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五百五十七章 關系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文魁

  對于申時行委婉的批評,林延潮只能表示出受教的意思。

  為了避免申時行繼續將這話題放大,林延潮立即岔開話題道:“恩師,我看大司空,王夷陵從次輔值房內出來時,雙方似有不快,不知何故?”

  申時行聽了道:“此事我也不知,不過曾司空,王夷陵與張蒲州間不和,已是由來已久了。”

  林延潮問道:“次輔與曾司空,王夷陵,不都是元輔的親信嗎?為何卻兩邊不和呢?”

  申時行聽了點點頭道:“這其中是有緣由的,原來你為翰林史官,這些事不便與你多說,但眼下你已是樞密之臣,說來與你知道也是無妨。”

  林延潮聽申時行這么說,知道他是要與自己分析朝堂局勢了。林延潮立即一副搬好小板凳,作出認真傾聽的樣子。

  申時行見林延潮如此,笑著道:“你實不必如此,我也不知你對朝局了解多少,張蒲州不是由元輔一手提拔的,這你總該知道吧?”

  林延潮道:“這學生知道,聽聞張蒲州受高新鄭賞識而連升數級,官運亨通。只是學生不明白,元輔與高新鄭不是政敵嗎?為何元輔會提拔張蒲州。元輔既提拔了張蒲州,但為何張蒲州又似與元輔貌合神離。”

  申時行點點頭道:“問得好,元輔與高新鄭確乃政敵,但在先帝潛邸時,二人卻是至交,彼此相期以相業,一并立志將來報效朝廷。當時首揆與高新鄭相善,故而與張蒲州私交甚睦。隆慶六年時,給事中曹大埜彈劾高新鄭,言張蒲州賄高拱求晉東宮講官。當時張蒲州怒也赴任,元輔還寫了好幾封信鼓勵張蒲州,讓他不必猶豫,立即來京赴任,此事張蒲州與我說過。“

  林延潮聽申時行說到這里,下面就明白了。到后來,張居正聯合馮保將高拱逐出。張四維因高拱的關系,就主動離開朝堂。

  后面因為張四維的舅舅刑部尚書王崇古,親家加同鄉吏部尚書楊博,李太后的推薦,張居正記起張四維往日交情,還是將張四維召入了朝堂。

  不過召入朝堂也就算了,林延潮不明白,張居正為何引張四維入閣呢。不怕張四維在背后隨時給他一刀嗎?

  申時行笑著道:“一來是張蒲州的才干,二來元輔與高新鄭并無大仇,只是馮司監與高新鄭不和罷了。“

  林延潮訝然道:“這學生還以為元輔與高新鄭已是不共戴天呢?“

  申時行搖了搖頭道:“并非如此,二人只是政見不一罷了,高新鄭罷相后,曾派仆人至京師寓所取舊物,元輔找仆人問詢,仆人說高新鄭回鄉后大病,又經王大臣一事后受驚,恐怕沒有幾年了。當時元輔聽了為之垂淚,當下贈以高新鄭價值千金的玉帶,器幣之物,讓仆人帶去。“

  林延潮聽申時行這么說,不由道:“看來元輔還是很念舊情的。“

  申時行卻道:“是啊,數年前元輔回江陵歸葬,途徑看望高新鄭,當時高新鄭已不能起身,元輔入內,二人于臥內對視而涕,隨行之人見了這一幕無不感動。“

  “是年,高新鄭病故,元輔曾與我言,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肺,痛何可言。當時其家人來京為高新政求恤典,持千金之物要獻給元輔,希望元輔能為他在天子面前良言。當時元輔推卻沒有要,其家人道,高相一生清廉,身無長物,唯有當年元輔所贈此千金一直攜在身邊,沒有花去一分一毫。今日獻給元輔,希望元輔見此物如見高相。當時元輔聽了大慟,于是收下,奏請朝廷以楊一清例下恤典。不過馮司監他卻仍記舊恨,下中旨只給高新鄭半葬,在祭文里仍有貶詞。“

  林延潮聽了張居正,高拱這段故事很是感慨。二人皆有經世只抱負,彼此還是至交好友,但最后卻落到這個地步。

  但林延潮也從申時行的話里聽出。

  張居正雖不厭惡張四維,但也沒把他當心腹來看,張四維在內閣也只是守位而已。而且雖說張居正最后與高拱修好,接納了張四維,但馮保卻沒有接納張四維。

  當年馮保將高拱趕出京城后,還不放心,搞了一個王大臣案,想要將高拱趕盡殺絕。所以馮保對于高拱親信張四維一定是心存防備的,二人的關系肯定不好,但奈何馮保和張四維都是受李太后器重的,兩人也鬧不起來。

  不過大明朝一貫有次輔斗首輔的歷史。張四維在內閣里雖沒有多大權力,但可以制約張居正。此外吏部尚書王國光,武清伯李偉都是他老鄉,已故去的前內閣大學士馬自強與張四維也是兒女親家,這等背景何等了得。

  故而王篆,曾省吾不僅沒有把張四維,當作張黨的心腹,而且一直都是防著張四維一手。

  這就是現在內閣里幾位大佬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馮保與張四維二人關系不好,所以林延潮在馮保面前提及時張四維就要小心說話,在張四維也是一樣。如果上一次林延潮在張四維面前,提了馮保半句,那么自己的主意,肯定不會被張四維采納。

  經過這么一番推心置腹,林延潮也是從申時行那取到了經。而申時行顯然已是拿林延潮當可以商量的心腹來看了,這才是林延潮這一次的收獲。

  之后林延潮就等待后宮的消息。

  聽聞為了勸動小皇帝進封王宮女,三位內閣大學士都是去乾清宮懇求了,至于李太后不用說了,聽說連小皇帝的嫡母仁圣太后都驚動了。

  林延潮的勸誡起了作用,眾人對小皇帝也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且是給足了面子,算是給小皇帝一個臺階下。

  然后在一天小皇帝下旨,令禮部議王宮女封號。

  當時圣旨下至禮部,禮部官員都是彈冠相慶。

  禮部尚書潘晟與禮部眾官員認真商議后,沒用多久就幾個備選的封號上呈御覽。

  最后小皇帝從禮部上的幾個封號中,選了一個恭字,最后正式冊封這位宮女為妃,官員們稱之為王恭妃。

  ps:歷史上高拱所謂的《病榻遺言》是偽作,知道這段歷史,就不要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