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文魁

  請訪問:

  會試的考場上,眾考生們正凝神答卷。

  而王弘誨攤開陶望齡的文章,初時略略一看,一目十行這樣,但過了片刻手顫了顫,重新看了一眼面前這位端坐疾書的讀書人。

  但見他平靜如衡絲毫也不因為一群人在他面前而有所分心,甚至連自己這位正三品主考官當前也沒有多吸引他片刻目光。

  王弘誨深知有這樣底氣涵養的讀書人,若不是不通事故,一無所知,就是底蘊極厚,一般不是出自官宦世家,就是如禮部左侍郎林延潮那般由寒門出身,極罕見的出類拔萃之才。

  不過后者實在太少了,一般前者還是多一點。

  王弘誨想起會稽陶家,當然是想起了那出自浙江的科舉望族而來。

  王弘誨重新看陶望齡的文章,當下更加仔細,越看越覺得此子不得了。

  當下王弘誨又看了一眼這年輕人,然后將文章遞給一旁許國并遞了眼色。

  許國接卷后捻著三莖胡須看了一陣,當即看向王弘誨大意是問,此文何人所作?

  王弘誨指了指陶望齡,許國沉吟了一番,當下不發一言,將卷子交給一旁官員低聲道:“作一個戳記。”

  這名官員會意,當下拿出戳子在卷子戳印后,又作了一個暗記。

  二人當下負手前行,一路繼續巡查考場。

  等遠遠離開陶望齡的考棚后,王弘誨問道:“方才那陶姓讀書人的文章如何?”

  許國道:“此文令我想起了陶念齋啊!”

  王弘誨道:“我也有同感,此人又是會稽陶氏,莫非是陶念齋的家人同族。”

  “但文章更有青出于藍之感啊!”許國沉吟道。

  王弘誨深深贊同道:“我也有同感,我看此人就是閣老所要尋的俊杰啊!”

  許國笑著點點頭,有這樣的人才拜入門下,也是很是令他高興,但他卻道:“誒,是不是元卷經魁卷,還要看過其他再說。”

  說完二人即是離開。

  卻說陶望齡考完后,卻是第一人交卷,引起四方考生的驚嘆。

  “這人是誰?”

  “陶周望他交卷了?”

  “真不愧是名門子弟啊!”

  “名門子弟?”

  “他的伯父是嘉靖三十五年的榜眼陶念齋,他的老師是萬歷八年的三元學功先生,你說是不是名門子弟!”

  “真的啊!”

  “看來這一科的會元他是穩了。”

  “未必,上一科別人也說他奪會元是探囊取物,但最后還不是名落孫山。”

  “聽聞此人講學很是厲害,但既是如此厲害,又來作什么官?”

  “誰說講學厲害就不能做官?人家就不能又講學又做官了?”

  “你這人也真能杠,我隨口說說而已!”

  “夠了,這里是考場!不許交頭接耳!否則一律按舞弊論處,給我肅靜!肅靜!”

  巡場官員們也沒有想到,只是陶望齡這一交卷就引起了如此大的轟動,引起人的一路驚嘆。

  許國,王弘誨坐在至公堂前,看著陶望齡如此一路走出考場。二人不由也是心道,此子文章固然寫得是好,但如此快就交卷,也太不把這會試當作一回事了吧。

  他們雖很想立即一睹陶望齡的卷子,但是沒辦法,這里是會試考規極嚴。

  若是縣試院試,他們將一名考生召來問幾句話,很可能當堂就取了。

  考場上的天空有些陰霾,陶望齡立在龍門前,看著遠方的風起云游默默念道,老師栽培我多年,教導我們道在器中的道理,若不為官一任,怎么能印證心中所學對還是不對?

  以往都是老師在朝堂上遮風擋雨,為我林學撐起一片天地,以后也當是我與稚繩,美命他們報答老師,為林學出一份力的時候了。

  與陶望齡同場,還有袁可立,徐火勃,張汝霖他們也正在為了自己的前程,埋頭于文卷之中,與他們一起的還有三千余位考生。

  在這一次會試之后,就有幾百名考生的魚躍龍門,金榜題名,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同樣的國家與千萬百姓的命運,也將因為這些人而改變。

  會試放榜前數日,陶望齡,袁宏道,袁可立,徐火勃,張汝霖,五子同游郊外,這時候春色正好,幾人登山訪寺,賞春觀景,看著山間的泉水冰皮已是消融,遠山為殘雪一洗,景色令人心曠而神怡。

  五人聯袂登山,并跟著兩三名下人扛著包裹,游玩之際興致一至即賦詩酬唱,所言所談都是山河之壯麗,也有賞春賞色之詞寫了然后放入詩囊之內。

  登了半日,突然山間下起雨來。

  所幸眾人找到了山間一處寺廟住下。這也是風雨天留人,幾人給了錢后,廟中僧人極盡待客之道。

  客房里的下人們正在旁燒著茶,那邊僧房里僧人正給他們煮著豆飯,

  五人就在寺廟簡陋的客房里,從馬上要放榜的會試,然后聊到了國事,個人抱負,天下與家國。

  五人想起會試后,他們中人馬上云泥有別,又想到自己可能因此得中高第,又可能重讀三年心情忐忑,但談及胸中抱負時是誰也不肯相讓。

  這時袁可立突然提議如林延潮葉向高那樣,五人彼此立一個約定,看誰早一步及第,大,先著一鞭,一起振興實學,并為國家社稷盡一份力。

  袁可立一提眾人都是擊節叫好,幾位年輕人意氣相約,一并在寺廟之中以茶代酒結為知己,也就是后來名著青史的‘林學五子’。

  他們在山間寺廟住了一夜,次日天還未亮,但覺雨粒敲窗,原來又下起雨來。

  放榜在即,五人決定不留,當下乘著雨勢冒險下山。

  也是神明庇佑,雨下了一陣即是停了,眾人停在半山腰看去山間白云漫漫,吞吐于山林之間,這一幕令人胸中豪情萬丈。

  眾人即興賦詩,將來一切對于未來的忐忑拋之腦后,且互相贈詩彼此勉勵。

  然后見烏云四聚,五人又趕緊下山,到了山下遇市集方才脫困。

  五人想起山間這一天一夜的經歷,都覺得恍若隔世,到了市集時,正遇到徐國公府上豪奴簇擁著一個公子出行。

  這位公子要去山上賞春色,下面的鮮衣怒馬打扮的豪奴們在前面喝道,而老百姓躲避稍稍慢了就是一個鞭子過去,遇到的攤子就順手推翻了。

  五人大怒,袁可立上前為百姓理論,幾人也是上前相護,結果袁可立,陶望齡,張汝霖都被抽了數鞭,幸而沒有受傷。

  幾人大怒,正好遇到當地的衙役,這些衙役不由分說就將這五子一并押往縣衙關押。

  這五人關在縣衙監牢之中,談起前一日還是舉子,昨日住宿于山寺,今夜卻住了縣衙大牢,人生境遇之奇妙也不過如此,談起來幾人不由大笑。

  關了一天后,到了次日對方一問方知他們是應試舉人,當下這些衙役連忙賠禮道歉。遇到這等前倨后恭的小人,五人也懶得與他們計較,又念著放榜之事當下雇了車趕到了京師。

  離去之后,徐火勃倒是有心將五人在山間所作的詩,撰成詩集名為《山間偶得》,這詩集斷斷續續地刊行,隨著五人的名聲,以及日后的事跡而傳遍天下,漸為天下讀書人所傳抄,不過這已是后話。

  這時至公堂上,幾位考官已是議定最后的名次。

  而與此同時,林延潮已是上疏辭官。

  會試頭場后第二日,禮部左侍郎林延潮即上疏,稱疾歸鄉。

  天子下旨不允。

  天下下詔令禮部左侍郎林延潮為殿試讀卷官,林延潮再度上疏稱疾請求辭官。

  天子下旨不允,但允其辭掉殿試讀卷官之職。

  這時會試放榜,會元揭曉……

  然后殿試,又過了數日,到了三月十七這一天,金鑾殿前唱名。

  天子照舊免朝,三百貢生金殿傳臚,但卻御殿。

  故而主持大局的乃禮部尚書朱賡,但見他對著殿下立著文武百官,以及三百五十名名貢生大聲念道:“朕惟自古帝王立綱陳紀,移風易俗,一稟于禮法使尊卑有等上下相承,然后體統正于朝廷教化行于邦國,所以長久安寧……

  朱賡朗聲念道:“貢士焦竑為萬歷己丑年殿試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貢士陶望齡為萬歷己丑年殿試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貢士吳道南為萬歷己丑年殿試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貢士袁可立為萬歷己丑年殿試二甲二十三名,賜進士出身!”

  “貢士黃輝為萬歷己丑年殿試二甲二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貢士周如砥為萬歷己丑年殿試三甲二百二十三名進士,賜同進士出身!”

  陶望齡與新貢士們一并踏著玉階一步一步登上紫禁城城頭。

  身為榜眼,其余的同年都是一并向他道賀,狀元焦竑,探花吳道南已是有三四歲,但陶望齡卻是年紀輕輕,風華正茂,但見他拾階而上,步步從容。

  “林部堂恭喜你啊,老師是三元,兩個學生都是會元加榜眼。”

  “天下的風光都被你一人占了。”

  “這是名師出高徒,我等是羨慕不來的。”

  林延潮遠遠地看著陶望齡,心中不勝感慨,但面對著絡繹來賀的同僚卻是道:“是皇上慧眼識才才是。”

  眾同僚一陣笑起,紛紛道:“林部堂過謙了。”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看著臺上的陶望齡十分欣慰,而此時此刻自己也是要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