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93章 沐猴而冠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我為王

  “熊勝稱王了?”

  趙侯無恤十一年(公元前478年)夏六月末,鄴城未央宮內,在接到黑衣送來的密報后,正在與群臣商討夏收事宜的趙無恤哈哈大笑起來,對眾人道:

  “熊勝果然忍不住了,不過他的行徑在寡人看來,不過是沐猴而冠!”

  猴子裝成人的樣子把頭發洗干凈,然后戴上帽子,竊據高位,一板一眼的做事,然而卻不改其畜生本質,更顯其滑稽可笑,虛有其表。趙侯這個比喻恰到好處,殿中的子貢等人不由也笑了起來。

  其實趙無恤對于南方發生的事,一直了如指掌,因為經過十多年發展,趙國的信鴿的系統已經較為完善,徐、蔡、廣陵等邊境都有驛鴿站點,每逢邊境有警,或者楚國生變,信鴿便能一站站抵達鄴城,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到趙無恤手中。

  這個秘密武器,信鴿的培育交給公治長等人,至于遍布趙國鴿驛,趙無恤則交給了眉間赤統領的特務組織“黑衣”來管理,如果說羽林侍衛是趙無恤握在手中的劍,那黑衣就是他藏在袖子里的匕首。

  這十多年來,黑衣在趙無恤的授意下,遍布各郡縣諸侯,編制了一個看不見的情報網,甚至有黑衣混入別國,做了他人幕僚將吏的,充當趙國間諜,所以各國消息來的特別快……

  這種用間謀略是孫子所贊賞的,他曾經大發議論,說但凡兼并大戰,興兵十萬,征戰千里,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都要花費千金,前后方動亂不安,戌卒疲備地在路上奔波,不能從事正常生產的有數十萬家。這樣相持數年,就是為了決勝于一旦。

  故而情報就格外重要,敵國內部的情況是什么,他們派誰掛帥出征,敵軍的路線和陣法又如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事先了解敵情,就一定要用間……

  楚國根本沒有如趙國這般嚴密的戶籍制度,早就被趙國的間諜滲透成篩子了。為了收買人心起用士人,對于外來游士來者不拒的淮南更是如此。早在白公入郢主持變法時起,隨著一只只白鴿飛入鄴城,楚國各方的一舉一動都在趙無恤眼皮子底下。

  將這幾個月的情報分示殿內群臣后,趙無恤突然發問道:“汝等說說,趙之變法為何能成,楚之變法為何不能成功?”

  殿內群臣,當以相邦張孟談為首,但他卻沒有第一時間作答,而是請對律令十分通曉的大理寺卿鄧析先說。

  但經過上一次為趙侯背鍋的事后,對于喜怒無常讓人捉摸不透的趙侯,鄧析已經不敢什么都往外說了,想了想后,小心地說道:“白公并非楚國令尹,變法無法徹行到底。君上說一不二,變法方能推行。”

  “大理此言有道理。”

  趙無恤點了點頭,在中國歷代王朝,能否實施改革,握有實權的最高統治者的態度至關重要,他們若無決心,缺少魄力,下面的人再積極也沒有用。白公固然勇銳,也有變法的決心,卻連令尹都不是,一旦變法受挫,他倒是想堅持,但楚國的令尹卻不敢冒險,這次變法草草收場的結局也就注定了……

  但光是這樣還不夠,趙無恤目視張孟談,想聽聽他的看法。

  對于人事更加重視的張孟談淡淡地說道:“白公之變,操之太急,打擊面太廣,以至于楚國貴人群起而攻之。”

  “相邦此言甚是。”

  趙無恤承認,白公勝的確是一個眼光獨到的人,他看出楚國的弊病是“大臣太重,縣公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于是便把趙國改革措施全盤挪動到楚國。當然,什么這是為了楚國的鬼話,趙無恤是不信的,白公勝在趙國當了近十年的臣子,他是什么人趙侯還不清楚?

  刻薄、暴戾、少恩,熊勝的出身決定了他的性格,這就是一頭喂不熟的白眼狼,趙無恤因為沒法把握自己能操持他滿足他的野心,遂謹慎不用,讓他回楚國翻江倒海去。

  因為在趙國呆過,見證了趙的強大,熊勝認為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作為一個急功近利的人,作為在趙國壓力下喘不過氣來的叛臣,他恨不得一下子將楚國的舊貴族勢力全部掃清,使楚國迅速強大起來,同時培育自己的勢力,操持權柄。

  然而,與中原相比,楚國貴族勢力無比強大,錯綜復雜的宗法關系、人際關系,使得公族和縣公集團樹大根深,要想觸動他們,掃除他們的勢力,談何容易。若讓趙無恤來做,就必須掌握輕重緩急,對貴族加以分化。

  而熊勝的舉措,卻草草而行,無疑于斷了人家的生路,被縣公們恨之入骨。加上他打擊面過寬,辦事過于簡單粗暴,迅速激化了矛盾,遂使整個楚國貴族抱成一團,拼命反對他。

  “臣覺得,還有一點。”最后,新上任的太府令子貢發話了,他想問題,多半是從經濟基礎的角度考慮的。

  “反對熊勝的人固然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他的基礎太薄。反觀君上,先君趙景侯、趙武侯時已在趙氏內推行240步見方的大畝,還鑄造刑鐘,頒布法典,由此有了變革的基礎。到了君上,更是花了二十年時間,從一鄉到一邑,從一邑到一小邦,再從一小邦到大氏,進而席卷晉、魯。變革也從取消殉葬的禮儀小變,到確立《趙律》為國法,讓趙國各階層都循規蹈矩的大變……君上基礎雄厚,其勢已成,縱然魯國三桓、晉國諸卿大夫,乃至于齊秦群起攻之,也無懼!”

  “子貢說得好!”

  趙無恤頷首:“老子說過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變法圖強,可不是學宮里的年輕學生們熱血沖頭,上街議論,喊幾句口號就行的啊……”

  二十年時間,趙無恤利用不斷的滅族兼并戰爭,打碎了所有妨礙他前進的壇壇罐罐。一個在春秋末期已經萌芽的士人階層被揠苗助長地造了出來,趙無恤又打擊宗法大家族,扶持小農經濟,支持五口到八口之家的自耕農成為國家主體,隨著軍爵律頒布,軍功地主也勃然興起,遍布各郡縣。以上這些人,他們成了維護變革的堅實階級。

  然而熊勝所在的楚國,缺少這些基礎,僅憑一批有野心的外來士人就強行變法,變革也集中在政治人事,百姓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處,自然不會傾心支持。這便如同一個人缺了一條腿,不可能走得太遠。而且趙無恤的劍是斬向自己家族外、國外的敵人,而白公的劍,卻必須斬向自己的親戚長輩……

  以上種種,趙無恤心知肚明,但他不會告訴熊勝,反而還利用那只無形的手去推波助瀾,讓事態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熊勝不顧楚國國情,強行推動變法,導致親戚反目,縣公憤懣,引發了震動,楚國貴族一致要他下臺,白公惱羞成怒之下,遂發動了叛亂。破郢都后,楚子章已向北遁走,于是熊勝又僭越稱王。”

  “至于楚子章,據可靠消息,已經向北逃竄,經由藍邑遁入鄀城,鄀城乃是楚國陪都,城高池深,也有數千守卒。熊勝雖然已經揮師攻破藍邑,但對于鄀城,卻只能望城興嘆,圍攻了一陣無果后,已經轉而繼續攻略江漢各縣了,而他的淮南老巢,依然在不斷征召百姓,向西增援。”

  “與此同時,楚子章也向北方的宛、葉求援,葉公子高想必已經秣馬厲兵,準備南下馳援了……楚國現在的形勢,好比當年周平王周攜王并立,實際上則是葉公和白公的較量。”

  趙無恤又問張孟談:“相邦以為,兩者之間,誰能勝?”

  “臣以為,勝負,當在七三之間。”

  “哦,誰為七,誰為三?”

  “葉公為七,勝算大,白公為三,勝算小。”

  趙無恤問道:“熊勝淮南士卒用趙國制度訓練,號稱楚武卒,又在伐吳國之戰中多次歷練,在戰場上應該有更大勝算,為何相邦卻不看好他?”

  “白公屠戮貴族,又未必能得楚國民心,若是擒楚子號令楚國倒還有機會,但如今他悍然稱王,野心昭然若揭,到頭來,這只是一場淮南亂兵簇擁下的兵變罷了。縱然能在江漢猖獗一時,但只要楚國各地的縣公反應過來,一同圍攻,熊勝兵力不足,四面受敵,只靠一座郢都,以及千里之外的淮南,怕是會立刻處于劣勢。”

  “何況,葉公沈諸梁兵力也不差,加上葉地政明人和,又是順流而攻,恐怕不落下風。加上他擁有為楚子平叛之大旗,更有楚國縣公們同仇敵愾,縱然戰場一時不利,卻可以一敗再敗。但白公只需要敗一場,他的勢力就會土崩瓦解。而且君上別忘了,白公的背后,還有越國,越與白公的疆域犬牙交錯,加上楚子章乃勾踐之外孫,勾踐站在哪一邊,不言自明,兩面夾攻,白公或撐不過今年。”

  “相邦分析得精妙啊。”趙無恤了然,陷入了思考。

  這大半年時間里趙無恤費盡心思欺敵,演了一出幾乎能以假亂真的大戲。他以討伐陳恒朝鮮為由,遠征碣石,挾持燕侯,駐兵燕境,收服了這個對趙國而言如芒刺在背的千乘之國。同時三齊也被造船搞得民生凋敝,就算他們有異樣的心思,也沒力量造趙國的反。

  而發生在真定郡、濟北、濟南、魯國的一些小小叛亂,也很快被早有準備的郡兵平定,趙國的軍政經濟從未如此集中過。而因為信息的閉塞,以及趙國的戰略欺騙,南方的諸侯大概以為,趙無恤還在攻略遼西,遼東,準備去進攻陳恒朝鮮呢。

  這時候開始一場南下攻勢,是完全可行的。

  但要先攻擊哪一方,是葉公還是白公,趙無恤還得斟酌斟酌。

  隨著葉公將南下,方城以外的葉、魯陽、東西不羹必定空虛。同樣,隨著白公在江漢與楚國貴族開戰,淮南也一片空虛,還要應付越國的進攻。所以無論趙國打哪邊,只要出動十萬之師,都是能一口吃下的局面,但要同時開戰,甚至一舉滅亡楚國,還稍嫌不足。畢竟趙無恤去年才剛打完東胡,北方各郡錢糧損耗較大。

  于是想了想,趙無恤還是決定不急。

  “先讓國內完成夏收,等到七月份時,先從周室出兵,一個月內,兼并鄭國,以此作為大軍的基地,待秋收后,再南下圖楚不遲!”

  他看著南方已經被裂為兩塊的楚國地圖,笑道:“就讓葉白兩只老虎,在沒有外力干涉的情況下,先自耗一番吧!他們打得越兇,分裂得越久,對趙國的統一大業就越是有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