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
“真是想不到,中國人居然能造這么大的船……”盡管已經上船幾天了,但索吞的心情還是沒平靜下來。
盡管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廣播、報紙等媒體,但信息傳播的速度還是遠遠不能和后世的網絡時代相比,因此很多人對于外界的了解還是和古代差不多,信息嚴重滯后。尤其像落后地區的中下層人士,對外界的事務完全是兩眼一摸黑 所以盡管中國的強勢崛起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對于緬甸這種地方的人來說,盡管他們也知道中國和以前不同了,比以前強大了,但具體強大到什么程度,卻還是沒有什么概念的。
索吞也是這樣。他在緬甸也算得上是社會中層,信息獲得的渠道和數量也比下層的平民多得多,速度也快得多,但是對于中國的印象還是很模糊。索吞是一個地主家庭出身,他也是受過教育的,知道中國在歷史上很強大,但到了近代就撲街了,被各個列強吊打,但后來出了個文德嗣,又把中國的命運給扭轉了。
然后中國就在文德嗣的帶領下在幾年之后實現大逆轉,先后吊打了法國和日本,到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很強大的列強國家。不過,這些都是在報紙和廣播上得到的消息,在他心目中,還是認為中國雖然比以前強大了,但肯定還不如英國。
其實不單是索吞有這種想法,這個世界上很多有見識的人都覺得歐洲就是地球的中心,其中最強大的自然日不落帝國嘛。在他們看來,中國就算比以前強了,也肯定有限,絕對不可能超過歐洲那些老牌帝國,更不用說英國這個世界霸主。
不過,自從在登船那天起,這種看法就開始改變了,至少索吞已經改變了。
腳下這艘名為“瑪格麗特號”的運兵船,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艘排水量二萬二千噸的高速運兵船,長度176米,寬2米,可以搭載36名士兵和他們的隨身裝備,以16節的速度航行1060海里。而且,這種運兵船還不止一艘,一共是十二艘完全相同的運兵船,全都是中國生產的。
運兵船這東西雖然是軍用,但實際上和商船差不多,甚至本身就是商船,它們的建造難度肯定比正牌軍艦低得多。要說世界上有能力制造這種運兵船的國家起碼也有十個,但要在半年時間里制造出十二艘兩萬噸級的運兵船,難度就大為不同了。必須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眾多的工廠,充足的產業工人以及協調指揮能力,才能滿足這種條件。當今世界上,能做到這點的國家,不會超過一只手。
這種運兵船其實是由中國的“月光級”遠洋客輪改造的,在作為客輪時,可以搭載106名旅客。當英國向中國訂購運兵船時,中國方面就選擇這種2萬噸級的客輪為藍本,修改成了高速運兵船。因為這種船中國已經做得很熟練了,采用了分段建造和標準化生產,又不需要像客輪那樣進行豪華而精致的裝修,去掉了很多娛樂休閑類的設施,所以建造時間也大幅度縮減。
英國對此也非常滿意,一口氣就訂了40艘,法國也訂了10艘。當然他們不是沒有能力建造,英國在196年就能建造6萬噸級的泰坦尼克號,法國也差不多,2萬噸級的客輪對他們來說不算什么,沒什么難度,但是他們現在造軍艦還來不及呢,哪里有空造這種東西,就只好找中國和美國訂了。
說句實話,這種由客輪改造的運兵船,確實相當不錯的,至少對于上面的官兵來說。這些船雖然取消了上面的高級家具以及其他各種高級裝飾,原本的單層大床都換成了軍隊里的雙層甚至三層床,但還是要比那些貨船改造的運兵船舒服多了,盡管比起客輪精簡了很多功能設施,但是上面仍然保留了浴室、健身房、圖書館、電影院等設施,而且還有中央空調,哪怕是擠滿了床鋪的士兵艙,舒適度也比很多小客輪好多了。
更不用說由以前的頭等艙改造的軍官艙,里面就更加舒適了,即使和沒改造前的客輪比起來,也沒什么缺少的。呃,其實頭等艙里面的設施就沒怎么改,就是直接改了名字就好了,改動大的都是二三等艙。
“真是沒想到,中國居然也成了一個頂級列強國家……”索吞嘆了口氣,不知道說什么好。在他看來,以前的中國無非就是個大號的緬甸,都是被列強欺負的對象,不過是因為塊頭太大,列強們吞不下才勉強保住了獨立地位,沒有想緬甸一樣淪為殖民地。
但是現在才幾年啊,居然就老母雞變鴨了,來了個華麗麗的變身,直接成為了一流列強。不過,中國雖然在近代比較衰,但是在十九世紀之前的兩千年里,中國一直是東方世界的老大來著,索吞好像選擇性的遺忘了這點。
索吞作為軍官,當然是住軍官艙,他覺得這里比很多旅館的條件都好。房間里有衣柜和雜物柜,有獨立的衛浴設施,有桌椅、茶幾和沙發,甚至還有電話,當然這里的電話只能供船內的聯系。
索吞坐在沙發上把自己的配槍拿出來保養,他有一把步槍和一把手槍,他熟練把槍拆開,先用布仔細擦拭,再上好槍油,把槍裝回去。他拿起手槍,扳了幾下槍機,上好彈匣后不禁說道:“這槍真不錯……”
這是一把產自中國的09式手槍(毫米版nl9l,2發子彈,使用方便,性能可靠。他的那把步槍也是中國貨,uu式7毫米步槍1903春田nk),也是經歷了中日戰爭考驗的老牌產品。
不但這些運兵船是中國制造,這批緬甸部隊的武器裝備和后勤物資也有很大部分是中國的產品。因為英國在緬甸的殖民地部隊并不多,在開戰前只有一個旅和幾個團,現在這批緬甸部隊大都是在一戰爆發后新組建的,英國的殖民地當局根本無法提供這么多武器,所以就從中國就近購買。中國這里的不但距離近,而且生產能力很強,而且質量也不錯,是最好的供方。英國就在中國訂購了3個師的武器裝備,主要用來裝備英屬印度和英屬非洲的部隊,法國也訂了10個師的武器裝備。
這批裝備是一整套,手槍、步槍、機槍、大炮以及配套的子彈和炮彈,就連軍裝也有七成是中國生產,從內衣內褲到襯衣、軍裝,以及背包、襪子、軍靴、布鞋、膠鞋、被褥、皮帶、綁腿到便攜式帳篷、軍用水壺、攜行帶等等,全都都是中國制造。至于為什么只有大半,因為還有三成是給日本的訂單。雖然日本的生存能力和產品都不能和中國比,但怎么說也是牛牛家的小弟,人家好歹也出了兵,不照顧下生意怎么說得過去,要不是日本的產能實在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就不止三成了。
此外,還有各種軍用口糧、壓縮餅于、罐頭、茶葉、飲料等補給品也是大半來自中國,當然各種藥品和紗布等醫用器材也大半是中國提供。
這一大批訂單,讓中國的各個相關企業都賺得眉開眼笑的,要知道,現在價格可是比平時漲了三成啊。這三成可是純利潤,而且量又大。無論工業、農業、運輸還是為前者提供服務的第三產業,都賺飽了。由于中國實行了嚴格的勞動法,有著嚴密的社會福利體系,充分保證了底層人民的收入和社會福利,所以這次的戰爭紅利是由全國人民享受的。這和日本美國等國家不一樣,日本美國等國雖然也在這次戰爭中大發其財,但其中絕大部分紅利都是被社會上層占據了,尤其像剝削得最厲害的日本,他們的下層幾乎沒有享受到任何的紅利,在財閥們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時候,卻有大量的平民連溫飽都無法解決。
因為享受到了好處,所以現在中國人民對于這次的戰爭是很熱情的。熱愛和平的中國人民都紛紛表示,雖然戰爭是不好的,但是發生在外國的戰爭就是好啊就是好。乃們一定要繼續打下去,打個十年二十年都木關系。俺們一定是你們的大后方,繼續加油打啊,歐洲的肥羊,哦,是顧客們。
協約國的英法都是殖民地大國,俄國本身幅員遼闊,再加上同盟國那邊,基本上就占了大半個地球。老大都下場甩開膀子開于了,自然不可能讓小弟在旁邊看戲,各個殖民地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因此從面積來說,此時世界上的大多數地區都卷入了這場戰爭。
在原時空的一戰,參戰的殖民地部隊數量比起宗主國顯得不太多。但這并不是宗主國們的仁慈,或者說他們沒想到這個。英國的丘胖子在二戰時可是說過“即使拼光最后一個印度人,大英帝國也絕對不向德國投降”這種話的。
英法殖民者們并非不想投入更多的殖民地炮灰,按照他們的想法,巴不得把填戰壕的炮灰全部換成殖民地人。但是現實很無奈,因為他們的運力不足。是的,“運力不足”才是讓他們沒有投入更多殖民地炮灰的重要原因。
因為這些殖民地是分布在全球,距離他們的本土遠隔重洋,要運輸部隊過去就需要占有大量的運力。而協約國在開始并沒有預料到這次戰爭會如此的殘酷,原本他們以為只是一場普通的戰爭,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場完全超過想象的大戰。他們海運力量并沒有為這種規模的戰爭進行準備,開戰后又遭到德國潛艇的瘋狂打擊,損失極為慘重。所以根本沒有太多運力來進行部隊的運輸。
當然,本位面就不一樣了,中國人民是交戰雙方的堅強后盾嘛。沒船是不?我們有啊 于是中國就把那些快要淘汰的老舊商船,包括以前從歐美買來的二手船,都以新船的價格賣給了協約國。但這些船還不夠,協約國又在中國下了大批商船訂單,讓中國造船廠拼命擴大產能,還三班倒的加班加點。
二德子的潛艇部隊實在太給力了,簡直是中國造船企業的最好推銷員。現在中國很多造船廠的員工都在歌頌德國潛艇部隊,默默的祝福他們。
正是因為有著中國的大力支持,本位面的協約國在歐洲投入的炮灰部隊,就比原時空多得多。到現在為止,協約國已經運送了6萬殖民地部隊到歐洲,另外還有40萬來自殖民地的勞工。
至于同盟國嘛,他們的殖民地很少,還在被圍攻,就不要指望了。再說他們也沒有控制海洋,就算能抽出人也根本運不過去。至于物資,有著歐亞鐵路給他們輸血呢,倒是不用操心。
以目前的局勢看,6萬殖民地部隊也遠遠不夠填戰壕,到了現在,歐洲戰場尤其是西線,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絞肉機,成了一個瘋狂吞噬生命的怪獸,多少人都不夠填。所以英國一咬牙,就準備組建30萬殖民地部隊,反正他們殖民地地盤大,單單英屬印度就有三億多人,要不是印度現在正在爆發起義,很多地方的人沒法征召,要不還不止30萬這點兒數量。
法國的殖民地人口要少得多,目前只有406萬的樣子,但他們的殖民地比較太平,可以全副心思的組建部隊,因此他們準備組建100萬殖民地部隊。
不過,從殖民地部隊在前期作戰的效果看,是很不理想的。雖然他們也比較努力的武裝這些炮灰部隊,尤其在輕武器方面,已經和本土部隊差不多了,但這些炮灰部隊實在不爭氣,他們的戰斗力真的只有五。防御作戰的時候還好說,進攻的時候簡直不能看。
軍事素質低下,缺乏訓練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士氣非常低落。沒辦法,他們參戰又不是為了自己的家鄉,憑什么要拼命嘛?這也是人之常情。當然也有那種想法不一樣的很拼命,但這種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的炮灰完全沒有為帝國主義賣命的覺悟。
在戰場上,至少要五倍數量的殖民地部隊才能頂得上本土部隊的戰斗力。
當然,加拿大和澳洲的部隊例外,他們和英國同文同種,向心力很高,還是很能打的。但他們的人少,這兩個國家加起來才136多萬人,所以還是離不開那些亞非人種的部隊。質量不夠數量就數量補嘛,就訂購更多的船,運更多的炮灰去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