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和詩祖不出戰,離主和霸主自然不會強勢殺入大清軍營,畢竟龍帝和九江大帝的例子在前,還是別太狂妄的好。
隨后,離主和霸主便把目標定在了激戰在外的諸多終極名將……
強者直覺,凡是被二主盯上者,紛紛寒毛直豎,危機感爆棚!
“退!”
皇太極輕叱一聲,掌控著兩儀戰相,一招擊退對手后,率先撤往軍營上空。
其他終極名將自然也惜命得很,加上是一對一,撤離較為順利,很快便紛紛退往軍營上空,并自覺匯聚,免得被襲擊、圍攻。
離主、霸主等終極戰相也沒追擊,一是激戰至今,彼此都消耗不小;二是按照時間,東面和南面的戰局,基本落幕,再戰的話,自有馳援,到時還是一番徒費力氣且頗為兇險的大混戰!
“當、當、當……”
很快,大清聯軍的退兵金鑼,率先響起。
大清聯軍本就以守為主,也沒多少殺出軍營,撤軍倒也方便,只需遏制沖勢,稍退固守便可。
唯有黑旗殘部抱著復仇之心,沖殺最前,傷亡最大。
不過,黑旗殘部也就靠著一腔熱血和復仇之志,并無多么顯眼戰力,百余萬之眾,只有一具中級戰相,一具低級戰相,不管數量還是質量,實在有些微不足道。
倒是看似散沙一盤的“隨軍供奉們”,頗有戰績,在黃飛鴻率領下,左沖右突,游擊亂戰,倒是擊殺了不少西楚軍卒,也沒被徹底圍困住而無法動彈,卻也被大規模困住,想大規模突圍撤離,難了。
軍團和散兵,各有優劣吧!
“吼……”
狂獅怒吼,腿出如電。
黃飛鴻凝聚出獅王法相,左沖右突,便是西楚三位半仙,三對一也難以遏制,反倒常被一腳踢飛,受創不小。
西楚聯軍的隨軍供奉和散軍,一時半會還真奈何不了黃飛鴻及其所率游俠義士等草莽,只是隨著大清聯軍撤離,西楚聯軍四方合圍,留給黃飛鴻等草莽的機動空間,越來越小!
“嗯?!”
離主武信觀察戰局時,其他人也一樣,呂布之鬼神戰相,率先沖向黃飛鴻等人所在。
多次圍殺終極名將,“搶人頭”未果,本就郁悶惱火。以頂級戰相,對付這些草莽,自然是降維打擊,正好發泄!
“師傅快走!”
“黃師傅自己走吧!”
“為大帥復仇,殺一個夠本!”
隨著鬼神戰相的威凜,大清草莽大亂,各種各樣的絕望吶喊聲起。
上有頂級戰相出手,還有諸多頂級、終極戰相。下有逐漸合圍的浩瀚西楚聯軍,怎么想,怎么看,這些大清草莽已經沒有退路,沒有活路了,只能決死一戰,能拉人墊背就算好了!
“吼……”
“獅王爭霸!”
鬼神戰相持戟斬落,黃飛鴻的獅王法相,仰天咆哮,竟然是霸氣沖霄,一往無前沖出……
呂布雖然不是終極名將,鬼神戰相也有三千余丈大小,何況呂布本身也是勇冠三軍的絕世戰將。
黃飛鴻就算是醫武雙絕,個人法相撐死也就百余丈大小,還是江湖草莽,多少受沙場上的濃溢鐵血煞氣削弱、壓制。
不管從哪方面看,黃飛鴻都不可能是呂布的對手,差距太大,屬相不同,也沒什么可比性!
“住手!”
眼看飛蛾撲火般的獅王法相,即將崩潰在鬼神畫戟下,離主武信忽然出聲喊道,并同時出手:
“封天神碑!”
九座千丈巨碑凝現,以泰山壓頂,蒼穹崩塌般的威勢,從天而降,壓向地面負隅頑抗的大清草莽們,特別是黃飛鴻等大清聯軍的散仙大修士!
頂級戰相出手,已經是降維打擊,就夠欺負人了。
何況是終極戰相,還是萬丈通天的終極戰相!
鎮壓黃飛鴻等草莽,幾乎沒什么懸念,使之個個如置身萬丈海底,如負山岳而難以動彈!
“復仇義士,值得尊重,押下去吧!”
以武神戰相之威,足以秒殺這百余位散仙大修士,數千強者。但是,武信并沒那么做,而是吩咐道。
具體會怎么處置,武信也沒說。
但是,西楚聯軍知道離主是愛才心切,故而心軟拯救,手下留情,區區江湖草莽,無足輕重,倒也不會爭搶或爭辯!
不得不承認,隨著層次拔高,武信接觸的名士、名將、名人等,越來越多,看法不一,陣營不同。
不過,對于黃飛鴻,武信還是有一定偏愛。
武術宗師,在這個世界,也算另辟蹊徑了。
武術,偏向術,也就是技巧;武道,偏向道,也就是玄學。類似而又有所不同,值得研究!
更重要的是,武信偏愛且看好黃飛鴻,觀其事跡,確實是個大俠士。但是,黃飛鴻其實具有很強領導能力,也可以說是個人魅力超強,只是偏向江湖屬相,沒有真正參軍,沒有正式參與和學習軍事而已!
黃飛鴻本就是繼承黑旗大帝劉永福遺志的人,或許經過一番培養,又是一員名將,至少也是員不錯戰將吧?
于公于私,武信都有擒拿黃飛鴻,嘗試降服,乃至培養的必要,或許對于自己的武神之道,是個不小的補充、完善,再不濟也能為大離仙庭引來不錯的天驕俊杰!
“當、當、當……”
隨著大清聯軍基本撤回軍營,西楚聯軍也沒沖擊軍營,退兵金鑼隨之響起。
此次重戰,西楚聯軍的目標已經達成,還超出目標一大截了。
襲殺黑旗大帝,打廢周主姬發,奪得至尊異寶!
正該見好就收,繼續激戰的話,變數太多,至少西楚聯軍的傷亡不會小,亞父范增和霸主項羽等人,自然不會失智而執意沖營。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原大元巨擘們的出面勸降、策反,沒有預期中強效,更沒北方戰場的動蕩軍心而大舉背刺、兵亂。
主要是大清聯軍以守為主,大半軍隊并未出營,就算很多大元子民愿意投降而轉投西楚陣營,也沒那環境和條件。
所以,最終忽蘭帝后、忽必烈等人,也只是勸降且帶走了兩千余萬大元子民,除奉令出戰者外,不少還是從大清軍營中逃離,否則還沒這么多,全部大概就大清聯軍中大元子民總數的十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