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民國大文豪

  徐至摩在回國之前就有了這種打算。+,

  國內的新文學的確在蓬勃發展,可也面臨著很多實際的困難,那就是無法被廣大的消費群體,也就是讀者所接受。

  這個年代讀書的人不多,而這些讀書人中喜歡新文學的則更少,這就造成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報紙上很熱鬧,大家互相爭論,看起來新文學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可真正愿意出版新文學書籍的書局沒有多少。

  有些書局出版這類書籍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名聲,因為他們只出版像魯訊和胡拾這類在新文學中有聲望的作家的作品。

  至于其他新文學作家的作品想要出版極為困難。

  這和后世一樣,純文學書籍永遠無法和娛樂性書籍相比。

  所以不少新文學團體會自己籌錢來辦書局,比如后來較為有名的北新書局。

  北新書局來自于北京大學的新潮社,由魯訊在背后支持。

  “五四以后,北大成為新思潮領導之中心,當時出版界異常沉寂,多數未能擔負出版任務,李曉峰等有鑒及斯,繼承北京大學新潮社之精神組織出版機構,定名北新,發行新文藝新思潮書籍,嗣短期內出版書籍風行全國……”

  這就是目前新文學書籍出版的現狀。

  經過三年的發展,新文學做到了從無到有,被大眾所熟知,接下來將是一場和舊文學爭奪出版市場的硬仗。

  為什么文學研究會要和鴛鴦蝴蝶派開戰?

  除了在文學道路上的不同,爭奪市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只有把鴛鴦蝴蝶派打倒了,才能把讀者爭取過來,才能讓新文學更加的深入人心。

  這牽扯到生存和利益,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任務。

  事實上,以鴛鴦蝴蝶派為代表的娛樂消遣類小說從來都沒有消亡過,在后世反而更加的興盛起來。

  徐至摩了解眼下新文學的困境,所以要把林子軒拉入伙。

  一方面,可以借用林子軒的名聲,聚攏一批傾向于西方思想的知識分子。

  另一方面,則是借用林子軒的出版發行渠道。

  林子軒熱情的接待了這位昔日的好室友。

  兩人閑聊了一些在美國的往事,講了講徐至摩在英國和那些英國知識精英們的交往。

  林子軒沒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在英國火了一把,這算是無心之舉。

  其實,隨著《老人與海》和《小王子》慢慢被人熟知,他在西方世界會越來越火的。

  林子軒對于成立文學團體頗為猶豫,他并不想被限定在某個團體里。

  他來自后世,知道徐至摩的新月社,是個成員比較復雜的文學團體,在詩歌創作上有很大的成就,成員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

  這兩年之內,會有大批的文學團體出現,然后又紛紛解散,能夠支撐十年以上的都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可他又不好直接拒絕。

  畢竟,徐至摩親自上門邀請,兩人的關系還不錯。

  他只能含糊其辭,說自己忙于銀行事務和電影公司,又身在上海,沒有時間參與文學團體的活動,怕造成不好的影響。

  至于出版書籍的問題,林子軒答應下來。

  只要不是思想過于激進的書籍,萬象書局都可以出版,何況徐至摩的詩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在這個時代還是很有市場的。

  加上他英年早逝,具有傳奇色彩……

  對了,要不要提醒他不要乘坐廉價的航班呢?

  算了,現在還為時過早,誰知道中間會出現什么變故,莫名其妙的說這種話會得罪人的。

  林子軒按捺住自己內心的沖動,對著徐至摩微笑起來。

  徐至摩看著林子軒突然露出的詭異笑容,不知道為什么心中突然一驚。

  他并沒有在上海逗留多久,便去了北平。

  原因很簡單,徐至摩已經在三月份和妻子離婚,當然要到北平去追求林徽茵了。

  在回國之前,他就給自己找好了工作,在梁啟朝創辦的松坡圖書館當英文秘書。

  松坡圖書館有兩個院子,一處在西單附近的石虎胡同七號,另一處在北海公園的快雪堂,他就住在石虎胡同七號的老宅內。

  這里還有一件趣事。

  梁啟朝的兒子梁思城正在追求林徽茵,兩人經常在北海公園的快雪堂會面,在圖書館里看書幽會。

  徐至摩則時常跑過來打攪,這讓梁思城非常惱火,就在圖書館的門上貼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情人不愿受干擾”。

  來到北平后,徐至摩并非只知道追求林徽茵,他還和北平文壇的文人結交,并在胡拾的《努力周報》上發表詩歌。

  也許是林子軒沒有拒絕的太清楚,也許是徐至摩沒有說明白,反正他在拉攏其他文人的時候經常提到林子軒的名字。

  于是,很多文人就認為這個新月社是林子軒創建的,新月社的詩歌和文章也由萬象書局出版發行。

  林子軒是新詩的奠基人,創建一個以詩歌為主的文學團體是很自然的事情。

  徐至摩成了這個文學團體在北平的代言人,一批被林子軒的名聲召集來的詩人或者學者逐漸聚集在了石虎胡同七號。

  新月社的雛形就這么形成了。

  遠在上海的林子軒根本不知道自己創建了一個文學團體,還成了主腦。

  他一直都不怎么理會北平文壇上的事情,直到后來《小說月報》的編輯鄭震鐸和他說起這件事,他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我不做老大好多年!

  事已至此,林子軒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否認也于事無補,這是理不清的事情,只有以后注意點,不要和那些人走的太近就行了。

  1922年11月,美國人奧斯邦訂購的一套無線電廣播發送設備從美國運抵上海。

  那幫上海國際無線電協會的業余愛好者們興奮起來,熱心的幫助奧斯邦安裝設備,進行調試,他們在樓頂上架設了二座距地面約70米高的大型天線。

  隨船運送來的還有大量的收音機。

  奧斯邦為了賺錢,立刻開始在上海推銷他的收音機,聲稱過幾天就能收到廣播電臺。

  林子軒也拿到了一臺礦石收音機,他聽道格拉斯希拉說過,這東西很容易組裝,沒什么技術含量。

  他暗地里找中國的無線電愛好者,準備研究一下,仿造這種礦石收音機。

  我們的口號是:山寨要從民國做起。

  在線書吧唯一官方網站:,其他均為假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