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郡城南方,呂梁山之畔。
煞氣如云的連綿大軍,沿路疾行,沙塵如龍連天。
彭城如此重城,絕非短時間所能攻陷,無論哪方先兵臨場下,都得經過番血戰。
除非是城內勢力主動獻城,所以魏國大軍和魏國大軍都在急行軍,但也不會強行軍,不差那一時半刻。
“夫人,如今彭城局勢如何?”
縱騎隨軍之際,遠眺彭城方位,此路大軍統帥,羅武侯兼羅武鎮將羅士信,看向身側隨軍天策士郁金香夫人問道。
“如今彭城八大勢力之奚氏、郎氏、天毒門和萬斧幫,尚未表態,支持我方與敵軍者依舊是各半分!”
郁金香夫人平靜匯報道,頓了下,又補充道:“如無意外,在我軍抵達彭城前,彭城局勢都不會明朗,即便敵軍先抵達,彭氏和尼莫寺也會抵擋一時半刻,足夠我方強者和精銳趕到了!當然,敵軍情況也差不多!”
“嗯!如此關乎生死存亡之事,城內勢力一時半刻無法決定也正常!”羅士信暗松了口氣,點頭應道。
此時的羅士信,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再加上久居高位且修為提升,以往老實憨厚的氣質,已經消散許多,更顯得頗為沉穩威嚴,已經不再是早起懵懵懂懂的憨小子了。
“報!啟稟大人。彭城使者求見……”
沒過多久,一位羅武精衛前來匯報。
片刻后,便帶著四人前來,看服飾、氣息,應該屬于奚氏、彭氏、天毒門和尼莫寺的代表,全是煉神境。
“參見羅武侯!”
一番見禮后,以奚氏代表為首之人,便直述此行來意。
“啟稟羅武侯!為貴方及彭城、乃至彭城子民著想,我城以八大勢力為首的三十六個勢力,一致決定。希望貴國大軍和魏國大軍,能憐惜彭城古城及城內子民生死……”
簡而言之,就是讓離國大軍和魏國大軍,繞開彭城決出勝負,哪方勝出,彭城便臣服哪方。
當然,還有個后續,如果哪方率先攻城,那彭城就臣服另一方,即便魚死網破或因此覆滅,也再所不惜。同時,如果彭城投向另一方,也足可堅持到另一方入城了!
“夫人怎么看?”
羅士信怔了怔,看向郁金香夫人請教道。
如今的羅士信,也算見多識廣,有所智慧。但是,羅士信向來覺得自己是動手不動腦的“豪杰”,很有自知之明,會虛心接受軍中或帳下幕僚的意見,郁金香夫人身為策天府的天策士和離國元老,羅士信自然更為敬重了!
“此法尚可。只是……貴方是聯盟性質的勢力,又如何保證此事的可行性呢?”
郁金香夫人想了想,微微點了點頭,看向奚氏首領問道。
奚氏代表微笑應道:“以貴國的實力和勢力,連東都也擋不住貴國的刺殺,使得唐王及其長子重傷。若是我方蒙騙的話,惹怒貴國,即便投向魏國,也擋不住貴國的復仇吧?”
頓了下,又迅速接道:“當然,此次結論,是彭城三十六個勢力,共同簽署支持,任何勢力都不會反悔,否則將來豈有立足之地?”
“哦?此言倒是有理,既然如此,貴方直接投向我國不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呢?”
郁金香夫人嗤笑一聲,理所當然問道。
“這是兩碼事,即便任何勢力愿意投靠貴國。若是彭城暫時落入魏國之手,又將如何自處呢?”奚氏代表理所當然反問道。
郁金香夫人笑了笑,不置可否,卻是看向羅士信。
“可!希望你們言而有信,否則……本座必將夷平任何勢力!”
看郁金香夫人不反對,羅士信很爽快應道,四個勢力代表大松了口氣,拜謝告辭。
“彭城中有能人啊,竟能想到如此主意,并得到所有勢力的認可,不簡單!”
看著四位代表離去,郁金香夫人連聲贊嘆道。
“富貴險中求,典型的墻頭草,有何可欽佩?無論此戰結局如何,他們恐怕都不好過。”
獲封六品將軍,跟隨此路大軍出征的長孫無傲,頗為不屑啐道。
“彭城是著名古城,淵源久遠的勢力不再少數,自有其延續和自保之法。以如今局勢,這是最好的選擇!”
長孫無傲身份頗為特殊,郁金香夫人不想無緣無故得罪他,只是闡述事實般平靜提醒道。
“確實不錯!免得戰爭打殘了彭城古城,戰后還得費心修葺,也能保住城內無數子民的生命,更能最大程度保持城內各種秩序的完整性!”
羅士信點了點頭,臉露欽佩贊同道。
羅士信雖然好戰,卻不喜破壞,更保存著分赤子之心,或者說是善良。
長孫無傲不屑地搖頭啐道:“笑話!區區彭城,有何資格指使我等大軍?再則,有了這先例,若是以后城池勢力,都紛紛效仿,怎么處理?”
郁金香夫人和羅士信,與及在場部分人,微微搖了搖頭,卻是沉默不答,也沒人去反駁長孫無傲。
長孫無傲的想法,不能說全錯,只是有點倨傲了。
如今局面,畢竟是特殊情況,可謂“雙龍奪珠”之局,稍有差池,便是珠毀人亡。
其他城池想效仿,也不大可能,長孫無傲這是杞人憂天了!
可以說,這是諸多因素影響下的對彭城勢力最有利的主意。
當然,最后一點,如果離國大軍不同意,彭城勢力因此投向魏國大軍,那就得不償失了。魏國大軍也是這情況,所以說,彭城中想出這主意的人,確實是個能人!
數日后。
羅武軍和魏國大軍在彭城之畔的郊野,安營扎寨,展開對峙。
數十里外的彭城古城,倒像是旁觀之眾,頗為怪異。
之后半個多月,雙方三天一大戰,每日一小戰,互有傷亡,倒是就此僵持起來。
彭城勢力有些傻眼了。
論綜合實力,確實是魏國大軍更勝一籌,軍隊較多。
論精銳戰力,離國有羅武軍和羅士信,魏國卻有蒲山公營,半斤八兩,只是離國強者較多,特別是大修士。
與此同時,另外兩路的夏國大軍和北燕大軍,也在東面的下邳和東海,對峙起來,一時難分勝負。
李唐勢力則是及時退回淮南郡,并未被切斷后路,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至此,兩大陣營的戰線,也算清晰了!
更新到,暫時保持更新。雖然災后諸事繁瑣,影子會逐漸加多,彌補之前的缺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