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文魁

  在鄉試之前,除了歲試這些已保送入考場的考生外,提學官還要主持兩場補錄考試,分稱科試、大收,最后遴選出考生參加最后的鄉試。△¢,

  科試與歲試相當,取歲試中未錄生員進行考試,考試分一至六等,考一二等的生員,也會充補廩增或者給賞,若是考了五六等的也會黜革。

  不過與歲試人人必考不同,科試參加相對自由,若是覺得準備不夠的生員可以不去。

  歲試,科試都是針對生員的,在鄉試前最后還有一場稱為大收。

  但凡在科試,歲試里落榜的生員,或者是沒有生員功名的儒生,都可以參加這考試。大收之試沒有門檻限制,故而參加的人非常多,如幾年前的江西省大收之試,達到兩萬士子報名參試的地步。

  大收發案,最后參加鄉試人選才定下,眼下從全省各府而來的士子們云集一堂。頓時青樓,客棧的生意,又再度紅火了起來。

  鄉試前幾日,原先濂江書院參加這一次鄉試的同窗們聚在一起。

  林延潮等人坐在城南茶亭的一家茶樓上喝茶,這茶樓上下三層,如土樓般圍著個圈,低層堂下正中的地方,樂家子弟在那奏著十番。

  蘇州人喜歡在茶樓里聽彈評,而閩人則喜歡在茶館里聽十番。

  眾人一面聽著十番,一面聊著天,林延潮,陳應龍,葉向高,龔子楠,陳行貴五人即是這次書院里赴鄉試的弟子。至于上一次進學的周平治,歲試,科試的成績都是不佳,故而沒取得鄉試的資格。

  至于陳行貴雖只是童生。還不是生員,但卻通過了錄遺,也就是大收之試,獲得了充場儒士的資格,取了鄉試解額。

  陳行貴的例子打破了林延潮穿越前的常識,有明一代一直標榜的。科舉必由學校,遭到了打臉。在鄉試里充場儒生不是個別,人數還真不少,這一次參加鄉試三千考生中,充場儒生就有一千余人。

  而且充場儒生錄取率還不低,每年鄉試,儒生出身的舉人,往往占據了兩三成之多。如原先的福建巡撫譚綸,就是通過充場儒士獲得了參加鄉試的資格。最后入朝登進士。

  陳行貴能與林延潮他們參加鄉試,當然是十分高興。眾人久了不見,聊得投機,說得最多的還是王世貞為鄉試總裁,以及鄉試考試一些小竅門。

  龔子楠道:“諸位,我聽我大伯說,一些鄉試經驗之談,你們想不想聽?”

  龔子楠大伯是狀元龔用卿。狀元郎的經驗之談,眾人怎么會不想聽。

  但大家都是笑罵道:“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龔子楠笑著道:“我大伯說,鄉試首場一共要考七篇文章,寫完七篇文章大家都是精力不濟,故而作第一篇文章時,精神最好,寫得最好。第二篇次之,第三篇再次。如此考官一眼看去一篇比一篇差,自是不喜。故而那些老秀才們,都是先作第一篇,再作第三篇。最后作第二篇,這樣考官看了文章,覺得第一篇最好,第二篇稍差,第三篇又是不錯,自是覺得滿意,如此得中矣。”

  眾人聽了龔子楠這么說,都是哈哈一笑,葉向高笑著道:“我還以為什么秘密呢,原來是這個,我們早都聽縣學里的老秀才說過了。”

  林延潮和陳應龍,也是點點頭,他們來考試前,師長都是叮囑過他們這一點了,這里每個老師教得都不同,各家也有各家之長,多少大家都懂一些。

  其實這些考場訣竅,好比如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短選最短,長短不一就選b,參差不齊就選d,這些考試秘訣林延潮上一世也學了不少,但事實證明,并沒什么卵用。

  眾人說說笑笑,聊得很開心,龔子楠這時壓低聲音問林延潮道:‘延潮,聽說你家有個養媳,為何遲遲未婚呢?‘

  林延潮道:‘功未成,名未就,言娶妻尚早了一些。‘

  按照上一世人的觀念,林延潮還是不接受,這個時代未滿十六歲成婚的風俗,雖說平日里林延潮不少也有和林淺淺耳鬢廝磨的時候,但最后一步還是沒過啊。

  當然林延潮這一番話,在龔子楠耳底聽來卻又是另一個道理,正當他要繼續探問時。

  忽一旁有人笑著道:‘哎呀,這不是林兄嗎?人生真是何處不相逢啊!‘

  林延潮轉過頭去,卻是周宗城,去年此人縣試得意,府試卻是落榜,今年府試好像他依舊沒中。

  但眼下見他呼朋喚友,春風得意的樣子,卻絲毫沒有頹色嘛。

  兩人素來不睦,林延潮也懶得客套道:‘原來是周兄,在下與朋友相談,若無事請吧!‘

  周宗城將折扇一折,反而湊上來道:‘林兄,不至于拒人千里之外吧,咱們今科同赴鄉試,既是相逢一起切磋技藝,不是很好?‘

  林延潮道:‘難道周兄,也是以充場儒士參加鄉試?‘

  ‘正是,‘周宗城得意地道,‘林兄,你沒想到吧,科舉取士,鄉試不過是開始,童試不過取得鄉試資格而已。你辛辛苦苦中了秀才,而我不需考一場,也能以儒士得薦參加鄉試,你是否心底有一二不平呢?哈哈!‘

  聽了周宗城這話,眾人都是心底生怒。

  所謂充場儒士有兩等,一等就是如陳行貴,非生員,卻通過錄遺考試,獲得鄉試的資格。如陳行貴這般的還好說一些。

  但還有一等就是官府,民間認定的儒士。何為官府民間認定的儒士?這就不好說了。

  在國朝之初,科舉未完善時,地方官聽取民間輿論,推舉賢良參加鄉試,算是為國舉材。

  但到了萬歷年,這已純粹變成,行與不行由地方官一己而出,也就是我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那種。

  巡撫,知府,知縣手中都有名額的,可以不通過提學官,直接推薦考生,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而周宗城就是候官周知縣的親戚,他自是得了周知縣的舉薦,以連童生都不是的身份,不考一場以儒士充場,參加鄉試。

  聽了周宗城在那炫耀,葉向高不屑地對林延潮道:‘宗海兄,不說充場儒士,有的人你就是讓他直接參加會試,結果也是一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