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長,這是真的嗎?”有個年輕人忍不住大聲問道。
“當然是真的!這可是國家政策,誰敢亂造謠?想去吃免費白飯嗎?”西門豐程又好氣又好笑的說道。
黑板上就寫著兩排大字,上面寫著“不分男女老幼,每人300畝”,下面寫著“3萬元以下免稅”。
西門豐程拿著一份紅頭文件在手上揮舞著,說道:“這就是中央發下來的紅頭文件,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等會兒,這份文件會貼到公示欄上,散會之后自己去看。”
“我先給鄉親們詳細說說這次的優惠政策,這一次咱們得到的土地資源很多。馬來亞有450萬公頃耕地,都是水田或者種植園。有四億八千萬公頃,其中牧場約四億四千萬公頃,農場約四千萬公頃……現在分配比例是這樣的,去馬來亞的每人4公頃,也就是每人60畝。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就是牧場每人20公頃,也就是每人300畝。耕地和馬來亞一樣,都是每人4公頃。”
“注意,這次的政策是不分男女老幼的,是個人就算,哪怕是剛剛生下來的都算!當然,這個數目是基準值,根據土地肥瘦情況,數目會有增減。肥地就少些,瘦地就多些……”
“鄉長,這個基準值是什么呢?”
“哦,這個基準值是農科院定的,他們以每公頃牧場能承載的牲畜數量,或者每公頃耕地種植作物的產量來確定,各種牲畜和各種作物的數量不一。比如肉牛,就是按照每公頃養10頭一歲漢陽牛(目前的主流肉牛)的標準,符合這個標準的就是基準牧場。如果是水稻的話,就是以秈稻三號為標準,畝產能到800公斤的就是基準水田。”
“各種牲畜和作物的標準都不一樣的,具體的標準大家散會后可以去公示欄看,我這里就不一一說明了……”西門豐程說得嗓子有點兒干了,喝了口水繼續說道。
“現在的所有牧場和農場都是由農科院的專家們進行評估。這段時間,專家們都在進行土地評估,給所有的待分配土地打分,倒時候他們會按照加權平均數,把這些地都一塊塊的分好。到選地的時候,再按照小家庭為單位進行抽簽……”
“再有就是免稅的問題,前五年都不用交稅,一分錢都不用交。從第六年開始到第十年,是半稅,只要交一半的稅。而且,現在還有個優惠政策。凡是每年的營業額在3萬元以下的農戶,哪怕免稅期滿了都不用交稅。這個營業額是以戶為單位。”
前些年中國進行了稅制改革,延續了幾千年的農業稅被廢除了。在剛建國的那段時間,因為財政收入較少、囤積糧食儲備等等原因,科社黨政權同樣是延續了農業稅。稅率是農業產出的30%,也就是著名三成稅。
如果單是從稅率來看,科社黨的這個稅率是高得沒邊兒了。因為從漢朝開始,中國的田賦(農業稅)就是十五稅一到三十稅一。俺大清時期,這個稅率也差不多,大約是5%左右。單是請注意,這僅僅只是指“正賦”(地丁稅)。
但是農民交的可不光是“正賦”啊,俺大清從來就不是靠“正賦”吃飯的,各種雜稅、附加稅以及攤派多得要么。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耗羨”,俺大清的養廉銀就是靠這個出的。如征收田賦時的散碎銀子,要鑄成銀錠,鑄造時的損耗,稱為“火耗”;收繳上來的糧食要晾曬、入庫,被雀、鼠損耗的稱為“雀鼠耗”。解送錢糧入庫,往返費用稱“腳耗”……這些東東就稱為“耗羨”,都得要納稅人承擔。
再比如說畝捐,也稱田捐。就是一種按畝征收的田賦附加稅,畝捐包括的種類繁多,主要有厘金畝捐、學捐、警捐、國防軍費捐等等,各地不一。這種田賦附加稅,最早是在咸豐二年(1852年)時在四川開始征收,此后相繼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征收。與原先的地丁稅相比,田賦附加稅少者增加一半,多者增加數倍,甚至幾十倍。
然后還有最重要的“田租”,這東西可比“正賦”(地丁稅)高多了。收四成租子的就已經算善人地主了,大目朝在臺灣搞的那個“三七五減租”,就是讓地主們把田租減低到37.5%,就這樣的比例都遭到強烈反對。
而前面提到的那些個稅賦,地主老爺是不會交的,全都攤派到那些佃農頭上去了。而且那些當地大戶還與胥吏勾結,把本來應該自己交的稅賦也甩鍋到其他小戶頭上,所以就連一般的小地主、自耕農也跑不掉。
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加在一起,農民們的產出至少要交出去六七成,這還算好的,遇到一些心黑的,把一年收入全都交了還不夠,還要去借貸。所以清末到大目朝那段時間,中國的革命那么容易發動呢。那都是大多數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要是能活得下去誰踏馬愿意革命啊?
而到了科社黨建立政權之后,就把所有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全部取消了,最重要的是分田到人,再也沒有租子這個最大負擔了。農民們只需交一種稅,稅率30%的農業稅,而且凡是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都是實物稅,只有經濟作物才折合成貨幣收取。這樣一來,農民的負擔就大大減輕了,軍屬和烈屬還有減免稅收的優惠。再加上政府組織修建的水利工程和基礎建設,以及農藥化肥和高產作物的推廣,以及生活物資的“扭曲供應機制”,農民們的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1919年,二五計劃結束后,這個時候的中國趁著一戰的東風,同時和交戰雙方做生意,大賺特賺,數錢數到手抽筋。而且在十多年來,高產作物已經在國內普及,糧食儲備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于是就進行了第一次農業稅改革,農業稅的稅率直接減少了一半,降低到了15%。
1929年,四五計劃結束后,農業稅稅率再一次大幅度下調,減少為5%。
前年1939年,六五計劃結束后,農業稅徹底取消。當這個政策出來的時候,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沸騰了,中國成為地球上第一個免除農業稅的國家。
也就是說,哪怕你以后種再多的作物,只要是不是拿出去賣的話,就可以一分錢的稅都不用交。當然交易稅是一直有的,如果是外賣的話,政府就是按照交易金額收取了。從此國家戰略儲備倉庫的糧食和油料的主要來源,也不再是收取的農業實物稅,而是直接倉儲部門拿錢去產地收購了。
而現在澳新馬移民的政策就更是優惠,只要某個家庭的營業額在三萬元以下的,就連營業稅都全免了,一分錢的稅都不用交。
而且這次的分地對象也不限于年滿18歲的成年人了,就連剛出世的嬰兒也算,反正政府就按人頭點數分田地。如果要從事畜牧業的,按照一家五口計算的話,就可以分到一百公頃,也就是一千五百畝草場。當然,還是和國內一樣,這些土地的使用權是移民的,不過具體經營還是要以合作社的形式進行。
一般來說,是十幾戶到上百戶組成一個合作社,土地作為股份加入,共同分攤消費,進行集約化和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經營的效率比小農經濟可高多了,當然這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自愿的,在申請田地的時候就要填寫,不愿參加合作社要就要等參與合作社的移民們都選好了,才能抽簽分地。
中國的農牧業合作社體制已經搞了30多年,各種管理和分配制度,以及社員的義務和權利也都非常細致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也相當成熟,能考慮到了都考慮到了。只有極少數人才會跑出去單干。
這幾個優惠條件一出,場下的群眾們都激動了。
誰說他們這里都是以農業為主,但是對于畜牧業也不陌生的,村里家家戶戶都養了豬牛羊,就算是做專業牧民不太一樣,但是現在中國的農科所是配備到鄉,農技員配到村,根本不存在什么技術問題。
一想到300畝牧場或者60畝田地,很多人都坐不住了。中國人民歷來就是最重視土地的,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那是大多數人的愿望。可是廣西這里農業用地少啊,廣西的地形大家都知道,那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再加上本位面的中國,不允許在進行破壞性開墾,對于梯田之類的東西限制得極為嚴格。所以這里的田地比大圖朝時期還少,加上從越南那邊劃過來的海防七縣,也還不到400萬公頃(6千萬畝)。每個人的指標只能分到3到4畝地,這些年廣西新成長的青年們,想要分地的話,都得到外省去。因為本省的地都已經分完了。
3畝地和300畝地,傻子也知道選哪個。有些中老年人,還有些猶豫,但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家庭中的次子、女兒什么的,還有那些無地可分的,就已經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