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78章海戰(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北雄

  在這次盟會之上,李破向阿史那楊環做出了兩個很重要的承諾。

  第一個就是只要阿史那楊環在位一天,大唐便不會向突厥主動挑釁,盡量維持兩國間的基本和平,如果阿史那楊環有事需要大唐相助,李破也會酌情應之。

  這些李破都能夠做到,但他到時候愿不愿意遵守自己的諾言,還需時間來證明。

  第二個承諾便是他支持突厥王庭收回西域,這是他與臣下商量好的戰略,當和阿史那楊環談過之后,便不會再做更改。

  至于東西突厥之間的恩怨,大唐暫時不會,也沒那個能力和意愿再做參與。

  也就是說,不管西突厥東征,還是突厥王庭攻拔西域,大唐都會作壁上觀,不會像前隋那樣幫助西突厥猛拽突厥王庭的后腿,或者是追求東西突厥之間的平衡和牽制。

  相應的,阿史那楊環在兩國邊界問題上做出了一定的讓步,至于兩國互不侵犯,通商諸事,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很快就能達成一致。

  畢竟不是后來,大國之間關系那么復雜多變,當世要簡單的多。

  而這也象征著南北的人們在經歷了十幾二十年的變亂之后,終于恢復了些理智……

  只是紛爭永遠不會結束。

  大唐元貞四年八月初,北方漸漸進入秋末時節。

  在東海的海面上,從大洋上刮來的季風依舊保留著溫暖的氣息,而且比之前勁急了幾分。

  風波洶涌,這并不是一個出海行船的好季節。

  駛離東萊的大唐船隊此時正行于海上,八十余艘大大小小的海船,散落在數十里的海面上,簇擁著旗艦,不停的矯正著航向。

  大唐的海船多數都是繼承于前隋,大業中后期,是前隋造船也最為發達的時期,楊廣開鑿了運河,江南以及東都的造船業順勢興旺了起來。

  而三征高句麗,更是進一步促進了造船業的發展。

  據說當時大隋有大小船只上萬艘,來護兒渡海攻高句麗時,率領的海船有上千艘,規模龐大。

  現在就不用指望了,八十多條海船已占了江都海船中的半數。

  而且船都比較老舊了,杜伏威主掌江都的時候,他沒能力再造大船,只能修修補補,直至如今,江南的造船業已然式微,想要恢復過來的話絕對不是一日兩日的功夫。

  杜伏威立于船頭,隨著船只上下搖晃,他身子卻穩如泰山,和在陸地上沒什么兩樣,幾年未曾率人出海,一旦到了海上,杜伏威的精神頭是一日足似一日,渾身上下幾乎每個細胞都在歡呼雀躍。

  他所在的旗艦是當世標準的海上巨無霸,中原的人們稱之為樓船,長約二十余丈,載兵一營。

  三面大帆,前后兩邊是副帆,主要作用是矯正航向,主桅在船中,鼓風向前,如果海上風力不足的話,船的底倉之中還有踏輪,可以用人力驅動,充分的保證了大船的機動性。

  這是當世最為先進的戰船,沒有之一一說,船大如許,卻不笨重,行于海上,無論是速度還是靈活性,都非平常船只可比。

  感受著船只搖晃的幅度,以及吹來的海風的強度,還問了問東萊海邊的漁民以及新羅人,對于這片海面上的風險杜伏威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

  在八月份,南邊的海面要兇險的多,這里反而很少見到風暴和雷雨,就是天氣有些冷而已。

  出于安全以及對這里還不太熟悉的考慮,他們一直是半帆前行,并時刻注意著天氣的變化。

  杜伏威的部下們都是曾經屢次出海的老人,船上的活計難不住他們,不過還要來往上兩次才能熟悉這里的海情。

  尤其是海上不像陸上,有路供人選擇,辨明方向也很簡單,海上則不同,需要大家仔細辨明航向,這是個比較考驗經驗和技術的行當,還有駕船,掌帆等事,都需要老水手來做。

  標準的團隊作業,國力稍微弱點都不成。

  杜伏威建立的長安海事學院教導的其實就是這些東西,杜伏威對此還是比較期待的,當年他從江都駕船出海,大家可都是用命在賭。

  開始的時候誰也不敢駕船遠離海岸,就怕迷了路或者翻了船,把大家都葬送在海里。

  如果有一所專門教導人行船的書院,情況估計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懂得行船的人多了,代代相傳,將來出海便能平安許多。

  皇帝就是皇帝,有長遠的眼光,比俺這些粗人強的多,當年怎么就想著填肚子了呢?杜伏威想著,順便拍了拍皇帝的馬屁。

  于是他便很是自責,覺著自己有點鼠目寸光,可他不知道的是,當年李破起兵時的主要目的其實也是填飽大家的肚皮,其他事……去他娘的吧,先吃飽了再說。

  唐軍在前進中的隊形現在呈現梭形。

  杜伏威領中軍,旗艦位于大軍正中。

  前鋒則由王雄誕率領,位于大軍正前方,左右則由文士弘,陳凌兩人率領,后軍則是西門氏在掌管。

  這些都是大唐如今最為熟悉水戰的將領,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如果要都葬在海上,大唐水軍必定元氣大傷,好多年也別想緩過勁來。

  波濤洶涌間,船又急劇的晃動了兩下,隨在杜伏威身邊的崔敦禮頓時一個趔趄,差點栽進海里。

  這位世家子作為大唐的使節隨軍出海,這些天可沒少吃了苦頭,開始時就吐的昏天暗地,近兩天才稍稍緩過勁來。

  他身邊的護衛一把把他抓了回來,死死按在船板上。

  杜伏威轉頭看了看,無良的笑了起來,他和崔敦禮是在洛陽匯合,相處了不少時日了,嗯,總體來說大家不是一路人。

  崔敦禮不但出身名門,而且文武雙全,從小就是按照出將入相的標準來培養的,杜伏威是什么人?這兩位要是能說到一處去,那才叫見了鬼呢。

  “外面風浪大,崔少卿還是回船艙去歇一歇吧。”杜伏威笑著勸道。

  崔敦禮白著一張臉,目光渙散,世家子的氣度也早已不見了蹤影,此時頗為虛弱的擺了擺手道:“不礙事不礙事,唉,這就是殿下說的風平浪靜嗎?”

  他已經在船艙中呆膩了,好不容易出來透透氣,十分不愿再回去那陰暗潮濕的船艙之中,身心備受折磨的他在心里則在不住向漫天神佛求得保佑,趕緊結束這趟見鬼的行程。

  體驗太差了,出京的時候他還以為能坐一坐當年楊廣三下江都時的樓船,應該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沒想到竟是如此糟糕。

  他也不想想,楊廣下江都走的是河道,那能和海上比嗎?連船都沒怎么坐過的他,秉持的是純粹的北人思維。

  真到了海上他就徹底的傻眼了……

  杜伏威哈哈大笑,“老兄啊,海上風大的時候你是真沒見過,這點風浪算得了什么?不過崔兄也不必擔心,再過上兩日咱就快到地方了。

  你可要挺住,別讓新羅來的小娘子瞧了笑話,不然的話,到了新羅許就不好跟他們說話了呢。”

  這廝跟東南亞的土著打了不少交道,知道海外之人仰慕的是什么,刀槍可以讓他們畏懼,去到哪里都不會吃虧,可要得人真心敬仰,卻還是需要崔敦禮這樣的人才行。

  崔敦禮無奈的點著頭,可讓他這會撐起世族的架子來,也是難為他了。

  他拱了拱手道:“多謝吳王提點,俺曉得的,海上風波險惡,竟是一至于斯,所謂知易行難,不過如此乎?

  秦漢之時,徐福,荀治等出海東來,許也如是?”

  杜伏威笑容有些僵,心說又來了,知道俺是個粗人,還來拽文,俺X你八輩祖宗。

  這兩位真是話不投機,杜伏威能夠感覺的到,這廝好像是故意的,不管是不想跟他杜伏威稱兄道弟,往來交好,還是看不起他,反正不怎么能搭得上話。

  杜伏威估計是前者,他還記得在洛陽見到他的時候,崔敦禮那目瞪口呆的樣子呢,顯然是沒有料到他杜伏威能走出長安。

  正說話間,尖利的竹哨之聲順著海風隱隱從前面傳來,哨音短促,仿佛透著焦急。

  杜伏威神色一變,這是遇敵的警訊。

  而這也是江都水軍慣有的傳訊方式,竹哨尖利,聲音可以傳出很遠,比水軍常用的戰鼓,銅鑼等更為方便,音節上也有操作的空間,到了海上,這東西也還堪用,只是因為海風以及距離的關系,效果上不如戰鼓和號角了。

  很快,杜伏威自己的旗艦上也傳來了竹哨的聲音,海面上連綿不絕,一直傳向全軍。

  杜伏威當機立斷的揮了揮手,“扶崔少卿回船艙,傳令,所有船只向我靠攏,保持隊形,全軍戒備,準備作戰。”

  悠長的號角聲在旗艦上響起,三短一長,這是全軍準備作戰的訊號,各船之上陸續響起號角之聲,接力般傳開。

  這是一支有海上作戰經驗的海軍,號角聲一起,船只便紛紛向旗艦方向靠攏,等待旗艦的進一步指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