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854章結果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雄

  孫伏伽心中有所疑惑,最終還是忍不住在進入兩儀殿之前問道:「杜執禮與長孫順德結黨營私,德行卑污,只此一條,便可定罪論斬。

  陛下為何還要嚴審于他?」

  李破知道,這廝顯然是想到了高慎,如果他真有此意,估計孫大夫就要進諫一番了。

  只是今天的局面和五六年前不一樣,哪里還需要那樣的手段來殺雞儆猴?做的太過,反而容易引起朝堂震蕩。

  自古以來都有刑不上大夫之說,不管文人們怎么從字面上解析喬飾,本質上這都是統治階層維護自己利益的說法。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杜執禮都屬于士大夫階層,所以你要處置于他,就要照顧到這個階層的體面,尤其是在政局穩定的時期,這一點便會顯得尤為重要。

  換句話說,皇帝想要殺人,也要講究個方式方法。

  尤其不能表現出殺人如殺雞的態度來,那會讓臣下們覺得不安全,臣下們喜歡「講道理」的君王。

  現在看的是李破怎么把道理講的更明白些,不然就要按照「規則」來辦事。

  對于這種規則,李破還是基本認同的,平穩的政局,穩固的皇權,其實都是妥協的產物,過于激烈的政治手段實際上在此時此刻并不可取,成熟的執政者,在打壓異己,進行改革,或是力求發展的時候,都會保持足夠的耐心。

  那種大開大合,總想要推翻現行的一切,建立一個新世界的理想主義者,只會出現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當一切塵埃落定,他們大多又會搖身一變,成為現有規則的維護者。

  這很好理解,因為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立場自然而然便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就比如他李破,當年無疑是隋末反臣之一,對當時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利益集團充滿了反感。

  可現在他當了皇帝,他卻必須依靠貴族集團來進行有效的統治,那就要沿襲歷代王朝的規則。

  李破很早就有了這樣的認知,所以他的皇位才會越來越穩當,因為他是在按照已有的,能夠取得大多數人認同的方式來統治一個帝國。

  他從來不做太過出格的事情,正在逐步改變了自晉末以來,君王昏庸暴虐的形象,這無疑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歡迎和支持。

  權力從來不是來源于權力本身,它的根源在于產生它的土壤,大部分擁有權力的人都不很明白這一點,于是權力在他們手中就會變得脆弱而且容易動搖。

  李破負手立在兩儀殿的門前,抽了抽鼻子,外面的溫度比宮殿之內要高一些,讓他頗感舒適。

  在這里他幽幽的回了孫伏伽一句,「杜執禮若只貪些財貨,朕為何要殺他?朕如果只想殺他,還要什么罪證?」

  這話聽著有些別扭,可孫伏伽一下就聽懂了,殺杜執禮,只為國事,與其他無涉。

  孫伏伽再無話說,向君王提出有益的勸諫是他的職責,在左諫議大夫的位置上,最忌諱的其實就是認死理。

  對禮法的堅持,不能延伸為執拗……孫伏伽之所以能在這個位置上待了兩年,并深得皇帝信任,就在于他懂得這些道理。

  元貞八年三月間,前長安書院祭酒蓋文達,江陵書院祭酒崔玉被處斬,沒有等到年末勾決,朝廷允許他們的家人收斂尸體葬入祖墳,而且并未禍及他們的妻兒家族,顯然是給文人們留了余地。

  不過朝廷組織了還留在長安的各地書院祭酒們觀刑,對他們做出了最為嚴厲的警告,隨后各地祭酒們帶著幾許惶恐,以及在京師的所見所聞紛紛離京。

三月末的大朝會上,賜長安海事學院祭酒馬周為觀文殿大學士,晉秘書少監  ,主理文院事。

  他這個秘書少監有點特殊,不在秘書省辦公,而是去了中書省,將會同中書省的官員對文院諸事做出改革,首先就是廢除國子監……

  發生在元貞七年年末的長安書院一案,讓文院之事越發矚目,這場波及甚廣的大案要案,并沒有壓低文院的地位,反而提高了各處文院的知名度。

  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朝廷對文院的重視,而元貞八年開始,大唐朝廷又在沿海以及兩淮各地陸續設下海事學院,讓文院的牌匾更增光彩。

  此時朝中已經有人接到地方上的消息,一些人覺得朝廷應該適可而止,若鬧的文院滿天下,豈不……亂了規矩?

  大致意思就是這個,話當然不會說的這么直白,大多數人的說法都是文院建的太多,有傷大唐國力,或是泥沙俱下,將來傷了文院的名聲云云。

  可以看的出來,這個時候有的人已經能夠預見將來頂著一個文院的名頭的好處了,由此必然也會形成許多利益集團,那作為既得利益者,自然而然便想要對此進行壟斷。

  這是貴族的日常操作,不值得奇怪。

  朝中對此稍有議論,可建設更多的文院是和科舉應試聯系在一起的國朝大政,大方向上現在是無法改變的。

  也許只有到了將來某一個時刻,文院足夠多了,培養出來的人才有了過剩的跡象,利益集團也變得足夠強大,那個時候國策便會為之更改。

  到了元貞八年三月,隨著蓋文達,崔玉等人被處斬,長達半年的長安書院一案才算是告一段落。

  此案處斬五十四人,流放一千二百余人。

  剩下的則以門下侍郎長孫順德,禮部侍郎杜淹等涉案之人,還在等待一個結果,基本上都是這些年京官們口中的河南世族派系中人,其中夾雜著一些關西人物。

  涉案人數之多,遠超當初高慎一案,雖然朝廷已經做的比較收斂,可還是相當于一場清洗,算是在唐初時節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記憶。

  當時尚書令溫彥博和中書令蕭禹交談的時候,溫彥博給予了此案一個評價,那就是清除了隋末之余毒,匡正朝廷之名望,此舉可謂大善也。

  蕭禹明顯并不贊同他這樣的定性,因為河南世族向來跟關西門閥聯絡有親,這是當年楊廣遷都洛陽所造成的局面。

  很多關西人都在洛陽為官,順勢和洛陽世族聯姻,無論長孫順德還是杜淹,都是此類人物。

  溫彥博則是晉人,在他眼中,估計關西門閥未必比洛陽人家強上多少,同樣是朝堂上的禍害,造成隋末大亂的元兇,如今則變成了余毒。

  今日陛下借大案清洗了一番河南世族,哪天說不定就該輪到關西人了,溫彥博此時沾沾自喜,難道他就不擔心晉人將來的處境?

  而山東人,河北人大多效力于軍中,同樣是派系林立,蜀人向來和關西人親近,江南的各類人物又自成一體,當年就是用陳梁之士形容他們,如今南人年輕一輩早已忘了舊事。

  可在元貞四年入京趕考的那些士子不還是鬧出了南北之爭?

  所以說蕭禹心中五味雜陳,既覺得皇帝這么做有卸磨殺驢,兔死狗烹之嫌,卻也感覺河南世族的這些人爛泥扶不上墻,活該受此嚴懲。

  兩個宰相性情各異,心態自然也截然不同。

  范文進就不像他們,和朝中各個派系都沒有牽連,沒有了長孫順德的掣肘,再加上杜楚客是杜淹的侄兒。

  雖然和叔父鬧掰了,但也不忍心見到叔父就此人頭落地,到皇帝面前哭訴了一番。

  李破又不是心理醫生,要照顧病人,給杜淹求情,就因為他是你叔父?

  李破當即便惱火的斥責他只顧私情,不問大局,讓他回家閉門反省,至今還未被放出來,估計得等杜淹問斬之后再說了。

  于是范文進在門下省大權獨攬,過的是越來越舒服了,才不會像其他兩位宰相那么多事,他現在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呢。

  到了這一年三月末,吏部削減冗官的事情歷時兩年,今年其實也來到了尾聲,房喬和顏師古頂住了壓力,把此事終于辦了下來。

  也許是受到了太多的攻訐,讓房玄齡非常惱火,他上書建議隔上三五年就這么來一次,以免一些庸官貪官魚目混珠的混入官員隊伍。

  另外他還對已經離職的督查寺卿王珪非常不滿,這兩年督查寺的御史正是參劾吏部的主力。

  一些御史根本就是受了旁人的指使,請托等等,才對吏部橫加指責,沒有任何的依據,就算王珪未曾參與其中,也有失職之罪。

  估計是這廝眼瞅著長安書院一案終于有了結果,于是靈機一動,想要仿效馬賓王一下,再次掀起大案,好出上一口惡氣。

  可惜的是,大家好像都累了,房喬上書之后并無多少動靜。

  吏部尚書王澤比他懂事的多,親自上書省中為房喬和顏師古兩人請功,省中這次有了反應,很快就把房玄齡和顏師古兩人加入到了年末賞功的名單之中。

  他們的功勞其實不用多說,主要是在削爵和削減冗官上面,兩人先后進入吏部任職,忠實的執行了皇帝定下來的政策,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