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文魁

  張居正通過左都御史陳炌,向天子奏請讓林延潮復官。

  這政令此刻未下達,所以林延潮仍是絲毫不知自己已是官復原職之事。

  眼下他最關心的就是事功刊發行,這對于他而言才是大事。若是事功刊興辦得好,那么下一步就可以順勢推動報紙,時報的發行。

  如此自己這只小蝴蝶,終于看到掀起颶風的希望。

  若是不行,那么意味著林延潮文教戰略有問題。

  活字印刷開啟的歐洲文藝復興,以及當今互聯網之世引起的知識大爆炸。都告訴我們再先進的思想,再先進的發明都猶如一個種子,這種子沒有合適的土壤來承載,就不能生根發芽。

  以林延潮計算,京師郭內郭外人口過百萬,在大明是人口僅次于金陵的大城市,放到整個世界,也算是第二大城市。

  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無疑有利于思想傳播,而且社會分工明確,導致階級差距放大。在京師里有這么多在朝京官,覲見外官,藩屬使節,勛官貴戚,待試舉人,坐監監生,游京生員,以及無數商賈。

  這意味著能讀書識字的人遠遠超過其他地域。

  換了文藝復興前,那識字率不到百分之一歐洲,你辦報紙試試看,絕對哭死。

  以林延潮估計,京師里能讀書識字的人口,可達十幾萬之眾。那么自己的事功刊,定以七日一刊,一刊八百份計,應該在容許范圍之內。

  只要兩百人里有一個人買自己的事功刊,那么就足夠了,所以這里有成功的土壤。

  不過京城辦刊,也有不利的地方,就是天子腳下,輿論相對不是那么自由。故而林延潮為何要在辦刊時,扯張居正,申時行,張四維的虎皮,也是為了防止日后有人找碴。

  不過林延潮的擔憂也是因自己一貫的謹慎。明朝文字獄不似清朝,而且后期更比前期開明,萬歷朝被后世一直譏諷為開創了中國‘無政府’主義的先行,所以思想禁錮一詞幾乎在明朝不存在。

  在眾人焦急地等候中,事功刊第一日發行之結果馬上要出來了。

  不少弟子都是焦急地在學功堂里踱步。

  這事功刊是否能一炮而響,關乎著事功學之將來,與他們也是休戚與共。

  與弟子們的焦急不安相對,林延潮則是身在學功堂旁的卷棚里,自己給自己沏茶,緩緩品茗,然后平靜地等待著結果。

  林延潮閉目養了會神后睜開眼睛,桌上茶碗上的霧氣悠然蒸騰,他拿著折扇輕輕搖了搖,端起茶碗輕輕呷了一口。

  茶香盈滿口中,林延潮舒服地往太師椅上一靠,仰望著窗外的天邊云卷云舒。

  若是沒有俗事纏身,這會是一個不錯的午后。

  這愜意的功夫只過片刻,就聽得門外喊道。

  “售罄!”

  “售罄!”

  “不到半日全都售罄了!”

  外頭趕來的弟子們擦著汗水奔走相告,原本焦急的神色,在大家的臉上一掃而空。

  真太好!

  弟子們鼓掌叫好。

  學功堂里奔出的弟子們,擁抱相慶。

  徐火勃,陶望齡,賀子明等人也是迎了出去,從在外趕回的弟子口中得知了銷售的狀況。

  然后三人臉上都帶著喜色,一并來到林延潮所在的卷棚門前,正要叩門,林延潮從窗旁見了笑了笑道:“進來吧!”

  三人一并進入后,賀子明喜道:“先生除了三百分贈刊,其余七百份報刊不到半日即行售罄。”

  陶望齡道:“大明門外的書肆里,有聲遙堂,文繪堂,五柳居等掌柜都侯在外面,說要與我們預購下一刊的‘事功刊’。”

  林延潮聞言問道:“他們要訂幾份?”

  “聲遙堂最多,說是要一百二十份,文繪堂,五柳居則是五十份和三十份。”

  林延潮向賀子明問道:“以你之見,要以多少價錢給他們呢?”

  賀子明道:“若有書肆代售,也省去我們雇傭刊童辛苦,而且聲遙堂乃京城有名的大書肆,渠道很廣。我看聲遙堂可給兩分八厘,文繪堂,五柳居可給三分。”

  林延潮點點頭道:“善。”

  賀子明道:“先生,如按眼前而論,我們之前定得每刊八百份也是太少,以我看一千兩百份,至一千五百份也是使得的。我之前問過孫匠人,以他制得雕版,一次印作兩千份都不會浸紙走字,再多也不是不行,只是雕版時需用好板。”

  徐火勃道:“既是雕版印刷,那么一套板印得次數越多,那么成本就降得越低,八百份凈得利三十五兩,一千兩百份?一千五百份又是多少?”

  “我看不過多久,大家都可以當富家翁了。”賀子明笑著道。

  幾名弟子都是齊笑,室內充滿歡快的氣氛。

  林延潮笑著道:“不用,就定以一千份。”

  頓了頓林延潮又道:“你們并告訴眾弟子們,若有人文稿得事功刊錄之,以百字計酬,下一刊起,每名責編也可得薪資。”

  聽林延潮這么說,眾人都是大喜。

  事功刊大賣之后,即成為學功堂一份新營生。這也是事功學,時時貫之學以致用的話。

  從此以后,學功堂分作了兩處。

  從學功堂開辟出了一院落。這院落是學功堂這間大宅子的外進,但卻給‘事功刊’一眾編輯征作了辦公所在。

  外進里的兩間門市,以及三間廂房,都被征用。

  兩間門市一間用以售刊,一間用以接待書商。

  至于三間廂房,一間為徐火勃,陶望齡二人的主編室,一間則為眾編輯的編輯室,作為編輯排版校對之用,另一間則是財會室,由賀子明與兩名弟子兼差。

  刊房一啟用,學功堂的正門被征作了‘事功刊房’正門,而要往學功堂去的弟子們,改走另一側的單門,至于原先的正門則只為事功刊房出入之用。

  至于外進通往學功堂的大門仍在。

  事功刊一眾編輯白日上課是弟子,放了堂則從事編輯之事。

  事功刊房里所有差事都由學功堂的弟子兼事,不從外面聘人,眼下事功刊房已是井井有條,已是初步上了軌道了。

  但事功刊是一個開始,林延潮用事功刊來檢驗是否有在萬歷朝出報紙的可能。

  眼下見來事功刊的成功,意味著報紙的實行也變為可能。

  當然這個時代,明朝已是允許民間設立報房。不過這報紙與今日的報紙性質不同。

  報紙之意,本就是朝廷邸報。當時的報紙,多是對邸報中重要之事進行摘抄,很少有自己的創作。

  如吏部急選一批官員,民間報房就會將這批官員姓名,履歷,新任官職寫明立即刊發,如此讓想攀交情,攀關系的人快一人一步。

  還有就是科第之事,讀書人中舉人了,中進士了,民間報房就會立即登載士子情況等等。這樣的報紙不定時不定期,唯有大事發生時才突然出了一期,官員士子們也沒有一直訂閱的習慣。

  而林延潮定的報紙,自然是與今天接軌,采新聞大小之事,記錄報上,并且做到兩日一版,甚至一日一版的程度。

  但下面的問題也就來了。

  既是報紙,比事功刊更注重時效性,也就要求更快的速度印刷出版。那么意味著一個字一個字刻錄的雕版印刷,已是不適應報紙這樣的新事物了。

  以明朝而論,民間報房仍是采用手抄或者是雕版印刷,唯有到了崇禎十一年時,才出現了第一份木活字印刷的報紙。雕版印刷固然省錢,但林延潮出報紙為了顧及時效性,卻只能用活字印刷,這是歷史的大勢所趨。

  可是選用哪種的活字印刷,問題已是擺在林延潮眼前。

  銅活字當然是上上之選,但模具昂貴,一套十幾萬兩白銀搞起,除了國家外,民間財力根本無法支撐,所以不在考慮的范疇之內。

  排出了銅活字,那么就只有木活字,鉛活字在林延潮的選擇范圍之內了。

  在活字印刷里,這時候木活字的技術已是相對成熟了,可以馬上拿來用的,價格也不會比雕版印刷昂貴太多。

  但木活字的弊病也是同樣明顯,如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沾水后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等。其中最主要,就是木字較銅字,十分容易損壞。稍稍損壞,印出來的字往往筆畫損壞、殘缺,印出來后就不成樣子,幾乎看不出字來。

  若木字的模具損壞太重,那時候就必須立即重新刻字。

  清朝時民間報房競爭頗為激烈,幾個報房采用木活字印刷,多是趕工出品,但木活字印刷后的效果簡直慘不忍睹。讀報的人幾乎是在捏著鼻子在看,一面看,一面連蒙帶猜的揣測這印壞的字是什么意思,就跟作完形填空沒什么兩樣。

  活字印刷里模具在于重復利用,由這一點看出,木活字實在不適應。

  至于鉛活字,則是將來趨勢,在現代激光排照出來前,許多中文報紙仍是采用鉛字印刷。

  不過問題就是鉛字印刷,在大明朝好像沒什么人會。

  于是難題擺在林延潮眼前,將來的報紙,到底是采用鉛活字還是木活字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