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五章 蒸蒸日上的局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帝國之主

  為了維護奧丁的利益,貼吧的更新延遲一天到第二天中午發布。

第335章蒸蒸日上的局面  在《松江官報》免費派發的第二天,官報編輯部的所在地就被無數嗅覺靈敏的商人圍了個水泄不通,作為主編的侯方白更是一夜間成名,成為了整個登州商業圈的焦點人物,走到了哪里都享受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

  得意之余,侯方白也不由對自己當初離開帝國的決定倍感英明。

  當然,他更加不會忘記究竟是誰給予的他這一切的地位。盡管第一期報紙就已經一炮打響,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績,但更長遠的路子還在后面。如果因為眼前一點小成績就志得意滿,那總督府中的那位大人絕不會介意換一個人坐上自己的位置。

  對于自己的才能,侯方白當然是很自信的,但他更加相信,只要那位大人愿意,絕對不缺可以替換自己的人,或許僅僅需要一點點的時間。

  正因此,對于周圍商人們的溜須拍馬和垂詢,他并沒有任何拿大的意思,也沒有收受賄賂,而是擺出了公事公辦的架勢。

  “投放的標準和收費條件,我們這里有明文規定,各位請看。”

  “商業信心平臺?歡迎歡迎,不過大宗的商品交易,必須是東南商業聯合會下的商會才行,個人的話也必須有對應商會愿意做保。當然,如果是買家自然不受限制。”

  “競爭對手?抱歉,我們不會偏袒,也不會拒絕任何人刊登的請求。任何人只要出得起錢,都可以在報刊上登。將來若是條件合適,我們還會將這一版塊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松江商報。內容會比現在更加專業、更有針對性,這點各位可以放心。”

  商會們的爭相追捧,足以證明《松江官報》的成功。然而,作為一款綜合性的報紙,官報的版塊可不僅僅限于時政新聞和商業民生,同樣還兼顧了文學方面。

  這個版塊不用陳武提點多少,算是侯方白最拿手的一個了。創刊號的《松江官報》第一期,不僅刊登了兩篇最新的時文選集,還附有登州的大家做的點評和注解。除此外,還有兩首精心挑選的詩詞和一個短篇的白話文本小說。

  幾乎是一夜間,詩詞和時文的作者,就成了整個登州文壇中最出名的士子。

  在這之前,很多落魄的文人不是沒有嘗試自己出錢印刷文章,但結果九成都是虧本,甚至根本就無人問津。想憑此出名,更是難上加難。但現在,《松江官報》的出現,給了大家一個前所未有的平臺。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文章發行天下,更有著大筆的潤筆費拿!

  沒錯,在《松江官報》上投稿,只要被錄用,都可以根據內容種類、長短和精彩程度,得到數目不同的潤筆費。根據公開的說明,就算是普通的時文,也能拿到一個金幣的稿酬!

  這個舉措,刺激了整個登州的讀書人。甚至,就連很多粗通文墨的商人,甚至是低級的吏員,都動了在上面發文章的心思。一是賺點潤筆費補貼家用,二來是抱著萬一的機會一舉出名。

  由于時間來不及了,第二期的期刊發行時,還看不出太多。可隨著再一周后,第三期多達六千份的免費報紙發放,范圍依靠各大商會傳到登州周圍的四府,《松江官報》的影響力席卷全郡,驟然間爆發了開來。

  短短幾天時間,依靠各渠道投向《松江官報》的文稿詩詞多達幾千件。

  其中不乏一些登州的名人才子!

  盡管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往積累的詩詞文章,一次性的爆發開來,但這個數目仍舊讓主編侯方白大吃了一驚。就憑他編輯部的那點人手,莫說逐一品評、審核和回復了,就算粗粗看一遍都做不完。

  他不得不臨時雇傭了一批人手,先將那些遣詞造句都不怎么通順的文章篩掉,剩下的精品再由自己人精挑細選。

  饒是如此,整個編輯部仍舊忙的一塌糊涂。

  終于,隨著前三期的免費報紙發放完畢,整個登州乃至松江郡都已經被初步預熱。通過各方渠道返回來的預訂,也已經多達兩千余份。看似仍舊不足以令人滿意,但侯方白很清楚,《松江官報》的影響力才剛剛開始發酵,更加偏遠的人們消化這個新事物也需要一定時間。再給他兩三個月的時間,他有信心將這個數字翻上三倍甚至五倍!

  畢竟,現在還只是松江一郡呢,而那位總督大人的統治領地可是三郡!

  等自己的報紙能覆蓋整個三郡的時候,那位大人的地盤只怕又不僅僅限于此了。

  大陸歷674年的1月。

  經過一周的時間后,陳武拿到了《松江官報》第四期、也是第一期收費的初步售賣數據。截止到統計之前,一共有2800份預訂,而侯方白則大膽的印刷了5000份。然而,這第一批報紙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售賣完畢。他不得不緊急又加印了1000份,委托各商會販往其他松江四府。

  可以預計的是,這總計六千份仍舊不足以滿足市場。而幾期以來,來自各個階層的反饋都是好評如潮。

  《松江官報》這種前所未有的報刊,開始以可怕的速度在陳武的統治范圍內傳播。

  托這個福,接連幾期都占了頭版的漢井坊酒,影響力也隨之瘋狂擴充。由于產能跟不上極具擴大的市場,已經出的一批酒價格被炒高了一倍,仍舊有價無市。一時間,鏡湖的名酒和登州的官報,這兩個陳武從很早就開始籌備的事務,以聯手的姿態在這方世界登場,一時間名聲響徹了大街小巷。

  驚人的利潤回報,還有可怕的宣傳效果,讓陳武得以舒舒服服的坐享起前期投資。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兩者逐步走上正軌,它們的能量還會五倍十倍的增加,給陳武帶來更加驚人的回報。

  或許是巧合,隨著第五期報紙的刊發,又一件陳武搞出的東西緊隨漢井坊酒,搭上了報紙的順風車。

  那就是鶯歌海的鹽場!

  畢竟是陳武親自出面要求的,又有內政署和財政署的兩位副長推行,這個鹽場的建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花蓮府那邊逐漸平穩下來后,超過兩百名勞力被征召過來,開始進行前期的籌備。

  老實說,鹽場這個東西并沒有太多技術含量。高價從登萊鹽場那邊挖來了兩名老鹽工后,有他們指點、傳授經驗,鶯歌海的鹽田很快開始了規劃,一些必要的設備也陸續運到,開始了初期的生產。

  然而,鹽田這個東西,規模必須要大才有足夠利潤,何況陳武是準備用它驅逐東海郡登萊鹽場的鹽,進而滿足三郡需求。但問題來了,這么多的鹽,該如何販賣出去呢?

  陳武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出臺法令,禁止百姓和商會購買登萊鹽場。這樣赤果果的打壓,比如會遭到對方的反擊。他只能通過一些不那么明顯的手段,比如通過賦稅這件工具,潛移默化的將登萊鹽趕出市場。但在那之前,他首先要有足夠的渠道,可以將鶯歌海的海鹽賣到三郡各地。

  《松江官報》的商業信息平臺,在這一刻發揮了大用途。

  連續三期的官報,讓所有人都知道了鶯歌海有一個巨大的海鹽場在興建,很快就會出產大量優質的海鹽,現在更是在招募各地的鹽商。這本來沒什么,可隨著松江政府悄悄出臺的兩條命令,鶯歌海的海鹽瞬間變得炙熱起來,受到了大批鹽商的追捧。

  售賣鶯歌海的海鹽,正常的商稅可以少交一成!

  與此同時,從大青關和清江水道進入松江、乃至寧海和天南的登萊海鹽,在方方面面受到了刁難甚至是加稅。盡管幅度很小,并沒有引起登萊方面的主意,但兩種海鹽截然不同的待遇,本地鹽商只消稍加對比就能看出。再加上鶯歌海這邊的海鹽定價比登萊海鹽還要略低那么一點點,該采購哪邊的鹽,就不言而喻了。

  如同漢井坊的酒一樣,在三郡的商會眼中,又一個《松江官報》引發的商業奇跡出現了。

  隨著鶯歌海鹽田的陸續投產,陳武手上又多了一個賺錢的大產業。

  酒、海鹽、弘文商會的棉布,再加上同樣開始盈利的《松江官報》和原山郡單縣的歪頭山鐵礦,陳武手指簡單的點了幾下,便給松江軍的騰飛插上了幾張翅膀。盡管除了已經成熟的棉布市場,其他都還需要時間進一步孕育,但任何松江軍的高層官員,都能感覺到松江軍最近幾個月來突然得到了加快的成長。

  在本就已經非常富饒的松江這邊,這種感覺或許還不明顯。可要是放到天南和寧海,這種積極的變化就非常顯眼了。

  財政的寬裕,讓松江軍加大了在天南的投資和行動力度,直接表現就是官道的初步整修更快的完成。這條在原有道路基礎上連接了天南主要縣城的官道,不僅吸納了大量的勞力,平定了因為阿曼人入侵帶來的混亂和凋零,更讓天南郡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回復。

  木材出口的產業,在很短時間內暴漲了三成。

  山貨和藥材的出口,也相應增加了一成左右。由于路費的降低,變相導致了盈利的利率增加,讓天南郡的商人收入大漲,還刺激到了他們擴大生產的野心。

  水利設施的興建更不用說。

  如果一切順利,天南郡今年的糧食產量將能恢復到阿曼人洗劫南峰府前的水準。并在一年之后,做到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還能出口至少幾十萬石的余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