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十一章 水鏡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六朝時空神仙傳

  只是,劉進陵日后做夢。又一次夢到楊佺期,道:“君家族之中有貴人出,日后當顯貴!”

  想到此處,劉進陵嘴角邊終于露出了一絲笑容來。將所受到的亂七八糟的氣,盡數給拋到腦后去了。

  就在劉進陵大軍士氣低落,向著襄陽方向趕路的時候,劉勝之已經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到了襄陽城中。

  襄陽城中,死氣沉沉,大街上除了來回巡邏的士兵之外,卻就根本見不到幾個行人。

  而且,這城門每天只是開短短的兩三個時辰而已。任憑城中百姓出去樵采,種地。不至于讓百姓連熟飯都吃不上……

  劉勝之施施然的行走在大街之上,穿著一身長袍,卻寬衣解帶,露出雪白肚皮來。

  這般打扮一出,不論是尋常百姓,還是城中兵丁看到,都是繞道走,有些如避蛇蝎的意思。

  穿著這般華貴長袍,顯然是富家門閥才穿戴的起。而這般打扮,袒胸露腹的,搞不好就是在行散。

  這些不是高門子弟,就是名士。正在發瘋行散的時候,簡直是神憎鬼厭。偏偏卻也沒有人敢于招惹。

  因此,見到劉勝之這般派頭,反倒倒真沒有人招惹,如避瘟神了。

  劉勝之一笑,在豫章就見過這些人的派頭,劉勝之自然裝的極像。大搖大擺的走在城中,來到了東門之處的水鏡莊。

  這處地方,就是三國時代,赫赫有名。劉備馬躍檀溪之后,所遇到水鏡莊,司馬徽向他推薦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由此便引出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諸多故事。

  只是后來,那司馬徽一家遷居去了他處。這莊子便空了下來。

  不過,據說當年司馬徽等大儒名士在此地講學,名動一時,荊州士子多來聽講游歷的。

  雖然到了后來,這處地方,依舊藏有當年許多圖書典籍。因此,到現在還有一些士子,經常在此地看書,抄經。

  那王鎮惡正在此處!

  這水鏡莊看起來年久失修,一片破敗。除了一間主建筑看起來有著一些修修補補的痕跡之外,其他建筑盡數倒塌。

  因此,一進門就能夠看到一個生滿雜草的前院。當年布置的也許還算是雅致,現在只能說收拾的還算干凈。

  不過,卻有著十多個士子在這里安靜讀書,抄寫。

  劉勝之看了一眼,暗暗都有些吃驚。能夠見到這些士子,大多數穿著都是簡陋,但是頂上都有著靈光,甚至許多祿命之火都是相當不錯。

  居然有這么多有氣運才氣的人聚在此處?莫非三國時代所說的,天下賢才盡聚此處的說法果然不假?

  不過接著一想,劉勝之卻又釋然了。三國時代,是天下動亂,各地名士人物,盡數避難于此,所以人才匯集。好處聚集天下賢才人物……

  而這個時候,自然沒有這種條件了。但是只要看看這些士子,一個個用功模樣。

  甚至一個身穿補丁麻衣的士子,跪在一個石頭面前抄寫,雙腿跪的發麻,卻只是偶爾撫摸一二,整個注意力,卻盡數專注于眼前手中。

  劉勝之暗嘆一聲,緩步走入。卻也沒有人多關注于他,任憑劉勝之走入那主建筑之中。

  就見著木架上整整齊齊的放著數百本書,一個個十分陳舊,卻顯得極其干凈整潔。

  劉勝之過去翻看了一眼,都是最平常不過的書籍,什么《春秋繁錄》《白虎通義》《詩經》之類。

  幾乎在漢代到這個時候,就相當于后世所謂的四書五經的那種地位,和尋常程度了。

  只是,這個時代,書籍全都要靠抄寫。知識從兩漢官學廢頹之后,漸漸都被世家門閥所壟斷。

  這些貧寒士子,能夠在此地找到這些書來看卻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后世趙普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我記得聽人說過。當初建國之前的那許多知識分子,甚至在幾十年后,都還能夠記得當初所看過的某句話,出自某本書的多少頁……

  當年還沒有信息大爆炸的時候,那些人讀書的專注程度,絕對非是后人所能夢想。

  后世人從網絡上,一天不知道能夠接受多少信息,便是看書也是泛泛而看。

  而古人往往窮通典籍,一本書都是要看的透爛才肯罷手。

  更不要說,在這般書籍缺少的時代。這些人看書的專注程度,更非是劉勝之這般的后世人可比。

  眼前這些人,那是真正的把經書給讀到骨子之中去了。

  這又后世那科舉時代不同,科舉時代雖然也是把四書五經的讀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但是卻大都當成了敲門磚了,很少人再相信其中道理。

  而在這般知識貧乏時代,這些士子見到經書,怕是就彷佛干旱許久的土地終于下了一場小雨般。

  劉勝之再次輕輕一嘆,就找到一個正在讀書的年輕人身邊,輕輕咳嗽了一聲。

  這個年青人打扮的要比周圍人等自然要華麗許多,不是周圍那些貧寒識字一般麻衣短褐。但是,那般專注看書的神態,卻是一般無二。

  雖然劉勝之這一聲咳嗽,用了一點力量,震動周邊。但是這人顯然看書太過入神,根本沒有半點反應。

  據說,當年王獻之練字的時候,手中筆拿的太緊,王羲之猛然奪都沒有奪走。

  這個時候,劉勝之懷疑自己猛然奪書的話,恐怕也不能從王鎮惡的手中把書給搶走。

  想著,劉勝之干脆一笑,隨手抄起一本白虎通義看了起來。

  順手一眼翻看,就看到了這么一句:社無屋何?達天地氣。故《郊特牲》曰:“太社稷,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

  心中就是微微一笑,早期的社稷,甚至是神社,都是沒有屋頂的。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了。

  這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里面,便是神靈,也是天地之所生,日月所長養。

  再隨手一翻,又看到:《尚書》曰:“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五行所以二陽三陰何?土尊,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陰陽自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