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房之內,張居正,申時行,潘季馴正邊走邊聊,就在這時林延潮卻是橫步立在了三人面前。
張居正停下腳步,緊隨在張居正身后的歸中書道:“林中允,你這是做什么?”
林延潮聽出,歸中書言語中有幾分不快。
林延潮看著張居正足上朱色的官靴靴面道:“元輔,我有一言!”
頭頂上沉默了一陣,但聽一個聲音道:“講吧!“
林延潮從懷中取出一疊的書稿,然后雙手奉上。
張居正掃了一眼問道:“這是什么?“
林延潮道:“下官在內閣數月,尊聆元輔之教誨,將所知政事觀要所得寫作一書,名為清丈田畝論,請元輔過目。“
聽了林延潮的話,在場眾人都是露出恍然的神色。
申時行微微一笑,潘季馴露出幾分譏諷的,至于歸中書,董中書二人則是對視一眼,大概是說,好你個林延潮,原來你也來這一套,巴結得如此勤力,看來為了日講官,爾也是連這張臉都不要了。
張居正此刻的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手撫自己胸前的五縷美髯對林延潮道:“林中允乃當今文魁,你的文章老夫是讀過的,有金石之韻,既是如此這清丈田畝論是要拜讀的。“
張居正這番話很客氣,言語里也是承認林延潮文壇大家的地位,歸中書上前從林延潮手里將文稿取過。
“元輔,下官還有一事。“
“哦,何事?“
“乃黃河變清之事,爾雅有云,河出昆侖虛,本是色白,因所渠并千七百一川,故而色黃。漢書有云,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潘制臺也在書里寫過,黃流最濁,以斗計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則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載八斗之沙也。由此可知黃河之所以濁,乃因水中攜沙所積,而水中之沙乃上游各川所攜。”
張居正道:“此理眾所周知。”
林延潮道:“元輔,下官以為今年黃河之所以清澈,乃上游所渠各川水竭,泥沙不至故而清澈,此乃水輕。黃河水輕,因上游各川水竭之故,上游各川水竭,乃雨水不豐之故,故而下官以為今年黃河清澈,沿河必有大旱。下官請元輔,未雨綢繆,為數省千萬百姓計,早作打算,以防大旱。”
說完林延潮再向張居正長揖。
張居正已是微微流露出不快的神色。
董中書道:“林中允你多慮了,丹丘千年一燒,黃河千年一清,皆至圣之君以為大瑞,眼下圣主在朝,故而天將此祥瑞,何來大旱之說。”
歸中書也在一旁道:“易坤靈圖有言,圣人受命,瑞先見于河者。竊以靈貺休祥理,無虛發河清啟圣屬。黃河清澈,乃是吉兆,怎可言大旱?”
林延潮道:“非也,黃河千年一清不可信,事實上本朝黃河就數度澄清,如成化年間,曾黃河清,但成化二十年時,京畿、山東、湖廣、陜西、河南、山西數省俱是大旱,這其中何有祥瑞?”
張居正看向林延潮問道:“林中允看你說得甚有把握,你要朝廷預防大旱,但此事非同小可,需及早知會各省府縣,僅預備倉里的備糧就要加二成,這一項就要二十萬兩銀子。你這一句話,朝廷要費多少人力物力,可有十足把握?”
聽張居正如此問,林延潮不由語塞,這確實,黃河清時,并非次次有大旱,自己也不敢言十拿九穩。
歸中書道:“林中允乃是南人,怎知黃河水情,看來要么是聽人道聽途說而來,要么不過是紙上談兵的書生之見罷了。”
聽歸中書這么說,眾人都是點點頭,確實林延潮只是一名詞臣而已,僅論文章,連出身庶吉士的張居正也要稱林延潮一聲當今文魁。不過林延潮并沒有到地方歷事的經驗,因此實干派出身的潘季馴是瞧不上的,至于張居正與其他幾人當然也是不信的。
確實換林延潮與他們易位相處,也覺得他們因自己一己之言,就更改國家政治上的大方向,那就太可笑了。他們不知道自己是穿越者,他們根本不清楚什么叫水土流失,還是用天人感應這一套,來論定黃河清濁。
林延潮仍是道:“元輔,并非是下官胡言,豈不聞民間有云,水重年景好,雨多糧豐茂。水輕火龍飛,赤地皆焦草。”
赤地皆焦草五字說得就是大旱時赤地千里的景象,為政者難免聽喜不聽憂,聽到這五字時不免心驚肉跳。
見林延潮如此,張居正不由臉色一沉。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那宰相之怒呢?
張居正可是當今政壇執牛耳者,百官見他戰戰兢兢,不能言數語,但林延潮竟如此執拗,與他意見相左。
申時行斥道:“林中允,你這番無稽之談是從何而來的,還不向元輔賠罪!”
申時行雖是訓斥林延潮,但對林延潮自是一陣好意,讓他不可冒犯了張居正。
自己厚顏行賄送禮,不惜折節與申五交好,甚至連申時行的兒子也巴結,就是為了申時行幫自己謀日講官。
眼下費盡心血,用了那么多心機,這一刻若是得罪了張居正就什么都沒有了,可是自己又不是故意頂撞他,來顯得自己犯顏不媚上。
能不能成日講官那是將來的事,張居正生氣不生氣那是他的事,自己就算因此后悔那也是過去改變不了。
無論別人怎么想怎么看,未來如何,自己以誠事之。這叫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就此時此刻而言,自己既是知道黃河會引起大旱,就誠言告之。若不告之,就違背了自己所求的修齊治平四字,不誠于本心。
林延潮雖是低下頭,但背卻挺得筆直道:“回次輔,下官只是秉實而言,只求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
張居正冷聲道:“好一個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若是出事你擔當得起嗎?”
林延潮二話不說長拜而下,然后將頭頂烏紗帽脫下,放在左膝前。
林延潮正色道:“下官愿辭官抵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