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們關注這條新聞的重點僅僅在于一名華國的科學家又獲得了一項世界性大獎,對他所研究的內容并不在意,當然,能看得懂他獲獎理由的也沒有幾個人;所以在經過幾天的瘋狂報道之后,這條新聞慢慢的淡了下來,和后世哪位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究其原因,并非是呂丘建的研究成果要弱于這位女科學家,而是菲爾茲獎在公眾影響力上要遠遠弱于諾貝爾獎。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諾貝爾獎在1900年創立,比1936年創立的菲爾茲獎的歷史長了三十多年。
這三十多年又是人類科學突飛猛進的時代,愛因斯坦、波爾、狄拉克、海森堡等這些閃耀的名字增添了諾貝爾獎的光彩,讓它成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科技獎項;而菲爾茲獎成立之后,數學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希爾伯特、高斯、歐拉等這些傳奇人物作古的作古、淡出的淡出,除了格羅滕迪克,再也沒有能和他們相提并論的人物了。
而且諾貝爾獎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經濟學、和平及文學六個領域,每年頒發一次,菲爾茲獎四年才頒發一次,一次最多四個名額;就算按照最少的獲獎人數計算,在四年的時間里諾貝爾獎也能造就二十四名獲獎者,這比菲爾茲獎多了六倍,可以報道的新聞點多了,影響力自然更大。
同時諾貝爾獎在頒獎的宣傳上也要大大的優于菲爾茲獎,諾貝爾獎在每年的十月開始公布,每天公布一個獎項,這就能夠維持一周的宣傳熱度;從公布獲獎名單到頒獎又隔了兩個月時間,頒獎的時候還可以再宣傳一次;再加上中間的媒體解讀,獲獎者采訪等新聞填充,可以說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都是諾貝爾獎宣傳的熱點時期。
至于菲爾茲獎,僅僅是在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進行頒發。從公布名單到頒獎也就幾十分鐘的時間,炒作的余地不大。
再有普通人對這些獎項的認知度是不一樣的!我們先來看看去年諾貝爾獎幾個獎項的獲獎理由,物理獎的獲獎理由是表彰希格斯等人對上帝粒子所做的預測。
化學獎的理由是在有機化學的烯烴復分解反應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烯烴復分解反應廣泛用于生產藥品和先進塑料等材料,使得生產效率更高。產品更穩定,而且產生的有害廢物較少。
生理和醫學獎的獲獎理由是發現了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細菌。
經濟學、和平及文學獎不屬于自然科學略過不提,一般人看到這樣的獲獎理由起碼能有個模棱兩可的認識,再看看新聞上的簡介,差不多就能搞明白這些成果的意義。
再看看今年菲爾茲獎的獲獎理由。“因為他對發展隨機共形映射、布朗運動二維空間的幾何學以及共形場理論的貢獻。”“因為他在幾何學以及對RICHI流中的分析和幾何結構的革命化見識。”
臥槽,這是什么玩意兒!別說普通人看不懂了,你找一數學系的本科生出來,看他能看得懂不?數學大概是唯一一門將二十世紀初期的成就放在本科課程之中還嫌超綱的學科了,連數學系的專業人士都看不懂,外行人又怎么能搞明白?
而且新聞媒體也不好解釋這些理由啊!你在報紙上列出一大串的數學公式和符號有人看么?有那個版面還不如八卦下獲獎者的逸聞趣事,比如格羅滕迪克的反戰,佩雷爾曼的隱居生活等等,而且并不是每個獲獎者都有八卦可以八,所以他們最多也只能給讀者留下一點不明覺厲的印象。
既然連獲獎者如何厲害都搞不明白你怎么去和別人八卦吹牛逼?這個獎項實在是太過高冷了。只能讓數學界的專業人士自娛自樂去吧。
此外,諾貝爾獎還有兩個喜聞樂見的獎項,和平及文學獎;物理你不懂,化學你不懂,醫學你不懂都沒關系,看個小說詩歌什么的門檻總不至于很高吧?了解國際局勢只需要看看報紙就行了。
這兩個獎項由于起認知的低門檻,一向成為諾貝爾獎之中最有可報道性的獎項;說起其他獎項讀者可能不好評價,說起文學獎來大家都會說,哦,今年村上春樹又沒有得獎啊!咱們國家那誰誰不是號稱獲得提名了么?怎么沒見他去領獎?我就知道他的水平不夠!
至于。更多的人是把它當做笑話來看,哈哈哈哈,世界上大多數戰爭不是由米國發起的么?怎么米國總統還能得獎啊?那是不是也應該給小胡子發一個啊!臥槽,地圖腦袋把紅色帝國玩垮了反而得獎。這真是讓人無話可說啊!
雖然這兩個獎項權威性不夠,但你不得不承認他們為無數的讀者提供了可供討論的談資,諾貝爾獎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之間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
另外,相對于物理、化學、生物及醫學,數學界對經費的要求不高,這也導致數學家們并不需要通過提高媒體曝光度來增加自己獲取資金的可能性。他們對采訪非常不感興趣。一般識趣兒的記者就不會再采訪這類沒什么花邊新聞又高冷的人了。
假如現在呂丘建和陶哲軒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參加呂丘建新聞發布會的記者肯定要比參加陶哲軒新聞發布會的記者多好幾倍;原因很簡單,呂丘建除了是一名數學家之外,還是足球明星,可供報道的新聞性大大超過陶哲軒。
但是,這些僅僅是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在華國的教育界、數學界乃至整個科技界,呂丘建的影響力因為這一獎項而連上好幾個臺階,迅速成為華國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這也為他帶來了不小的好處,起碼在華國的最高層里面,對他能否主持這么重大的計劃的質疑聲立刻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