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三十章 傻眼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文娛高手

  聞言,很多人都微微皺起了眉頭,思索了起來。:。

  然而還是難以理解。

  對于葉予剛才的話,他們覺得難以理解!

  好吧,我承認,科學不是真理,但為什么科學所追求的也不是真理?

  為什么科學不是求對?

  為什么科學需要“可能被事實推翻”?

  換句話說,科學并不追求絕對正確的東西?

  咦,這么一說,感覺好像有點可以接受了,但是,可以接受不代表可以理解!

  我還是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么!!

  想不明白就要問,這是個良好的習慣,于是乎,就有人問了。

  “葉予同學,剛才你說,科學不是真理。對于這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因為一直以來,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但你之后說,科學不是求對,它并不追求真理,另外,科學需要‘可能被事實推翻’,并且你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你的這種看法,我有些無法理解,能不能請你詳細解釋一下?”

  這個提問的人坐在最前排。

  他一開口,頓時引起陣陣驚呼。

  不知道他是誰的人驚訝,因為那兒是老師的位置。

  知道他是誰的人就更驚訝了,因為他是經濟學院的副院長!

  當然,驚訝的同時,不少人也帶著由衷的佩服。

  向一個18歲的少年提出疑惑,語氣不帶刺,反而是虛心求教,這還不足以讓人感到敬佩?

  這種事,有幾個老師拉得下臉做?

  有時候,虛心求教并不會讓人覺得學識淺薄,讓人看不起,反而會讓人覺得他胸襟開闊。

  當然,這種人一般求教時并沒有想那么多。

  不懂,就問。

  有些人其實挺簡單的。

  聽到有人提問。葉予著重往提問人那兒看了一眼。

  是個老師,年紀有些大了,坐在第一排中央處,想來地位頗高。

  至于名字。葉予不知道.

  這里是學校的大禮堂,并不是階梯教室什么的,他離觀眾席有些遠,雖然那人面前放著寫有他名字的身份牌,但從葉予的位置看去。看不清楚。

  葉予微微一笑。

  不恥下問,這小老頭是標準的學問人。

  五六十歲的人向一個18歲的少年求教,閑水大學老師向一個高三學生求教,這不是不恥下問,是什么?

  剛才葉予說的那一番話,前面關于“科學不是真理”的論證都是他自己的看法,而最后那句“科學不是求對,也不是求錯……”則是出自張五常的《經濟解釋》。

  張五常,這個人,若是不研究經濟學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甚至,對于一些人來說,還不如某些經常在電視里看到的所謂“專家”讓人覺得熟悉。

  但他當推中國經濟學家第一人!

  他是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阿爾欽的關門弟子。

  他與科斯、巴澤爾、弗里德曼等人私交甚篤。

  他于1991年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他被選為1997—1998年度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是第一次授予美國本土之外的經濟學家的殊榮。

  他不喜歡建立數學模型,甚至厭惡讀文獻,他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世事的學問,推崇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當然,這或許與他數學太差有關。

  他有丑聞逃稅、投資入股的古董店造假。

  他有時喜歡自我夸耀(因為這點,很多人對他并不自我夸耀的部分都不相信了)。

  他為人狂妄自大,喜出狂言。

  楊小凱在《也談張五常》里這樣評價:“象張五常這樣對文獻不重視。自己都能原創這么多新東西,的確是奇才。”認為他不注重建立數學模型,以至于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機會讓給了別人,因為2oo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的原創性思想就來自于張五常關于佃租理論的論文。

  至于楊小凱是誰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曾兩次被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2oo2年和2oo3年),被譽為“離諾貝爾經濟學獎最近的華人”。可惜天妒英才,因為癌癥而于2oo4年去世。

  張五常,相當有爭議的一個人。

  有人批評他,認為他一無是處,也有人推崇他。稱他為大師。

  就算是葉予,也覺得他老了之后在有些地方太過想當然,脫離實際,但對于他的《經濟解釋》,葉予還是蠻喜歡的。

  葉予說道:“我剛才所言之科學,是指科學理論。科學理論需要‘可能被事實推翻’,是因為理論需要解釋力。而不可能被事實推翻的理論,就不可能被事實驗證,也就沒有解釋力!因此,理論需要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最起碼,在想象中,它可以是錯的!

  今天來聽講座的,不光是經濟學院的人,所以在這里,我還是拿大家都熟悉的物理來打比方。

  在物理學中,有個很基本的公式,fma,外力的大小等于質量乘以加度。它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因為它可以做實驗驗證,若是有人做實驗現這個等式不成立,它就被推翻了。但事實上,它沒有被推翻。當然,準確的說,在微觀領域,它其實是被推翻了的。但在宏觀領域,它可能被事實推翻而沒有被推翻,所以它算是被證實了。

  而這世界上還存在著一些理論,它們是不可能被事實推翻的!

  在這方面,我認為總共有五種情況,可使理論不能被事實推翻,從而廢了理論的解釋力!

  它們分別是套套邏輯,模糊不清,互相矛盾,非事實以及無限制!

  先,套套邏輯。所謂套套邏輯,就是指那些不可能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錯的理論。”

  說到這兒。葉予突然說道:“經濟學院的學生請舉下手!”

  看了眼舉手的同學,葉予隨便點了一個人,道:“我問你個問題。‘四足動物有四只腳’,這個理論對還是錯?”

  “當然是對的。”被點到的同學說道。

  “沒錯。這個理論是對的。不僅是對的,它還是不可能錯的。在閑水大學的大禮堂里不會錯,在咱們華夏不會錯,在米國不會錯,在火星不會錯。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它都不會錯!甚至,在想象中,它都不可能錯!因為這個理論后半部分就只是解釋了前半部分罷了。這個理論沒有錯,但它講了什么?沒有,什么都沒有!空洞,缺乏內容,半點兒解釋力都沒有!”葉予說道。

  聽到這話,不少人都是微微露出了失望和不屑的神色。

  葉予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個什么套套邏輯,結果就是這么簡單易明的東西?

  像這種東西。大家都知道啊!碰到的時候也都能明確地知道它毫無意義啊!

  你光是給它命了個名有啥意義?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