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假日”的各國海軍主要在干什么呢?
答案一,鉆條約空子。答案二,鉆條約空子。答案三,還是鉆條約空子。
說句實話,這紙《華盛頓條約》其實遠遠不能算一部完善的條約,按照英國外交大臣的說法,它的漏洞大得可以讓大象在里面跳踢踏舞。當然,簽訂條約的列強們都是不是傻子,會出現這樣大的漏洞當然是故意的,是大流氓們心有靈犀的結果。
但是這些空子也只能是大流氓們才能鉆,其他的小屁國膽敢這么玩的話就會被抽死的。這就叫“刑不上八常,禮不下黑叔”。
雖然大流氓們都在打擦邊球,都在鉆條約空子,但再怎么說,還是有其限制的,至少大家不能搞得太過分。所以這個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對于噸位和主炮口徑的限制,雖然大家都在玩秤,但總歸還是有限制的。
既然噸位和口徑有了限制,那么大伙的主要精力就轉到了如何在這些限制基礎上,盡可能的增加軍艦的戰斗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列強的海軍和設計師們都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各種腦洞大開的主意,各種奇葩到家的點子,那簡直是應有盡有,數不勝數。
在排水量上玩秤只是最基本的手段,如果超個一成二成的大伙可以睜只眼閉只眼,假裝沒看到,潛規則嘛,大家都這么玩。但是也不能玩得太過分,一般來說超標兩成就是極限了,再多就是把別人當傻子了。
所以要提高戰艦的戰斗力,僅僅靠玩秤耍花樣還是不行,最重要的是就是研發各種新型的子系統。武器、裝甲、動力、火控、觀瞄乃至生活設施,甚至伙食等等,都是列強們研究的對象。中美英德日這五家,都在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當然研究項目的多少和進度,那得看各自的經濟和科技實力。
大家首先開始搞的就是武器系統,主炮口徑受限制這沒錯,但倍徑和彈藥沒限制啊。所以列強們首先就是在這個上面下功夫,目前的大口徑主炮主流都是45到50倍徑,于是一些國家就開始研究55倍徑甚至更高倍徑的主炮了。
另外就是彈藥問題,一戰的經驗讓大伙知道,這炮彈也是很關鍵的,特別是鴉片牛,更是痛定思痛。他們在日德蘭的慘敗,穿甲彈不給力起碼占了一半因素。還有就是火炮強度問題,有人腦洞一開,覺得可以在發射藥上下功夫,給大炮“嗑&藥”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至于諸如裝甲、動力、火控、觀瞄等等方面,各國也都有自己的算盤和各種腦洞,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不過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改進,就是大家的主力艦艇都全面放棄了燃煤鍋爐和煤油混燒鍋爐,全都改用燃油鍋爐了。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在相同功率下,全燃油鍋爐的噸位和空間占用最小,在當前這個壓噸位的時代,這一點兒尤其重要,至于帶來的其他優勢就更不用說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主力艦全部航空化了,所有列強的戰列艦全都搭載了水上飛機,哪怕以前沒有設計的,這幾年也趕緊補上了。這也是來自一戰當中多次海戰的經驗教訓,美國海軍在戰后經過多次演習,得出一個結論,性能完全一樣的戰列艦,搭載了水上飛機的比沒有飛機的戰斗力高30左右。
不能隨意進行新的大建也是好處的,這就使得大伙能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研究上。也正是因為這樣,各國都開始對各自的先進技術進行封鎖,以前那種“只要有錢,就能買到技術和產品”的好日子也提前結束了。
現在世界上的國家都很難再像以前那樣,直接用錢買到先進技術和設備了,比如在戰前,英國人的軍艦上可以裝上德國的鍋爐,而德國的軍艦可以裝英國的蒸汽輪機,現在就再也沒這種好事了。當然會有這種苦惱的至少都是二流以上的列強,太弱的國家根本沒有這個需要,自然沒有這種煩惱。不過卻有兩家例外,那就是剛改名的蘇聯和日本,英法這對攪屎棍為了讓他們更好的起到牽制中美和同盟國的作用,對他們算是掏心掏肺了,很多先進技術和設備都向他們開放了。
得到了英法技術援助的蘇日兩國,其技術力量比起以前就有了質的提升,尤其是日本,其造艦水平拿到世界上已經算是準一流了,僅次于英國,與德法意在一個水平上,在某些方面比如戰列艦主炮方面,比美國都強些。不用奇怪,此時的美國生產力確實很恐怖,財大氣粗,但在尖端技術上比起老歐洲并沒什么優勢。至于中國的技術,那是開掛的,就沒有必要和這些國家放一起比了,太欺負人了。
前面說了,潛艇這種東西因為其隱蔽性,是最容易作弊的東西,隨便往那個洞庫一躲,哪里找得到?就算是要公開露面,也可以用“套牌”的辦法去糊弄人。所以在大中型軍艦受限的情況下,這種艦艇也就引起了各國的重視。在海軍假日的這幾年里,各國都增大了潛艇技術的投入。除了這玩意兒容易作弊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戰爭期間,協約國是被二德子的狼群咬得凄凄慘慘的。
對于這種陰險的東西,曾經被德國狼群狂虐的協約國就算想不重視也不行了,他們又不是傻子。古話說“久病成醫”,被德國潛艇搞得死去活來的英法,在戰后就對這玩意兒特別上心了。他們除了大力發展常規潛艇之外,還搞了不少腦洞大開的玩意兒出來。
比如法國的絮科夫級潛艇就提前幾年出來了,而且比原時空的還夸張,這是一種排水量5000噸,裝備了兩門280毫米主炮的巨炮潛艇。當然,這種規格的主炮已經超標了,所以法國佬是秘密建造的。
英國佬在這方面也不甘落后,他們倒沒有在主炮口徑上超標,他們制造的是一種腦洞大開的母子潛艇。母艇是排水量5000噸的大型遠洋潛艇,子艇是以種微型潛艇,排水量只有30噸,可以攜帶一發魚雷。母艇可以攜帶八艘子艇。
作為潛艇用得最嗨的德國人,當然更不會落后,他們也研發了一種造型奇葩的三體連環潛艇,看起來就像是把三艘潛艇并聯到一起。
當然,各國玩得最溜的艦艇還是完全不受限制的船,按照本位面的《華盛頓條約》規定,有兩種作戰艦艇是不受任何限制,想怎么玩就這么玩。
第一種是主炮口徑不超過105mm(4。1英寸),標排不超過1200噸的軍艦。第二種是標排超過了1200噸,但沒有超過3000噸,而且主炮口徑不超過76mm(3英寸),主炮數量不超過4門,也沒有安裝魚雷的軍艦。
第一種就是護衛艦,或者叫“護航驅逐艦”。吃夠了潛艇苦頭的英法美三家都反對這種艦艇設限制。第二種主要就是指海警或巡邏用船,這種連算成二線艦艇都很勉強的東西自然也必要設限了。
對于護衛艦,顧名思義,大家基本上都把它定位成反潛艦艇,因為沒噸位限制,所以大伙要的是數量,對于質量就沒什么要求,只要過得去就好。但是日本例外,他們那個喜歡堆砌武器的“優良傳統”,也同樣的延續到了護衛艦上面。
因為“護衛艦”這個詞目前在日語當中是指主力艦之外所有作戰艦艇的統稱,所以沒有作為艦艇種類的稱呼,這個級別的軍艦在日本海軍被叫做“二等驅逐艦”。在戰后他們設計了一款叫做悲風級的二等驅逐艦,日本人在這款二等驅逐艦上面裝了整整10門105毫米主炮(5座雙聯裝),還有若干高炮和魚雷,搞得像個軍火庫似的……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在去年的一次訓練中遇到一場風暴,結果這四艘看似威風的悲風級全撲街了,它們都在這場不大的風暴中傾覆了。是的,一起出去的其他軍艦都沒事,就這四艘悲風級翻了白肚皮。這件事情被稱為“悲風號事件”,給日本海軍造成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動蕩。
中國這邊的民間輿論得知后,很是幸災樂禍了一番,大家都說:這個名字就沒取好,叫啥不好叫“悲風”,結果就悲劇了吧,哇哈哈哈。其他國家的媒體也是差不多的反應。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各國的內行也是把日本同行狠狠嘲笑了一番,說他們連最起碼的重心平衡試驗都不做。
其實,這次烏龍事件還真不能怪日本的設計師,這都是軍令部瞎指揮造成的,這幫家伙對這種不受限的軍艦充滿了期待,給艦政本部(日本海軍的設計部門)的指標是“與外國的同噸位艦艇能一個打兩個”,還要能夠對付外國的一等驅逐艦,同時還要能放魚雷攻擊敵方主力艦……
客觀的說,艦政本部的設計師已經盡力了,在滿足了這么多要求的情況下,悲風級還能開出港,而不是直接沉到水里去,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各國都在大造護衛艦的風潮下,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在武昌級之后,推出了中國的第二種護衛艦——704型“蓬萊級”。按照“護衛艦用縣級城市命名”的規則,該級別名取自山東省的蓬萊縣。
“蓬萊級”的標準排水量如果嚴格計算的話,應該是1380噸,沒錯,是超標了,但大家都玩秤,中國自然也不會傻乎乎守規矩。這東西還用教嗎?太小看我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了。中國也搞出了很多奇葩的減重方法,所以在外國代表團來檢查的時候,它的標準排水量只有1170噸,看,一點兒都沒超標!
但“蓬萊級”的主炮卻是一點兒沒超,使用的主炮是100毫米50倍徑高平兩用炮,兩座雙聯裝炮塔。副炮是兩座雙聯裝40毫米高炮,兩座雙聯裝20毫米高炮,2挺12毫米高射機槍。有一座三聯裝600毫米魚雷發射管。當然,還有對于護衛艦最重要的反潛武器,它裝有兩座12聯裝反潛火箭彈發射器,還有兩座刺猬彈發射器,以及最大路貨的深彈滑軌。
這一級護衛艦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安裝燃氣輪機的軍艦,它裝備兩臺14兆瓦的燃氣輪機,總功率約37500馬力,最高航速達到了37節。另外這也是第一種采用雙重動力的軍艦,即燃電交替動力。
注意,這不是后世常見的燃柴交替動力,而是極為另類的燃電交替動力。它在高速狀態下,是用燃氣輪機驅動發電機,再驅動電動機。低速狀態時,燃氣輪機停車,使用電池組的電力來驅動電動機。
能夠實現這種方式,也是多虧有了鐵龍高能電池。有了這種電池,就可以充分利用燃氣輪機的優勢,在不用全速前進時,燃氣輪機驅動發電機,發出的電力一部分供應電動機,一部分就為電池組充電。“蓬萊級”護衛艦裝備了50噸鐵龍電池,在充滿電的情況下,可以用20節巡航速度跑上七天七夜,也可以用37節的極速跑上大半天。
當然,中國軍艦上用電設備很多,所以這個數據也是理論數據,實際上用不了這么久,很多電力都會被雷達、聲納、空調之類的設備占用。但即使這樣,用巡航速度跑上五天還是問題不大。這才是真正的顛覆性的進步。
純電動機的優勢實在太強了,什么環保、能量損耗小之類的優點就不用多說了,單單是一個噪聲低,就是一個極大的優勢,特別是對于反潛艦艇來說。對于反潛聲納來說,當然是自身的噪音越低越好,柴油機的噪音還是太大了些。而且因為潛艇在海上航行時,也是使用柴油機,這就很容易誤判。
中國海軍在進行海試時,就發現在使用同一種聲納的條件下,“蓬萊級”的反潛能力至少比武昌級高一倍。在看到鐵龍電池上艦的好處后,中國的幾個艦艇設計院都對自己的艦艇進行大改,把以后的艦艇動力全都換成了燃電交替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