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定于一……”
孫武是極為敏感的兵家,能見微知著,數年前,他從趙氏和諸卿田畝制度的細微差異,就斷言趙氏將在六卿混戰里勝利,并最終取代晉國。他也早已敏感地意識到,趙無恤的所作所為,和過去的霸主、強卿們都有所不同。
果然,卻聽趙無恤說道:“平王東遷后,王道已衰,天下迎來了強者為侯伯的霸道,諸侯力爭,百姓疲敝。一棲多雄,一隅多強,這是戰爭頻繁的禍亂之源,因為諸侯都下意識地想要擴張土地,增加人民。”
“宗周時武王、成王分封了百余諸侯,到后來相互吞并,只剩下數十,其中秦滅國十余,楚滅國四十有余,晉滅國三十有余,齊滅國二十有余。現在的形勢是,南則荊吳之王,北則齊晉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時,領土大小尚無數百里者,人民之眾,未至有數十萬人者。這三百年間相互攻占吞并,土地之博,至于數千里,人民之眾,至于數百萬!”
“從中,武子能看出什么規律來么?”
孫武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能立于世間的邦國,也越來越少,無非是周、晉、楚、吳、齊、秦、鄭、宋、魯、燕而已,其余小邦,不值一提。”
“不錯!當今天下的大勢,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種兼并最后會導致一個超級強國崛起,真正地稱霸中原。”
很明顯,趙氏就是那個被選中的強國,趙無恤正在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孫武猜測,他的最終目的,只怕不會滿足于做一個侯伯……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當九州只剩下一個中央,一個官府時,兼并的混戰不就可以終結了么?所以天下必將迎來大一統,同風,九州共貫!”
大一統何也?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
孫武沉吟良久,直到戰車駛出了很遠很遠,才長太息道:“大一統,這就是趙卿的目的么?真是振聾發聵,老朽鉆研了半輩子軍爭,眼光從兵勢上升到地勢,再上升到國勢,但終究跳不出窠臼,直至今日,方知數百年亂戰的最終歸向,竟是統一。”
“先生能理解么?”趙無恤對孫武的反應十分期待。
他并非沒有跟身邊人透露過他“平天下”“定于一”的野心,但旁人無一例外地以為,趙卿這是要效仿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呢!
時代造就了人,春秋比不了戰國那種頻繁的交流,讓統一成為開明士人內在的共識。一統天下,這的確是這時代無人想到的解決方法,因為所有人都覺得,這不可能。
做一個霸主,尊王攘夷,守著周室東遷以來的秩序,這就是春秋末期大國諸侯們眼界的頂端了,齊侯杵臼如此,吳王闔閭亦如此。也只有楚靈王這個瘋子曾經生出了“取天下”的野心,但旋即失去了王位,自己也慘死于外,他的瘋言瘋語成了笑話,無人再提。
但這個時代,一些話語總能震顫人心。
圖窮匕見,孫武此時的心情,大概是秦始皇看到匕首的那一刻相似。
他對即將出現東西恐懼莫名。
但接踵而至的,是興奮和贊同。
“孫武只恨沒有早十年聽到這番話。”孫武長拜行禮,這一次,敬的不是趙無恤的地位,而是他遠超時代的眼光。
趙無恤大笑:“十年前,小子還只是魯國一個西鄙大夫,武子只怕會認為我張狂。”
他說的不錯,直到近期,趙氏才有了放眼天下的實力。
孫武是能跳出一隅觀看全局的人,從戰略角度看,趙氏好比一只展開翅膀的大鳥,負海內而處,南面而立,右臂據太原,開代地、上郡,以臨胡貉;左臂據魯國泗上,東破衛國、邾國,夷滅卿族,而他的眼睛,更是盯著中原,膺擊韓魏、周鄭。
時代造就了人,但同時人也在改變時代,不知不覺,趙氏之勢已成。內修郡縣之制,外無強敵威脅,在孫武看來,這種形勢,比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都要好太多。
可就算趙氏強于諸侯,但他想做的事情,仍不輕松啊。
不知不覺,孫武違背了自己的初衷,開始設身處地地位趙氏考慮起戰略來,他嚴肅地說道:“趙卿可知,天下定于一,非一朝一夕可成。”
“我知道。”統一戰爭的殘酷性,趙無恤了然于心,他到目前為止做的一切,都是在為那一天做準備。
“接下來的數十年里,我可能要一直追亡逐北,導致伏尸百萬,才能因利乘便,吞并諸侯。”
但趙無恤認為,那是值得的,正是因為通過戰爭,人類創造出了更龐大、組織更完善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減少了社會成員死于暴力的風險。政府的統治者采取措施,維持和平,雖然不一定出于心中的善意,但即便在不經意間,這樣的舉措也達成了創造更大、更和平的社會這一目標。
這一社會由更強有力的政府統治,而這樣的政府用強制力確保了和平,并為繁榮奠定了基礎。簡單地說就是,“戰爭塑造國家,國家締造和平”。戰爭雖然在有些條件下可以走向建設性的反面,讓更大、更富有、更安全的社會倒退回更小、更窮困、更暴力的社會,但從長期的總體趨勢來看,戰爭使人類更安全、更富庶。
這也是中國幾千年繞不出分裂統一這一循環的內在原因。
換言之,少數大戰代替了頻繁的小戰,一次短暫的劇痛代替了持久的小痛,官府這些“坐寇”代替了“流寇”,而前者對百姓的損害比前者小得多。用高效的官僚體系進行剝削,總比直接殺人越貨要強吧,而且無論是治理水患、挖掘運河、開拓文明的生存空間,小國寡民是永遠做不成這些事的,只有強大廣闊的帝國才能完成。
一路上,二人的話頭就沒停下來過,從戰爭的本質,到統一的可能性,趙無恤與孫武,一個是目光能看到兩千五百年后的“先知”,一個是五百年一出的戰略大師,世人所不能理解的東西,卻能在他們之間達成共識。趙無恤給孫武打開了一道窺見未來大勢的窗戶,而孫武恰恰能在戰略上將這些不可能變為可能。
這次在車上的對話,足以載入史冊。
不知不覺,他們已經渡過洙水,抵達邾國。
在洙泗的春風下,趙無恤意氣風發,他指著前方的城池里聚說道:”天下的重新安定,將從邾國開始,雖然難免會流血漂櫓,但還請先生,為我見證這一切!“
“孫武拭目以待!”
孫武現在已經不覺得鐵甲不合身了,在這里,他見識了新的裝備,接觸到一位年輕君主的勃勃野心,同時看到了一個新時代的曙光。
擦亮眼睛,好好看著這一切發生,這就是他能做的事情,也不知自己有生之年,能否看到結局呢?
他忐忑,忐忑新時代到來后,他熟悉的一切都將面目全非。他期待,期待陌生的挑戰,期待看到新鮮的事物。
孫子那顆已經寂滅的雄心,再度開始興奮地跳動,他的兵法,急需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