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四零章 封賞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官人

  魏知縣回來了,王賢早就籌備好的那些營生,便可以開張了。

七月里,富陽縣立糧號、富陽縣立鹽號、富陽絲綢商會、富陽紙業商會、富陽茶葉商會相繼開張。破  天荒的,堂堂魏知縣親自為這五家商號、商會剪彩并致辭。

  盡管商人和商業在大明朝身為下賤,知縣出席這樣的活動似乎有份。但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對待,

縣立糧號在這次糧荒中居功至偉,甚至救了整個浙省,連鄭方伯都親筆題寫了店名,命人送到富陽表示祝  賀和感謝,你說魏知縣能不到場么?

至于縣立鹽號,是一項使本縣鹽價大降的善政,魏知縣當然也要露面。還有絲綢、紙業和茶葉,是本縣三大支柱產業,只是有這三個行業興旺發達了,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是以在富陽這個有著重商傳統的  地方,魏知縣的舉動并不突兀。

  但對魏知縣本身來說,這不啻于一個巨大的轉變,正如他在縣立糧號開業典禮上致辭時說:

  “毋庸諱言,本宮原先以為商人逐利,商業害農,是以對商人和商業多有偏見。但是這次浙省大災、

富陽糧荒中,商人們的表現讓我十分感動,商業的作用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沒有商人出力,沒有  商業的存在,湖廣的大米運不到浙江,一場大饑荒在所難免,大半百姓破產失業在所難免。”

“現在本宮明白了,原來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商入和商業的,商人和商業也不是壞東西。關鍵是人心,商人的人心壞了,商業才會為禍百姓。相反,商人們能仁義,商業就會造福百姓!這個縣立糧號的建立  ,是為了平抑我富陽的糧價,讓父老鄉親吃上平價米。這是大功德,大善事,這樣的商人和商業,高尚!

  值得尊敬!宮府也會大加扶持!”

  聽著魏知縣的肺腑之言,在場的周糧商、錢糧商、陸員外幾個,都忍不住流下淚來,大明朝的商人,

  實在太久沒聽到來自宮方的贊許了……

但富陽百姓更在意的是,每一家商號開業后,都會開堂會、擺流水席、請戲班子唱戲,熱鬧的像過年  一樣。整個七月里,別的縣都在為此起彼伏的災民為盜,主客沖突焦頭爛額,唯獨富陽縣一片歡天喜地。

這也是魏知縣最得意的地方,他之所以一直堅持,不能讓災民吃白食,原因就在這里。因為王賢讓他相信,使人心安定者,不在每天能發放多少米糧,而在使其安居有事做,通過做事獲得收入,這樣百姓才  會保持勤勞守法的本性。

如果長期不勞而獲,專門坐等救濟,則再勤勞的百姓也容易變成‘幸民’,而且一旦救濟不利,或者  地方宮府厚此薄彼,更會心生怨恨,繼而充滿了攻擊性……農民一無所有后是最危險的。

  到時候,本地人和外來災民積怨深重,將嚴重危害地方治安,甚至釀成騷亂。

為丁安全起見,魏知縣才會將災民分散安置,使他們不易聚集生事。又力主由宮府賃民房給災民居住  ,這是可以讓兩者相處更融洽,避免災民群居在簡陋的窩棚里,產生自己是棄民的負面情緒。

  只是這些話,起初無法對外縣的同僚明言,說了人家也不信,反而徒惹是非。

  正如周臬臺在寫給朝廷的奏章中所言:

‘官員為朝廷賑災安民,其身在外,應當隨機應變,不僅需要智慧,還需要有擔當的勇氣和胸襟。如  只考慮到自保,處處行事以不惹物議,不影響自己當宮為前提,哪怕再忙活再辛苦,也不過是表面功夫,

于事無補。而魏知縣無疑具有這份擔當,起初所有人認為他自找麻煩,徒惹物議,他卻毫不動搖,堅持按既定方略,分散安置百姓,堅持以工代賑,雖然當時顯得自找苦吃,但在后來的日子里,卻讓富陽縣避免  了混亂和動蕩,保住了淳樸的人心,方體現出其用心良苦、老成謀國……’

鄭方伯也在奏章中說,富陽救災可謂朝廷救災之典范,浙省已經著魏知縣總結歸納,準備在全省推廣  ,希望朝廷研究之后,定為成法,可將災難的危害減少到最小……

兩位大吏如此嘉許,又有皇帝的親筆御批,吏部的動作自然十分迅速,七月底,嘉獎富陽賑災有功人  等的旨意,便到了縣里。

那一日,富陽縣衙正門大開,大堂前設香案燭臺,魂知縣率眾官吏叩拜了圣旨后,便有傳旨太監拖長  腔宣讀了圣旨。

第一個領旨的是富陽知縣魏源,一番大加褒獎褒獎后,皇帝賜其匾額、金幣等物,并命其為翰林院修  撰。雖然只是個從六品的宮兒,卻讓魏知縣淚流滿面……

事實上,早就有在吏科的同年,提前告訴魏知縣這個任命了。當得知這個消息,巨大的幸福感,充滿了魏知縣的全身,他設想過朝廷的各種安排,甚至想過會不會讓自己一步登天當上知府,就是沒想到朝廷  會讓自己進翰林院。

永樂四年的進士名次,是魏知縣心中永遠的痛……他只比孫山高了一名,在皇榜上名列倒數第二。盡管大多數人都只記得,那一科的孫山叫吳忠,并不注意倒數第二是誰,但生性好強的魏源自己在意,且深  以為恥!

所以雖然是進士,他卻一直深深自卑,現在卻可以成為翰林,那是比進士還高一個檔次的學歷,你讓  魏知縣怎能不欣喜若狂?雖然翰林修撰清苦,品級也不高,但你只要知道,那是狀元及第后必授的宮職,

  就知道它有多光明的前景了……既清且貴,實在太體貼魏知縣的心意了。

然后是蔣縣丞,被提升為富陽縣令,聞聽此命,蔣縣丞登時樂開了花,一下子什么毛病都沒了。對于這種快五十歲的官員來說,翰林院庶吉士什么的沒有任何意義,能到個富足安定的縣去當縣令,就足最大  的福氣了。

有道是做熟不做生,何況魏知縣和王賢已經鋪好了路,就連蔣縣丞都看得出來,富陽縣的好日子就在  眼前了。這世上還有更合人心意的地方么?

第三道圣旨是追封,追封馬典史為富陽縣令,但人死如燈滅,一切都白搭了。好在朝廷還沒壞了良心  ,命馬典史的兩兒子入國子監讀書,待肄業后,少不得給他們兩副前程。

  第四道圣旨是任命巡檢司趙巡檢為富陽縣丞。

  第五道圣旨任命胡捕頭為錢塘縣典史……

此外,各宮各吏,只要跟救災沾點邊的,都有獎掖,就連自以為肯定沒戲的刁主簿,都得了個四川青  神縣令的差事……感動的他眼淚嘩嘩,魏知縣真是仁厚哇!因為請功的名單,都是魏知縣所定。

  但直到慈幼局、養濟院的家伙都得到封賞,卻還是沒有王賢的份兒。

  這時候宣旨結束,欽差一口氣讀完二十份圣旨,已是口干舌燥,魏知縣忙請進去吃茶。

  待魏知縣和宦官離去,早跪麻了雙腿的官吏們紛紛起身,強抑著興奮交頭接耳。

之所以不敢大聲說話,不是怕擾到知縣和欽差說話,而是因為他們都意識到,封賞名單中,漏了首功  之臣王賢!

這自然無比荒唐,他們都很清楚,王賢才是整個救災計劃的制定者和主要執行者,功勞之大,無人可比。可就是這樣一位大功臣,卻不在恩賞的名單里,這讓人莫名詫異……但化們這些小人物,能給予王賢  的,也只有同,隋二字了。

強者從來不需要同情,王賢雖然自認不是強者,但他依然不喜歡別人同情自己,干脆以嫂子要生了為  由,離開即將舉行宴會的衙門,不打擾別人的歡樂。

當然他說嫂子要生了也不假,從早晨起,已經足月的侯氏就開始喊肚子疼。王貴趕忙通知王賢和遠在  杭州的老爹……至于老娘,算著日子快到了,幾天前就帶著銀鈴回來,等候王家長房長孫的誕生。

  從衙門出來,王賢很快調整好心情,急匆匆趕到王貴家,徑直進入內院。

  院子里,明顯發福了,氣色也好很多的王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倒是越來越水靈的銀鈴,還能沉得住氣,在一旁給滿頭大汗的大哥打扇子。

  “生了么?”王賢劈頭間道。

  回答他的,是銀鈴的白眼。王貴苦笑道:“要是生了,能急成這樣么?”

  “也是。”王賢小聲間道:“干嘛這么緊張,生個孩子而己……”

“原來你也有不懂的。”王貴慘笑道:“穩婆說,女人生孩子,要靠菩薩保佑,才有一半人能母子平  安……女人生孩子,就是過鬼門關,你說我能不緊張么?”

  “嚇,抱歉抱歉。”王賢不好意思道,“我還以為像……”六百年后那么簡單呢。

  兄弟倆便坐在石階上一起坐等,這樣銀鈴可以一扇風涼快兩個人。

  “娘呢?”見大哥還是太緊張,王賢沒語找話道。

  “在里頭幫忙呢。”銀鈴小嘴呶呶內室,里面傳來各種痛叫,還有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

如果覺得“”不錯,請  緊張時放松自己,煩惱時安慰自己,開心時別忘了祝福自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