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林延潮說得斬釘截鐵,以及他放在一邊的烏紗帽,在場之人都是肅然。[({<〔
連張居正也沒想到林延潮居然如此與他講話,為了證明黃河大旱之事,他居然以辭官相抵。
張居正露出凝重的神色,他的臉上怒色一抹而過,但他并非全然動怒,若是林延潮說得是真的,朝廷提前防旱,那么可以將損失減少到最小,還能讓幾十萬百姓活命,那林延潮就對社稷立下大功了。
張居正也不由露出幾分認真之色來。
張居正對一旁潘季馴問道:“時良,你看林中允所言是否有道理?”
若是平常張居正這么問潘季馴,潘季馴斷然是想也不想就否定了。總有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喜歡在老前輩面前賣弄自己的知識,豈不知這就是班門弄斧。大家都是過來人,對方那點小心思自己怎么不知道。
所以林延潮在他面前大闕詞,那就是關公面前耍大刀。
但此刻張居正親口過問自己,有那么幾分鄭重的意思,這不僅涉及到黃河沿岸千萬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且還涉及一名正六品官的烏紗帽。
林延潮敢以自己的官位作保,那么他的信心是從何而來呢?
饒是潘季馴這一刻也必須慎重,向張居正道:“元輔,我不敢輕易下斷言,請允我查歷年黃河水情,再就此事答復!今年若有旱情也需七八月方能得知”
張居正點點頭,掃了林延潮一眼道:“你既是用官位作保,若今年有旱情也就罷了,不僅無過,而且有功,但若是年景風調雨順,你就回家種田吧!”
說完張居正重重一拂袖,踱步林延潮面前經過。
歸中書,董中書二人都是緊隨著張居正,皆看了林延潮一眼,然后搖了搖頭離去。
林延潮向潘季馴拜謝道:“下官謝制臺!”
潘季馴則是避開不敢受林延潮這一拜,而是道:“我這可不是幫你,只是秉公為之,你好自為之才是。”
說完潘季馴也是走出堂房。
其余人都走了,申時行上前攙林延潮道:“起來吧,別人都走了。”
林延潮起身后,向申時行行禮,一臉慚愧道:“弟子愧對恩師的一番栽培了。”
林延潮對申時行的慚愧才是真的,他為了自己謀日講官必是費了不少心力,但這一番被自己搞砸了。
申時行笑了笑,拍著林延潮肩膀道:“你現在說這些還有什么用?事已至此了,多說無益。”
林延潮見申時行沒有怪罪他,心底對他更是愧疚當下道:“恩師,弟子慚愧,是一時太沖動了。”
申時行道:“延潮,你若真覺得黃河河清,乃是大旱之預,何不與我說,再讓為師與元輔進言,如此比你直言進諫不是好上十倍。”
林延潮道:“恩師,此乃是犯顏直諫,很可能因此得罪元輔,弟子一人為之就好,怎能連累恩師呢?”
申時行點點頭道:“你既是明白犯顏直諫,但又為何一定要說呢?你難道不知,開罪了元輔,以后官途都沒了嗎?”
沒錯,自己的業師林烴就是得罪了張居正被罷的官。
但不止林烴,王錫爵,沈一貫那么多因開罪張居正,而被罷免的官員,后來在張居正倒臺后,都以加官進爵,反而是努力巴結他的人,兩年后都被皇帝拉了清單,怎么會說官途都沒了。
自己的大腿又不是張居正。
不過林延潮心底雖這么想,但面上卻道:“弟子的蒙師曾教誨,為官需行謀保善家邦,言事茍利社稷。若是為了做官而做官,那就不是好官。”
申時行點點頭道:“延潮,你有一位好先生啊。”
林延潮道:“是,弟子辜負先生,以及恩師你的教誨才是。”
申時行見林延潮臉上有幾分失意之情,猜他已有離去之意問道:“你下一步有何打算?”
林延潮道:“恩師,既是置事其中,我想向朝廷請冠帶閑住。”
所謂冠帶閑住,就相當于停職留崗,辭去差遣,但官員的身份,以及品秩還在。
林延潮請冠帶閑住,就是免除翰林院的差事,但是翰林官,以及正六品的品秩仍是保留。
此隨時可以復職。
眼下林延潮以官位擔保,今年黃河必有旱情,若是真有旱情,那么林延潮會官復原職,甚至升官,若是沒有旱情,那么林延潮就要真罷官了。
這也是最合乎林延潮現在處境,靜待結果。
申時行點點頭道:“今年是否有旱情也要七八月才能答復,我看如此與其冠帶閑住,倒不如向朝廷請回鄉省親。”
林延潮訝然道:“保留差遣?恐言官不會放過。”
申時行擺了擺手道:“無妨,御史臺那我替你安排。”
林延潮知申時行這是在保自己,如此不用冠帶閑住,等于朝廷給假讓你回家。得罪了張居正,能有這個結果已是非常好了。
在京為官已是一年多了,想起家鄉的親人,也是到了回鄉省親的時候。
乘著自己處于是非爭議之際,回家一趟。
申時行道:“你就先安心回家,你中了狀元后,還未回過家吧,正好衣錦還鄉啊!”
這確實是對自己最佳的安排了,回鄉省親后,今年黃河的災情結果就可出來了。林延潮垂下頭道:“既是如此,弟子多謝恩師了。”
此刻就在林延潮打定主意,要返家省親時。
潘季馴正在工部卷宗房里,將歷年關于黃河水情翻了個底朝天。
不僅僅是本朝的,就是漢唐宋元任何有關于黃河水情的卷宗,他都沒有放過。
潘季馴已是一夜沒有合眼了,眼里布著血絲,而燈罩里的油燈更是忽明忽暗。潘季馴拿著書一卷一卷地翻著,而身后屬吏拿著也是拿著筆,將卷宗上關鍵地方抄錄下來。
就在快天明時,潘季馴陡然將筆一擲,按桌而起,滿臉的不可思議。
潘季馴負手踱步在屋中轉圈。
但見潘季馴腳步如飛,把屋子里的幾名吏員轉得頭都暈了。
可是潘季馴他的頭絲毫沒暈,一邊走一邊還喃喃自語道:“這……這竟真如此子所言,古往今來黃河澄清之事,十次里有七八次出現旱情!”
“他是怎么……怎么知道?此子莫非真乃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