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42章 陳棱建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江山戰圖

  內堂上,陳棱和來護兒相對而坐,張鉉這次讓來護兒來接受陳棱的軍隊,也考慮到了來護兒和陳棱原本是同鄉,而且有數十年交情,陳棱的抵觸情緒相對會偏小,從而順利移交兵權,

  來護兒給陳棱斟了一杯酒嘆道:“我真的很羨慕老弟能棄軍從政,晚年進入朝廷權力中樞,而我快七十歲的人了,還在南征北戰,操勞軍務,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解脫。”

  陳棱喝了口酒微微笑道:“論水軍統帥,天下無人能和兄長比肩,這樣的人才,齊王怎能舍得讓兄長從政,再說,十二虎侄個個文韜武略,都是難得一見的大才,兄長協助齊王打天下,讓侄兒們位列朝班吧!”

  來護兒捋須大笑,來護兒精力極為充沛,數十年來娶了幾十房妻妾,這些妻妾給他生下十二個兒子和八個女兒,十二個兒子號稱來氏十二虎,文武皆有,個個有出息,尤其五子來弘在楊廣時代就是高官,在中都更是被封為吏部侍郎,而第八個兒子來濤在羅士信手下出任虎牙郎將。

  兩人又喝了幾杯酒,來護兒問道:“我中午接到裴將軍的信件,說前天晚上杜伏威率軍企圖偷襲騎兵軍營,難道杜伏威是江都最大的威脅嗎?”

  陳棱冷笑一聲道:“江都的三大威脅中,他排名第二,談不上最大。”

  “那誰為第一?”

  “第一大威脅是糧食!”

  “糧食?”來護兒不由一怔。

  陳棱點點頭,“江都是天下大城,曾經人口百萬,就算現在也有五十萬人口,僅憑江都一郡是無法養活這么多人口,糧食必須從外調入,一般是通過貿易進來,徐州、江南、江淮和荊襄之糧,而江都商業和手工業極為發達,絲綢、布匹、油料、造紙、漆器等等物品行銷天下,現在困境是江都被封鎖,北面是宇文化及和翟讓,西面是杜伏威,南面是江南會,導致江都的物品賣不出去,外面的糧食進不來,所以糧價飛漲,解決糧食困境已迫在眉睫,一天也不能耽誤。”

  來護兒沉思片刻,“那我應該從哪里破局?”

  “江南會!”

  陳棱淡淡笑道:“它也是江都的第三大威脅,兄長必須用武力迫使他放開糧食貿易,使江南的糧食能流入江都,糧荒立解,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齊王殿下是打算將水軍軍衙遷到江都了,對吧!”

  來護兒也不否認,緩緩點頭道:“齊王殿下認為,中都需要能供應大量糧食物資的后勤重地,江淮和江南是最理想之地,不容置疑,這里是水軍的天下。”

  停一下,來護兒又道:“江都就是最好的物資中轉之地,大宗物資可以在這里通過水運北上,走河道和海路都可以。”

  “如果江都是如此重要的話,我就有一個建議,請兄長盡快齊王殿下。”

  “什么建議,賢弟盡快直言。”

  陳棱微微欠身,壓低聲音道:“我并非貶低盧倬,他雖然是王妃之父,河北世族家主,但他還是個白面書生,以他的能力不足以掌控江都之亂,我建議調李清明出任江都郡丞或者司馬,讓他來梳理江都。”

  “李清明?”

  來護兒和李清明不熟,只知道他是兵部侍郎,對他的能力一無所知,來護兒有些疑惑道:“他是不是太年輕了。”

  陳棱搖搖頭道:“兄長不了解此人,他之前在江都當斥候頭子,非常有魄力,現在江都被各大勢力滲透,商業幾乎被江南會控制,這里還有關隴貴族的勢力,還有渤海會的勢力,蕭銑的勢力,甚至還有倭國、新羅等外國勢力,盧倬太溫和、軟弱,缺乏雷厲風行的手段,只有李清明能治理好江都,朝廷要控制江都,則非他莫屬。”

  來護兒知道陳棱為人比較高傲,不太看得起人,既然連他都如此贊揚李清明,說明此人卻有過人之處,來護兒便點點頭,“我正要發八百里加急軍報去中都,既然賢弟如此推薦他,那我就一并推薦他。”

  張鉉回來之時,正好是夏收時節,糧食對于人民和軍隊都是如此重要,連在徐州一帶進行拉鋸戰的翟讓和宇文化及也暫時停戰,讓民眾能得以收割糧食。

  魏郡和汲郡是河北最大的糧倉,這里沃野千里,水源充足,一望無際的麥田延綿數百里,在曹魏時期曾有‘魏鄴足天下’的美譽。

  雖然北齊滅亡后,魏鄴一帶的經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城池被焚毀,人就被遷移,糧食產量銳減,已經不能和北齊鼎盛時期相比,但魏郡和汲郡的糧食產量依舊對河北影響重大,至少稱得上‘魏汲熟,河北足’。

  這次高句麗戰役,隋軍最后幾乎把高句麗的金庫、武庫和糧倉收刮一空,得到了四十余萬石糧食,但這點糧食對二十萬隋軍而言,還是遠遠不夠,按照一名隋軍士兵一年消耗五石米來算,他們一年的軍糧至少要百萬石,所以,每年的糧食產量對于隋軍和朝野而言就至關重要了。

  為維持糧食產量穩定,不僅要大量興修水利,還有保證足夠的勞力,但河北地區由于年年戰亂,人口損失太大,農業遠遠沒有恢復,糧食問題一直是張鉉最大的困擾。

  在中都以東約十里的一處官田內,張鉉和十幾名官員正在麥田滿頭大汗地割麥,幾乎所有的朝官都分配去各地參與收割了,這是千百年來歷代朝廷的傳統,到張鉉這里也不例外。

  張鉉一邊用鐮刀割麥,目光不時望向不遠處的空地,他的寶貝兒子張廷在幾名親兵陪同下,正在忙碌地撿拾麥穗。

  雖然孩子還小,四歲不到,但張鉉還是把他帶來麥田了,讓從小感受勞動的氣氛。

  小家伙有沒有感受到勞動的氣氛誰也不知,但他肯定玩得興高采烈,正撅著小屁股將一根根麥穗拾進小籃子里。

  “殿下可以讓世子讀書了!”給他們送水過來的蘇威望著孩子笑道。

  “他母親在家里教他認字,每天認三個字,現在已經認識幾百個字了。”

  不等蘇威開口,張鉉笑道:“我知道相國說的讀書是指什么,明年讓他正式開始接受教育。”

  蘇威點點頭,“孩子要從小教起,世子身上寄托我們太多的希望了。”

  這時,不遠處有人對張鉉道:“殿下,青州那邊夏秋之季已經開始種水稻了,我們這里水源更加充足,光照也長,我覺得應該也可以種水稻吧!畢竟稻米比粟米的產量高得多。”

  說話的是吏部侍郎來弘,他剛陪同崔煥去北海郡上任回來,對青州開始種水稻印象極為深刻。

  蘇威對來弘打斷自己和齊王的話頭有點不滿,他狠狠地瞪了來弘一眼,來弘愣了一下,嚇得不敢吭聲了。

  旁邊御史大夫虞世南道:“虧來侍郎還是南方人,旱田改水田哪有這么容易,土壤墑情,農耕習慣,耕作器具技術,甚至耕牛都不同,還是老老實實種麥種粟吧!萬一造成魏、汲兩郡大量糧食減產,可不是鬧著玩的!”

  張鉉站直腰,擦了一把脖子上的汗,笑道:“能提高糧食產量當然是好事,但虞大夫說得不錯,確實得一步步來,今年清河郡先做水稻試驗,如果清河郡今年種植水稻成功,那么明年就輪到武陽郡的一部分縣,而且種水稻最好用水牛,還得想辦法去南方買一批水牛回來,反正事情不會那么容易就是了。”

  蘇威心中的怒氣稍稍平息,接過話頭道:“我記得開皇初年為了囤積糧食攻伐南方,大伙兒想盡了辦法,朝廷還特地頒布了豆瓜令,要求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種上冬瓜,房前屋后種上豆子,水塘里種藕,山土里種山藥,然后將它們磨成粉,和麥粉混在一起,后來糧食寬裕了,瓜豆令也不再提了。”

  蘇威的話讓眾人一致夸贊,“這是個好辦法,鼓勵農戶們種植,官府出錢收購,用來賑災也好,用來備荒也好,只要手中有糧食,大家的壓力也就小了很多。”

  眾人一起向張鉉望去,張鉉點點頭道:“我看恢復豆瓜令可行,蘇相國回去草擬一個方案,把豆子和山藥可以先種起來。”

  正說著,幾名穿著紅色號甲的騎兵從遠處官道疾奔而至,來弘連忙道:“殿下,好像是加急軍報!”

  張鉉也看見了,他對周圍大臣道:“估計是江都那邊的消息來了,大家也一起休息一下吧!”

  張鉉抱起兒子,并帶著十幾名大臣向官道走去,一名送信騎兵看見了張鉉,翻身下馬,上前單膝跪下,雙手呈上戰報道:“江都送來八百里加急快報,請大帥過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