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功這么說,顯然是要將林延潮留下稽查了。
這么說等于后世的什么規,什么指來著。所幸馬功比方才的何官客氣許多,那是因林延潮與他都是文官,所以處事會有底線。
林延潮知道眼下自己是走不開了,索性賣個人情,于是道:“如此多謝馬御史了,為了洗刷我的冤屈,本官自是要力證明白。“
馬功聽了大喜道:“林修撰如此識大體,真是太好了,在下保證絕不會再有人冒犯,并且你有何事盡管提出來,下官一定照辦啊!“
“這怎么好意思?“
馬功于是道:“下官敬仰狀元郎的才學很久了,以往不知府門何處,不敢拜見,今日雖相逢的不是地方,但總要讓下官為狀元郎作一點事啊!“
林延潮看馬功,心想此人倒是很知趣啊,看來以后絕不止為一名御史。于是林延潮道:“我一人無妨,但驟然離開家中,妻子必是擔心,故而我想手書一封給家人報信,不知可否。“
馬功為難道:“這,這我們自會替林修撰告知家人,但手書卻是令下官不好辦了。“
林延潮本就沒要他答允,大度地道:“既然如此,我也不為難你了,就這么辦吧!“
于是林延潮被帶至后一排的屋子里。這屋子分內兩間,有一名錦衣衛駐在外間,而里間則是備好了床榻,桌椅,甚至還有換洗衣裳。
這駐外間的錦衣衛自是負起監視的責任來。
林延潮反正既來之則安之,也不客氣將那名錦衣衛拿來使喚道:“你看看這是什么地方,都是灰塵,怎么也不打掃!“
見了這一幕,看守的錦衣衛不由心道,一個人犯還這么囂張。
林延潮道:“上命要好酒好肉招待我們,連這點事都辦不到么?我找馬御史去。“
這名錦衣衛聽了沒辦法,只能給林延潮使喚打掃起來。
打掃之后,林延潮道:“告訴你馬御史一聲,午飯我要醉陽樓的上席,午飯后就隨便一些,來廣月樓的八色點心,至于晚飯要和薰坊老譚家的打鹵面。“
這名錦衣衛聽了只能無奈找何官和馬御史稟告。
何官聽了大怒道:“還真當自己是大爺了,他是來受審,還是來享清福?“
馬御史連忙勸道:“何千戶,這是好事,人家有要求,總比一聲不吭的好。若是我們能動之以情,并曉之以禮,對方一定會投桃報李的。“
何官冷哼道:“馬御史,此人如此嘴硬,豈是這些東西能夠收買的。我就知爾等文官就是擔心,整日怕得罪人。“
馬御史被說心中事,但卻絲毫不慌,反而厚顏地答道:“何大人,話可不能這么說,這里不是北鎮撫司,我等所作所為的都要奉上命而為啊!“
何官拿馬御史沒辦法,當下只能叫人給林延潮去置辦酒席。
到了中午,被錦衣衛突然請來的羈押的周裔先,于中書,以及另兩位六科吃了一頓食不知味的午飯。
他們已知要被羈押之事,什么時候放出來也不知道,何況他們下午還有一堂要審,哪里有胃口吃飯。
故而飯菜到了他們面前,都是挑了幾口,就放下筷子再也吃不下去了,一旁的錦衣衛只能端走。
至于林延潮屋里,幾名錦衣衛正從食盒里一碗一碗地給林延潮上菜,這菜色自是京師有名的館子醉陽樓的上席。
看著滿滿一桌子十六道菜,這名錦衣衛頓時饑腸轆轆,心底大罵,這可是十兩銀子一席的酒菜啊,自己這輩子都只見過沒吃過。
但見一旁林延潮的神色,卻似很不滿意的樣子。他道:“居然沒有買醉陽樓的醉陽酒,難道你們不知沒有醉陽酒,這道炙羊肉味道大減嗎?怎么辦事的,一點都不細致。“
這名錦衣衛聽了簡直快要氣暈過去了,滿懷怨念地看著林延潮,然后回到自己的屋外,聞著屋內的飯菜香味,就著白水啃著生硬的饅頭。
其實林延潮也沒這么好胃口,但反正與何官撕破臉了,自己就擺明來氣他。
吃過中飯,錦衣衛又來審問,這會馬御史,何官一并出面。
何官之前也得了馬御史授意,不敢再問陳志文給林延潮一千兩的事,于是轉問直問案情。雖說沒對林延潮抱有什么指望,但中午自己也是好酒好肉給他伺候,按照馬御史說的,對方應也是懂得投桃報李吧。
就案情上,林延潮倒也是配合,反正自己問心無愧,只是將當初如何答張四維的話,拿來答了而已。
這對于案情絲毫沒有幫助,何官自是不愿意,然后就又旁敲側擊問其他之事。
不過無關于案情的林延潮就含糊過去,最多就是一句我不記得了。反正林延潮就是一副你奈我何,你來咬我的態度。
何官都要氣得吐血,他感覺被馬功深深的欺騙了。不過馬功此人卻是精細,認為林延潮確是無辜,反而還數次在何官逼問時給林延潮打圓場。
至于廣月樓的八色點心送來后,林延潮還與馬功一并吃了個下午茶,而何官則是被活活氣走,心底大罵果真文官間都是一丘之貉,自己這頓酒菜就算白請了。
當夜林延潮就在這屋子睡了一晚。住在這里對于林延潮而言,當然是無所謂,可是他卻是擔心林淺淺會為自己而擔心,這倒是令他心底有牽掛,這一晚上睡得是很不安適。
次日又審問了一日,周裔先等幾名官員都是一臉筋疲力盡的樣子,雖錦衣衛沒有動刑,但此等精神上的壓力,才是令他們最后難受的。
所以最后都是他們招了,盡管內閣泄密之事還沒什么頭緒,但其余四名官員各自的黑材料都是被馬功,何官他們搜集了一堆。
不過何官,馬功盡管收集了一堆黑材料,但此并非他們真正所要的,到底是誰泄露了制敕才是他們要審問的目的。
何官認為其他幾人該審的都審了,再審也不會出結果,眼下泄密一案之所以沒有頭緒,是在林延潮這邊無法突破,要求強審林延潮。
但馬功卻道,不可對林延潮再審,否則得罪太過不好。
何官大怒斥馬御史不肯用心,而馬功則是反唇相譏,林延潮明顯是十分硬氣的人,而且對官場上的規矩十分熟稔,否則第一日也就招了,眼下下去除非動刑,否則是不能讓林延潮招供的。
但是明顯動刑是違背上面意思的。
眼下沒有任何旁證指認林延潮與泄密一案有關,所以不可動刑,還是將這兩日所審的結果揀選呈報,待上命回復為好。
何官無可奈何,若是在北鎮撫司,那么案子怎么審,最后是有錦衣衛說得算。但此案有都察院介入,那最后還是只能按文官的規矩辦。
次日逢二,文華殿內舉行經筵。
明朝最重視經筵,認為經筵一日不廢,則圣學圣德加一日之進;一月不廢,則圣學圣德加一月之進。故而每月三次的經筵都是十分隆重。
當天充任經筵官的大臣都是來到文華殿上。
按照規矩,主持經筵的經筵官要由一名勛臣和內閣擔當。這一日身為天子外公的武清伯李偉與內閣首輔張居正一并充知經筵官上殿主持。
張四維,申時行為同知經筵官也需列席,此外還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的十幾名官員也在殿內。
至于其余翰林院的翰林則也是列班入殿,分別充任經筵講官,展書官,題講官。
此刻文華殿上一對銅鶴正口中銜香,在氤氳的青煙中,小皇子來至殿中升座。
眾官員當下山呼叩拜。
贊禮官說平身后,武清伯李偉上前道:“當年成祖道,天子用儒道治天下,安得不理儒者……“
李偉一番長篇大論。眾官員都知李偉之前不過是一位賣炭翁出身,而今居然在文華殿上與他們這些人面前賣弄才學,這不是可笑嗎?
但沒辦法誰叫他有個好女兒呢?
李偉吊了一會書袋,還沒講完,張居正不耐煩地上前打斷道:“武清伯所言極是,陛下可否進講了?“
李偉頓時有些生氣,他之前是一直反對張居正的變法的。因為他是勛臣,不屬于文官系統,故而張居正拿他沒辦法,而且張居正還要看在太后面上一直忍讓。
但前幾日逼宮一事后,他與張居正徹底撕破臉皮了。
小皇帝點點頭道:“好啊,張先生,不知今日輪到了哪位講官替朕來講經史了?“
張居正道:“回稟陛下,今日由許講官講中庸,后由黃講官講史記,此乃先四書后經史。“
小皇帝笑著道:“那好,朕就洗耳恭聽吧!“
說完小皇帝將目光看向了銅鶴下分列左右兩班的大臣們。
正當鴻臚寺的贊禮官準備要宣布進講的時候,這時小皇帝卻突然發言道:“張先生,怎么今日經筵不見林修撰啊?朕不是讓他任經筵官了嗎?“
小皇帝這一句話聲音不大,但下面幾位尚書,侍郎,以及申時行,張四維兩位閣老都是聽見了。
眾人此刻都是在心里道,這林延潮簡直是造化不小啊,這就是傳說中的簡在帝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