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閻忠所料……
當刺史部官軍撤離,魯國逐漸恢復正常秩序,以張氏家族為首的地方豪強乖乖俯首之后,整個豫州的豪強勢力都震動了。
不管心中是否真的服氣,此時沒哪家豪強勢力愿意跟刺史部發生正面沖突。
不就是設卡收稅么,十五稅一而已算不得什么,又不是逼著他們投靠,損失一點點利益換取刺史部的好感還是很劃得來的。
這就是赤落落的現實!
之前刺史部要設卡收稅,地方豪強還是三個不服四個不滿,甚至還推出了代表跟刺史部打擂臺。
結果刺史部態度強硬,使出雷霆手段震懾一番后,這幫豪強權衡利弊立刻就換了嘴臉,一副奉公守法好百姓的架勢,套度轉變之快實在叫人無語。
“這幫豫州豪強想要試探某的脾氣,現在他們應該知曉某不好說話了吧!”
私下里,林沙跟閻忠交流的時候,對所謂的豪強勢力嗤之以鼻,不過就是一幫欺軟怕硬的貨色罷了。
確實,有了這次的試探之后,刺史部的修路搭橋計劃順暢不少,盡管到了各郡和各國依舊少不了各種扯皮,卻再也沒有主動抬杠的情況出現。
誰心理都有桿秤,新任豫州刺史可不是好惹的主,只要不是跟林沙有深仇大恨的話,就不會拿家族命運開玩笑。
看林沙那瘋狂不折手段的架勢,真把他惹毛了,大軍一圍哪家都受不了,就是汝南袁氏也是一樣。
畢竟此時還不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各大豪強都有軍事民用為一體的鎢堡,面對蠻橫不講理的官軍可沒多少辦法。
壓下了地方豪強的反對聲音,刺史部組織的修路工程速度進一步加快,郡與郡,郡與縣,縣與縣之間的官道,全部都是碎石道路。
沒有專用的碎石工程機械怎么辦?
舉石頭砸啊!
此方世界天地靈氣濃郁,普通成人的力氣都有數百斤,軍中將士肉食豐富隱含樣不缺,個個都是千斤大力士,正好碎石活計作為將士們的一項鍛煉科目,一舉兩得相當便給。
三十萬黃巾俘虜之中,足足有十三四萬成年青壯,在混亂的局勢中老弱婦孺的損耗十分驚人,此乃人間慘劇也是自然優勝劣汰的規則。
這些黃巾青壯俘虜的力氣雖沒有肉食油水不缺,刻意鍛煉身體素質極佳的將士差,但在有紀律的組織下,將負責官道添加碎石夯實并不費勁。
林沙沒有虧待他們,也沒有把他們往死里整的意思,盡管每日的吃食比不得官軍將士,可比起在黃巾軍時的待遇也不差什么,每日都能吃個七份飽,偶爾還能沾點油腥,這樣的生活甚至叫大部分皇甫俘虜有不愿離開的強烈意愿。
這么龐大一筆人力資源,林沙自然也沒有想著放手的意思。有三十萬黃巾俘虜在手,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撇開朝廷和地方豪強勢力,起碼不會輕易被朝廷和地方豪強勢力拿捏了去。
而三十萬人的糧食需求極大,朝廷可不會撥付半分,都得豫州刺史部習性解決。
要不是林沙真的有辦法解決三十萬黃巾俘虜的吃飯問題,還想依靠三十萬張嘴的巨大需求,帶動豫州的經濟,換了任何一個豪強家族都承擔不起,就是汝南袁氏也一樣。
豫州刺史部的路修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得到了明顯好處,三十萬人的吃喝拉撒,隨便漏一點出來,對于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百姓而言,都是了不得的驚人好處。
柴米油鹽醬醋茶,豫州百姓手里不是沒有好東西,只是沒有將手里資源獲取成錢財的渠道罷了。
豫州刺史部組織的三十萬人規模工程隊,不僅幫助沿途百姓將手頭字類的資源全部換成錢糧,還有進一步刺激地方經濟發展,民生活力的作用。
林沙不是個苛刻的主,盡管三十萬工程人員全是俘虜充當,可每日消耗的糧食菜疏不是一個小數目,還有各種其它物資需求都相當驚人,比如布匹藥材之類的東西就必不可少。
大頭可以讓地方豪強得了去,刺史部甚至還能利用官府的信譽賒欠大半,就算只有小半讓普通百姓得了好處,對整個豫州的民生經濟都有極大好處。
不僅如此,因為三十萬工程人員的巨大布匹和藥材消耗,刺史部還特意派遣精干的宣傳人員,深入到各郡各國鄉亭一級,將刺史部的需求直接告之最底層的百姓,讓他們知曉官府的收購地點以及價錢,減少其中可能被鄉亭土霸盤剝的可能。
這樣的行為前所未有,所謂朝令不下縣,這是大漢四百年約定成俗的規矩。
盡管朝廷會任命鄉老和亭長,可廣大的鄉村實際上掌控在地方宗族手上,宗族高層對于底層族人有著驚人和約束和控制力。
刺史部的行為,明顯破壞了這樣的規矩,明知自身利益將受到削薄,自然引來鄉村宗族高層的不滿。
可不滿歸不滿,胳膊扭不過大腿,他們在自家地盤上作威作福也就罷了,根本就沒資格跟刺史部炸刺。
不要說他們,就是豫州兩郡郡守和四國國相,都對刺史部把手伸得過長不滿,可刺史林沙實在太過強勢,他們就是不敢配合也沒那膽子。
中平三年,豫州兩郡四國官府首腦,因為不配合刺史部施政,短短不足一年時間足足換了兩茬,下面的縣令和縣長更換頻率更加迅速。
刺史林沙擺明態度,他直接劃下道來,愿意遵守配合的留下,不樂意的直接滾蛋,三條腿的蛤蟆不要找,想當官的人可多得是。
他的手段簡單粗暴,直接拿錢把十常侍砸暈,給靈帝的好處更是多得叫人眼紅,之后的事情還不是他說什么就是什么?
不管丫后臺是宦官還是世族,只要皇帝一心偏袒,誰都沒能力越過林沙在豫州炸刺。
林沙的行徑遭致士族不滿,各種怪話和詆毀言論層出不窮,可他也不是沒根底的,真以為盧植和蔡邕等人是吃干飯的啊?
旁的不說,林沙拿出實際的成績說話,中平三年還沒過去,豫州的一些情況還沒有報上朝廷。
可單單林沙初任時的中平二年,豫州上交朝廷的稅收,就比往年高出兩層不止,讓朝堂百官和皇帝樂得見眉不見眼。
而且林沙還不是玩的天高三尺這種飲鳩止渴的手段,而是依靠修路搭瞧發展經濟,還有清剿境內土匪山賊,以及不法地方豪強所得,并為引起民怨沸騰。
這樣的能力就相當了不得了,更不要說豫州作為中原大州,不僅豪強林立,皇帝可沒少賣豫州的官職斂財。
林沙能將那些拿錢買官的貪婪之輩壓得死死的,還沒引起官場動亂,就這樣的能力已經相當了不得啦。
放了任何一位朝廷大員接任他的位置,都不可能做得更好了。
不僅如此,離豫州汝南穎川兩郡不遠的雒陽,很明顯感受得到兩郡的變化,經濟繁榮商業出現極大發展,今年能夠上交朝廷和皇帝的稅收還有好處只會多不會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豫州地方郡守和國相要跟林沙斗,簡直就是自尋死路。林沙可不管你有什么來歷和底氣,凡是不愿意主動配合刺史部施政方針的統統滾蛋,他就是這么不客氣。
待到中平三年秋季,豫州境內的官道修繕已經告一段落。
基本做到了郡與郡之間,郡與國之間,還有郡與縣之間的官道,全都變成了寬敞平坦的碎石大道。
有了寬敞平坦的碎石官道相連,豫州各地之間的交流往來提速,再加上刺史部下狠擊私下設可的路霸以及擾亂秩序的山賊土匪,豫州境內的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
當然,一省之地的道路橋梁修繕不可能這么迅速就能完成,縣與縣之間的官道,還有縣與主要市集之間的道路都還沒有完善,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慢慢完成。
不過刺史部開始逐漸收回散布豫州各地的工程隊,按照早就規劃好的步驟屯田安置下來。
經歷了黃巾之亂的破壞,豫州作為主要的受災地區,地方豪強的田地損失不大,甚至趁亂還有更進一步擴張跡象。
可是底層百姓沒有多少抗風險能力,他們要么在黃巾之亂中死絕,要么被黃巾軍挾裹四下流浪,大量小地主和富農手頭天地拋荒成了無主之地。
如果換在天下動亂時期,說不定這些拋荒無主田地已經成了地方豪強的盤中餐。
可惜,黃巾軍起得快敗得也快,還沒等地方豪強反應過來,黃巾叛亂已經被撲滅,林沙這位強勢刺史坐鎮豫州。
自從上任后他便沒打算依靠地方豪強的力量,林沙手頭掌握的力量,已經足夠橫掃整個豫州了。
所以,在他的強勢干預下,刺史部手頭掌握有大量拋荒土地,林沙正好拿來安置三十五安黃巾俘虜屯田種糧。
老是向外采購,不僅可能引起糧價高企,損及百姓利益,也對刺史部手頭掌管的財政是個巨大報復,一個不好就可能引發一系列麻煩。
而且林沙心中還有一個相當龐大的惠民計劃,只是沒有自己掌握耕種的大量田地不好施行,眼下的豫州一片欣欣向榮大盛之相,比之初來時情況好了太多,他倒是不用太過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