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獻上后,一旁太監替天子將奏章一頁一頁的攤開。
這樣的奏章是寫在一份長紙上,從左至右折成四葉,八葉,十二葉,故而也稱為折。
這份奏章是由吏部衙門所呈,以奏章為名的奏折,稱為題本。
題本一式兩份,一份為副本給該部給事中,一份由通政司送入宮中,給內閣。內閣大學士將自己意見,用墨書寫在一張小票上,再將小票附在奏章上呈給皇帝,這稱為票擬。
題本上是吏部起草的一份殿試讀卷官的名單。殿試讀卷官,職能差不多于鄉試會試的同考官,對最后進士的名次,有部分的決定權。
當年會試時張居正為讀卷官時,就向皇帝建議取申時行為狀元,此后申時行就成為了張居正的心腹。
順便說一句,讀卷官可重復擔任。
題本上排在第一個的是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
下面是武英殿大學士,張四維;
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
吏部尚書,王國光;
戶部尚書,張學顏;
刑部尚書,嚴清;
工部尚書,曾省吾;
兵部尚書,方逢時;
掌院事兼侍讀學士,陳思育;
侍讀學士,余有丁;
大理卿,王友賢;
通政使,倪光萬二人,
名單上一共十二人,而朱翊鈞要選出十人,選出十人用朱筆圈出,這就是皇帝的批紅。
朱翊鈞雖說親政,可國家大事上還是一路聽大伴馮保和首輔張居正上。故而這批紅權也是形同虛設。奏章上,就內閣票擬為主,天子在奏折后面用朱筆批復‘知道了’或‘如擬’就行了。
小皇帝要反對內閣意見。行使‘否決權’或者‘留中’是暫時不行的。
至于最關鍵的人事權,這上面雖沒有票擬,但小皇帝實際也沒有抉擇的權力。
一般來說官員任命都是由內閣與吏部商議后,提出幾個候選的名單,但張居正入閣以后,依舊會提出幾個人名字來。讓天子挑選。
但小皇帝從小就知道,后面不用看,只要知道排在第一個最為稱職就行了。
所以張居正遞上這十二個人的名單來,小皇帝不假思索地,將排在前十個人的名字上勾了圈。
小皇帝唯一能作的,就是讓勾起來那個弧更好看一些,更美觀一些。向每一個大臣展示天子書法的地方,他都不會放過。即便如此,他也知道自己勾完后不會有人認真看他勾的怎么樣的。
看完奏章,朱翊鈞道:“對了,先生這一次禮部選貢會試中的優卷。你都看了嗎?”
張居正道:“回稟陛下,微臣還沒有看完,不過五經魁的策問已是看了。”
朱翊鈞道:“先生替朕日理萬機,著實辛苦了。只是朕不知為何張先生,不先看首場二場。而是先看第三場策問呢?”
張居正道:“回稟陛下,經四書之才,可稱純儒。純儒可以為官,但卻不能稱循吏。故而祖宗之法。會試之后,由天子親制策問,試于奉天殿取材。”
朱翊鈞一副受教的模樣道:“朕明白了。”
頓了頓朱翊鈞道:“朕看了禮部呈上的諸生文章,單五道策問而言,特別是那道,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尤其難。那會元林延潮的這一道題答的,堪稱冠絕諸生,此人擅旁引博征,通古今之變,若是為官可以稱得上循吏了吧?”
張居正沒有答話。
然后朱翊鈞自顧地說道:“聽聞此人不過十九歲就中了會元,想來不似那些古板之人,先生你看,賜他一個三鼎甲,入翰林如何?有此人在,以后經筵上就熱鬧了。”
張居正道:“陛下,會魁林延潮的文章,微臣也看了。若推策問,這篇可稱的上佳之作。不過微臣聽說這林延潮乃是閩人,古人有云,閩人狡險,若是為官不可大用。”
“陛下該讀過宋史,奸臣傳里二十二人,其中有九人籍閩,如蔡京,蔡卞兄弟,呂惠卿之流皆閩人。故而用閩人應慎之,至于翰林講官,乃清流之臣,更應慎之。“
官字兩張嘴,全在人家一張口。張居正能將一番分明是\'地域黑\'的話,引經據典,講得如此頭頭是道,不得不說是他為官多年的本事。
小皇帝聽了張居正這一番大道理,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愕然了一會然后道:“先生所言甚是。“
張居正拱手道:“陛下,既是無事,微臣告退。“
小皇帝當下道:“替朕送送張先生。“
當下小皇帝身旁的老太監,將張居正送出門去。
乾清宮外不知什么時候下起了雨,張居正負手站在乾清宮前,此刻城樓打起了更鐘,陣陣鐘聲透過紫禁城的重重大門,回蕩在皇城之內,這大明帝國的中心。
在雨中張居正身旁自有人撐著傘,但送他出門的太監卻沒有。
這太監身上被打濕,卻陪著笑臉,沒有露出任何不快。
許久張居正才道:“陛下年輕胡鬧,你們不勸阻不說,也還跟著胡鬧。念在你是宮里的老人,就去馮公公那領罰吧,另外今日陪陛下胡鬧的人,一律打三十板子,以后不許再出現在乾清宮。“
“是,老先生。“老太監道,在宮里如他這樣的太監,都是稱內閣大臣為老先生的。
張居正當下舉步坐上乘輿,離開的紫禁城。
張居正坐著乘輿回到家里。
張宅的家中,也是很有特色,內堂門口一副對聯,上聯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下聯山丘為岳,四方同頌太岳相公。
這個對聯什么意思呢?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上聯天子,下聯四方同頌太岳相公,恩,你懂的。
張居正在內堂門前,管家就給他上了一個單子,告訴他門廳里有多少三品至七品官位不等的官員等候拜見。
張居正看了一眼單子上的人名,然后就道:“今日不見客。“
然后他舉步到內堂里,兩個人在堂上等候,一人是他的弟弟張居敬,一人是他的三子張懋修。
二人見了張居正一并起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