢便心意散發,逐漸感應到胯下棗紅馬的情緒,默契也磨合得順當了不少。策馬沖刺的時候,雄厚的馬肚將陣陣大力傳遞到腿部,正常人絕不可能光用腿就吃得住這股力量,但他卻毫不在意,反倒不斷施加更大力量,刺激得棗紅馬發狂疾奔,速度越來越快,如颶風從眾人身前呼嘯而過!
這種可怕的沖擊力和威勢,不是身臨其境的人絕對感受不到,一瞬間全都嚇得連連后退。
“他真沒騎過馬!”
舒寧自己是練過騎術的,一眼就能看出蘇子語無論姿勢、方法都是野路子,跟正規訓練過的騎手完全不同,但正因為如此,才顯得出他的可怕,這是全憑一股蠻力壓得駿馬只能俯首聽話。
“蘇老弟……這是天生的英雄人物!”
鄭國興站在圍欄后面,看得簡直渾身燥熱、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弄匹馬來騎一騎,對蘇子語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什么馬技、什么裝備,一概不管,上來就能騎!
騎兵是古代戰爭的重要力量,無論東西方都極為重視,所以如果生在古代想要出人頭地,第一個要求就是弓馬嫻熟,比如盧象升,他雖然是文人出身,但自幼喜習騎射,天賦異稟,明史載:“象升白皙而臞,膊獨骨,負殊力。”據說他的練功刀重一百三十六斤,武力之高可想而知。只是到了近代,騎兵才在火器的出現后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這里說的弓馬嫻熟,可不是現代的賽馬、盛裝舞步可以比擬的,古代猛將要面對敵兵列陣沖擊,披甲在戰馬之上全速沖鋒,激烈顛簸還要揮動武器破陣,激烈恐怖程度可想而知,沒有長時間的鍛煉,根本應付不來。
但蘇子語敢這么做,當然是對自己持身法有足夠的自信,同時也盡快熟悉騎馬的感覺,進入狀態。
拳勢論上有記載,形意拳的源頭最早出自三國姜維,他的傳人周侗教出了岳飛、盧俊義,后代又教出了羅成的羅家槍。
姜維是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文武雙全,據說當年姜維曾經對諸葛亮說:“軍師你謀略無雙,我很佩服。但是我的武功,你也比不了。”
諸葛亮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就比一比大槍。
結果姜維敗了。
傳聞難辨真假,但里面包含的道理卻是實打實的,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像他這樣悟性高的人,天生就是英杰,無論什么兵器馬術,一看就會、一會就精,不是普通人比得了的。
所以智者一通百通、賢者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