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文魁

  贈匾后自有一番落成之儀。

  林延潮簡短招待了眾人一番,與單獨孫隆說話。

  自查抄張鯨家宅后,林延潮與陳矩,駱思恭就成了名義上的政治同盟。

  不過林延潮返鄉后,倒是從未主動與陳矩,駱思恭有所往來。

  駱思恭數次給自己送了一些禮品,也派人問候,林延潮倒也回贈一二。

  至于陳矩那真的是半點消息也沒有,林延潮不找他,他也不找自己。

  孫隆是陳矩的心腹,在宮里當這么多年差,他也是希望通過他的口里知道現在宮里的消息。

  這談話當然是二人相談,一旁趙參魯,費堯年是想聽也沒有辦法。

  “這一次來閩,干爹托我給林先生帶話,天子重賢才,林先生若要起復不是沒有可能。”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道:“多謝陳公公提點了。”

  孫隆見林延潮如此知他是沒什么興趣,于是左右旁顧后再壓低聲音道:“干爹說了,京堂辭去后再補原任倒是要等等,若去南京補缺想必林先生不肯。想來想去,若是申先生那邊肯林先生到南京升任大宗伯,干爹覺得有兩三成把握。”

  孫隆說到這里,覺得很有把握。他想來南京禮部尚書這是二品尚書啊!一品是虛銜,沒有實職。二品就是文官最高品級。這也就是文官里所言的位極人臣,天下有幾個人不動心的?

  林延潮聞言臉上表情倒是沒什么變化,孫隆心底一想難道他不動心?不對,這些文官一輩子熬在官場上,哪里不求升官的。不過林延潮抄張鯨家時,將三十萬兩銀子都不放在眼底,還囑自己還給天子,這天下難道還真有對高官厚祿不動心的人嗎?

  孫隆想起陳矩離京時的交待,忽然他最后補了一句,林延潮這等大員性子都是多疑,有的話你不妨與他講透。

  孫隆當即道:“其實林先生有一句話,我想背著干爹與你道來。”

  林延潮笑道:“那多謝孫公公了,不知是什么話?”

  孫隆道:“其實聽乾清宮那邊的意思,是打算先給林先生一個高官榮銜,卻暫時沒有大用的意思。”

  聽到這里,林延潮點點頭,然后道:“多謝孫公公了,林某知道了。”

  孫隆道:“林先生不必如此,陛下心底還是器重林先生,否則林先生不到三十歲,即官居二品,本朝想來想去也沒有第二人了。南尚書雖比不得北尚書,但名位先定了,過幾年再調至京來,豈不美哉。”

  據孫隆所知,南尚書雖說權力不大,遠不如林延潮任北禮侍時,但未必不能‘轉正’為北尚書。

  但同樣想來南尚書可能一任就是幾年,十幾年,這位子一般是安置失意或者退二線官員的。

  南京禮部尚書名位很高,但說話出了南直隸沒人聽。就算身在南直隸,說話分量不說比南京吏部尚書,就是比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其他幾位尚書也是遠遠不如。

  但論及高官厚爵養人,卻沒有什么職位比南禮部尚書更合適了。

  說到這里,孫隆覺得完成了陳矩托付的使命就看林延潮如何答了。

  林延潮想了想道:“多謝陳公公一番好意,但林某歸隱田園后,人已經懶散,向往那閑云野鶴,出世光景,恐怕再也無精力應付官場上的事了。更何況林某要侍奉祖父于膝下,奉養其天年,此情還請陳公公體諒。”

  孫隆吃了一驚,林延潮這是連尚書之位都不要了嗎?他真的不要嗎?

  “林先生,難道沒有別的隱情嗎?”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沒有。”

  孫隆聞言,態度有些不一樣了,他一直以為林延潮這一次致仕有以退為進的意思。但現在看來他真有不想干的意思,既然如此他恭恭敬敬對一個致仕官員又有什么用。林延潮在鄉間能量再大,但他是皇上,陳矩的人,又何必賣一個鄉紳的臉色。

  想到這里,孫隆臉上不由露出了幾分輕慢的神色,但一看林延潮從容地坐在那里,頓時心底一跳。孫隆想起自己以前在林延潮手上吃得虧還少嗎?被他教訓得還不夠嗎?就算他現在是鄉紳了,自己也是不可以得罪他的。

  再說了自己干爹陳矩對林延潮也很是佩服,認為他是撫世之才,干爹看人的眼光絕對不會有錯。

  孫隆當即賠笑道:“林先生,好大良機,錯過了,恐怕就不會有第二次了。咱家勸林先生好生再考慮考慮,否則再過幾年……林先生要回朝堂上就難了。”

  林延潮知道孫隆所言非虛。

  但林延潮卻哈哈一笑,起身道:“孫公公,你倒是不知林某為人了。林某既說了要退就是真退,辭官就是真辭官,請孫公公回京以后皇上,林某雖已是百姓一個,但必盡心于書院,為朝廷求賢鄉野,舉良士為圣上所用。至于林某的學問和主張,將來都在這些學生身上。就算是一名山長,如此也勝于在朝堂上尸位素餐,說著不想說的話,做著不想做的事。”

  當然這最后一句話,林延潮是放在心底說的。

  但是林延潮一席話,孫隆聽得是一愣一愣的,但無論如何林延潮就是不回去了。

  孫隆干笑了兩聲,心想這林延潮還真把自己當誰了,朝廷離了你難道就沒人了。連南禮書都不稀罕,將來有你后悔的。

  孫隆面上為難地道:“既是如此,咱家唯有回京后再將部堂大人此情稟告陛下就是。”

  說完孫隆也覺得自己沒必要與一名閑散在家的致仕官員再咕唧下去,行了一下禮即離開了。若不是心底還忌憚林延潮,孫隆連這行禮都免了。

  見此一幕,林延潮倒是略有所思,一旁陳濟川走出道:“老爺,該去赴宴了。”

  林延潮道:“你都聽到了。”

  陳濟川道:“聽到一些,老爺,當初要不是你,孫隆早被以張鯨余黨論處了,現在攀上了陳矩這大樹,倒是把老爺當年恩情忘得一干二凈,這等小人。”

  林延潮道:“宮里,官場上這等見風使舵,扒高踩低的人還少了,不值一提。”

  說完林延潮更衣,然后到了宴廳,但見這時候孫隆放下架子,左右逢源與地方官們打成一片。

  林延潮不由搖了搖頭。他知道孫隆好容易出宮一趟,肯定是要在地方撈一筆才走。

  至于不少地方官員也愿意接納他這樣的權宦,所以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大家就湊在一起。

  孫隆這一次來福建存問,逗留了三日。

  但天子賜匾,巡撫,布政使來賀,這一件件事都令鰲峰書院名頭更加響亮。

  因為有了鰲峰書院,三元坊的人氣也是更旺了。

  當然孫隆走后,林延潮鐵心留在福建辦書院,無意回朝的消息傳開后,來三元坊里拜會的官員也是陸續少了。

  當然右布政使費堯年仍是很有心,時不時派人來林府上問候,而提學耿定力對書院的事也是很上心。

  如此對于林延潮而言,倒是可以將心力都放在書院上。是不是要做官,是不是打算重新出山這些事對于他而言,是絲毫不急。

  但是林延潮不著急,替他著急的人卻是很多。

  因為朝堂出現了大的人事變動。

  首先是吏部尚書楊巍告歸。

  楊巍是申時行最重要的政治盟友,故而他一直被朝野批評徇內閣之意行事。在萬歷十五年的京察時,當時左都御史辛自修打算嚴格執行京察制度,篩落一批官員。

  但申時行一看不妥,辛自修篩落名單里有不少都是自己的黨羽,于是授意楊巍阻止此事。

  經此一事后,楊巍的名聲就臭了。

  至于天子對楊巍也不喜歡,在當初立國本的事上,楊巍數度直言進諫,態度比申時行還堅決。

  同時他屢次上諫請求天子重新視朝。這一次終于惹惱天子,天子下旨嚴斥楊巍沽名。

  楊巍被天子下旨訓斥后,也就立即上疏請辭。

  一連數疏后,天子倒是真準奏了,讓楊巍回家養老。而楊巍走后,新任吏部尚書就由不是申時行一系的原戶部尚書宋纁擔任。

  楊巍辭官后,過了數月,左都御史吳時來也是病故。

  吳時來病故前,名聲就不好,這要追溯到前年順天鄉試案上,他給申時行的女婿李鴻,王錫爵的兒子王衡開綠燈。所以被言官們批評為依附執政。

  楊巍辭官,吳時來病逝,導致申時行的左膀右臂一下沒了。

  雖說申時行緊急保舉李世達出任左都御史,穩住了局面,但是吏部尚書的易位,令申時行對于朝廷上人事的把握,不再那么得心應手。

  此事可以看作申時行為相后由盛轉衰的開始。

  另外宋纁從戶部尚書改任吏部尚書后,戶部尚書由石星擔任。

  當初李汝華是在戶部尚書,同為歸德老鄉的宋纁支持下,對兩淮鹽法進行試改革,初見成效。

  但是石星擔任戶部尚書后,對于朝廷把兩淮鹽政大權放出去,改有商人操縱極為不滿。石星為人極為剛正,為官也是極有魄力,是朝野上下公認的敢于任事的官員。

  所以這件事上石星決定插手,而分管戶部的內閣大學士王錫爵對于石星的決定表示了支持。

  此事對于兩淮鹽商而言,又是一場大風波。

  兩淮鹽商以山右,新安鹽商為主,說白了一個晉商,一個是徽商。

  晉商后面是張四維,楊博,馬自強等內閣大學士,徽商則是現任大學士許國,以及梅家等商人。

  得知朝廷欲變兩淮鹽政,兩淮鹽商聚在一起商議后,決定派人進京活動。同時讓梅家二公子梅侃連夜趕至福建,來拜見林延潮。

  卻說梅侃來閩路上出了一點風波,當陳濟川告知林延潮時,林延潮卻是吃了一驚。若是梅侃在自己地頭上出了事,那么自己的鋪墊也就全白費了。

  于是林延潮放下書院的事,要親自詢問此事時,卻得知梅侃有驚無險,已是到達了省城。

  林延潮當即將梅侃安置在城東的別院。

  此別院是林淺淺買下的產業,本是打算分家以后,作為夫妻二人養老所居。

  不過現在宅子還未認真修葺,看過去不過是普通人家的院子,林延潮將梅侃安置在這里,也是為了避嫌,畢竟大宅里人多口雜。

  林延潮到別院見了梅侃,但見對方人倒是無恙,如此才令林延潮放下心來。

  略一詢問才知道梅侃的船快行至福州府地界時,路上遇到官兵以備倭的名義盤查,他們見梅侃的船吃水深且飾樣華麗,于是動了敲詐的心思,尋了借口扣了梅侃與他的座船。

  梅侃走南闖北,哪吃過這個虧,但也因來得匆忙,他此來沒有隨身帶林延潮的帖子,于是只能派家人先一步到省城來尋林延潮。

  林延潮聞言笑著道:“既是如此,那后來這些官兵為何又放了你?”

  梅侃聞言笑了笑道:“還是這巡檢司的巡檢識相,這巡檢是江西人,我言談間提及了他家里一位大有名的官員,此人與我極為交好。我剛報了此人的名字,對方即向我叩頭認錯,幸虧他見機得早,否則他的烏紗帽就保不住了。”

  林延潮大笑道:“原來如此。”

  二人聊了一番,林延潮開門見山地道:“梅兄不遠千里來咱們閩地這窮鄉僻壤,不知有什么要事呢?”

  梅侃笑道:“確有要事,我垂涎閩地鹽業久已,這一次來閩就是來拜會福建鹽道官員的,當然最重要的見部堂大人一面。”

  林延潮笑著道:“多謝梅兄了,對了,我閩地這一點鹽業,梅家也看得上?”

  梅侃笑了笑道:“福建鹽運都轉運使司隸屬戶部,下面有三個鹽運分司,七個鹽課司,鹽戶一萬三千九百戶。”

  “之前鹽法敗壞,百姓不用官鹽,而用私鹽,故而朝廷從萬歷三年起七個鹽課司就全部折銀,而不征鹽了。但即便全部折銀,福建運司歲解戶部不過兩萬兩千兩百兩一錢,泉州軍餉銀兩千三百三十四兩,此比起閩中鹽業所出不過九牛一毛。”

  “當然福建不比兩淮,兩淮之鹽半天下,故而朝廷上下都盯著這錢袋子。福建產鹽一直不多,故而朝廷不看在這里,故而要辦事倒是比兩淮方便多了。”

  林延潮笑道:“閩中鹽法敗壞確實多年,官府不得不托官辦商幫購鹽行鹽,只是各官辦鹽商都是山右商人,連本地商幫都爭不過。”

  林延潮說得也是常情,《福建鹽法志》記載‘官辦各幫,本地商殷富者少,大半皆西商’。

  但見梅侃哈哈大笑道:“部堂大人,別看我這一次來閩路途中吃了虧,但若真計較起來,插手閩中鹽業不過是舉手之勞。”

  林延潮笑問:“那地方上下如何打點?我愿聞其詳。”

  梅侃點點頭道:“其實說白了一點不難,就如同這一次巡檢司為難我般,找人就是。若鹽兵敢為難鹽船,我們就不會與鹽兵說什么客氣話,送什么禮,直接找他上面的鹽課司大使,甚至更高的鹽運分司副使的麻煩,如此這些鹽兵就知道怎么辦了。”

  “若換了鹽課司大使,鹽運分司副使不識抬舉,那我就直接找鹽轉運使或福建巡鹽道副使,若是他們告訴我鹽船不能開,那么我們與下面的人墨跡也沒用,當然就算運司,巡鹽道不給面子,我們梅家在戶部,都察院那邊還有人。”

  林延潮笑著道:“我才思得為何本地商幫不如山右,新安商人,原來是他們在朝廷里沒人。”

  梅侃大笑道:“話是這么說,當私鹽販子,擺平幾個鹽兵就行,本地商幫賄賂鹽課司,鹽運分司就好,但是再往上路就走不通了。生意越大,這……哈哈,部堂大人我再說下去,你就要不恥我等所為了。”

  林延潮笑了笑,他確實心底不恥。以鹽業為例,任何商業都為梅家這樣的官商把持。如此何有自由競爭可言,利益都被壟斷了,又如何談什么通商惠工?

  林延潮不會把心底話說出,他還要借重梅家呢。他笑道:“鹽業積弊已深,不是你們梅家一家所為,要怪就怪朝廷上的人不肯放權越管越亂。”

  梅侃聞言笑著道:“是啊,朝堂上若都是如部堂大人這般有遠見卓識的官員就好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休要提了,我現在也是歸隱田園之人了。”

  梅侃強笑了笑,然后道:“實不相瞞,這一次梅某到福建來,為了福建鹽業的事倒在其次,重在向部堂大人請教兩淮鹽法的事上。”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兩淮鹽法的事我聽說了,這新任大司農,我以往打過交道,此人有名臣風范,只要決斷的事就算千難萬難也是要辦下去,誰的面子也是不賣。此事說來都怪我當初考慮不周,誰也沒料到宋司農最后去了吏部。”

  梅侃道:“部堂大人,萬萬不可這么說。當初部堂大人所提及綱運法,兩淮上下無論是官員百姓,我等鹽商無不稱便。在這件事上無論是我們新安,還是山右的鹽商都是支持部堂大人的。”

  “這一次我們鹽商總會也商議過了,眼下唯有部堂大人在朝堂上主持大局,兩淮鹽業方能安之,故而這一次來閩我是代表兩淮鹽商上下來懇請部堂大人出山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