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變幻大王旗,用這句話來形容朝歌再合適不過。
曾幾何時,這里是東方世界的中心,大邑商封畿百里,制作粗糙卻昂揚的玄鳥雕塑和巨大的銅鼎一起拱衛這座殷都,直到它被周人征服,巍峨的高臺被墮毀,珍寶焚燒或埋藏于塵土之下,殷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這之后衛國、赤狄、范氏陸續成了這里的主人,直到六百年一個輪回,曾經在這座大邑里列為方國侯伯的嬴姓趙氏,又帶著玄鳥圖騰又回到了這里,占據了范氏建立的殿堂、廟宇。
趙氏占領朝歌至今已經六年,范氏在當地的統治本來就談不上好,厚斂重稅,隨著時間的流逝,朝歌人也就漸漸將他們忘掉了,僅剩一些世代服侍范氏的家臣一直念念不忘,趙無恤三月底進朝歌時,還遭到了一場未遂的行刺……
所幸有驚無險,羽林侍衛眉間赤很快就發現了異常,他一腳將刺客踢翻在地,搜出了他懷中暗藏的匕首。
雖然有驚無險,但還是讓趙氏家臣大為駭然,朝歌令成摶提議封鎖整個朝歌,大索三日,一定要把范氏余黨搜捕殆盡。
趙無恤卻拒絕了:“暗中索拿即可,不必興師動眾,那樣會讓朝歌城內的糧價物價劇增的,若百姓心存不滿,庇護亂黨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多。”
河東、河內與河南這三地居于天下的中心,好像鼎的三個足,是上古帝王們更迭建都的地方,建國各有數百年乃至上千年,這里土地狹小卻肥沃,人口最眾,所以當地民俗為小氣儉省,熟悉世故,想要得到他們的忠誠,并非易事。
所以消化一塊被征服的土地,至少需要一代人,十多年的時間,只能通過各種途徑潛移默化地來。趙無恤不求朝歌和河內的百姓像晉陽、溫縣那樣忠于自己,他甚至沒有將河內作為主要兵源地,而是當成糧倉,在鄴城發展起來之前,趙氏三分之一的糧食來自河內地區。
趙無恤來朝歌,還是為了巡視春耕情況。
不治國不知其難,糧食是讓國家、政府、軍隊運轉的必要前提,在這個靠天吃飯的時代,若是哪天河內來一場災荒,趙無恤的政權就得停頓。
計然是趙氏“計劃經濟”的總設計師,雖然他的策略看上去也沒有太出彩的地方:先減免百姓的賦稅,還富于民,再積極引導并獎勵農耕,扶持、救助遭遇天災的人民。讓百姓集中力量耕織,讓田野得到開墾,糧倉里堆滿糧食,百姓殷實富庶。但也不要讓百姓沒有事情做,荒費人力物力,這是他與任章那極端的”與民休息“矛盾的一點,計然主張用盡民力,創造更大的財富,歸政府調度。
打牢了物質基礎,才能讓軍隊有充足的準備和訓練,從而戰勝懈怠而無準備的敵國。歷史上,正是靠著計然之策,已經喪失戰斗力的越國才能逐漸恢復,完成了滅吳大業,也不知在少了計然后,南方的越王勾踐將如何翻盤……
這邊,趙無恤早早結束與齊國的戰事,迅速解散之前征召來運糧的河內、河北勞役,放他們回到土地上耕作,同時他的眼睛也曉有興致地看著韓鄭之間的角力。
鄭國,可不是衛國那樣的魚腩角色,弭兵之會后五十年的和平發展,七穆穩定合作的關系,讓鄭國重新走向興盛。它已經從“唯強是依”的歷史陰影下走了出來,開始奉行子產“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的獨立外交策略,在春秋末年的國際舞臺上比較活躍。
魯定公六年,鄭國滅掉楚的屬國許國,同年,周王子朝之亂,鄭國趁機伐周之六邑馮、滑、靡、負黍、狐人、闕外,打開了通往伊洛的大門。稍后又與齊、衛結盟,試圖擺脫晉國,宋國樂大心之亂時,他們奪取了隙地,筑城六座,雖然在趙氏贏得晉國內戰后,不得不歸還宋國,但竟再度虎口奪食,得到了上洛地區。
在齊、衛、宋幾次內亂和大戰越打越弱之際,鄭國卻不知不覺強大起來,他們最大的損失,也不過是孟諸之戰丟掉的一兩千兵卒而已。
趙無恤清楚地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晉國六卿內亂的決戰“鐵之戰”去年才結束,鄭國的運糧部隊都能逼得百戰之師的趙軍畏懼,還一度擊傷了趙鞅。鐵之役中,鄭軍失利,只是損失了“齊粟”,軍隊仍擁有一定實力,說明這時鄭國的軍隊十分強大。
這個蒸不爛,煮不熱,錘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連趙無恤也不想第一個去和他們硬碰硬,更別說一直作為三家里戰斗力墊底的韓氏了。
所以韓氏會在突襲成皋時被鄭國七穆里的年輕一輩將領子姚、子般擊敗,就不足為奇了。
“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誰讓汝等不遵從我的計劃行事。”段規驚艷絕倫的戰略謀劃,卻在韓軍戰術執行上遭到了可恥的失敗,導致韓氏尷尬地頓兵于成皋,趙無恤則帶著一絲幸災樂禍,聯想起歷史上韓氏滅鄭的“傲人”的戰績來。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于負黍。二十年,韓、趙、魏列為諸侯。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就在趙襄子輕松滅代,魏文侯輕松滅中山的同時,韓國卻和鄭國打的旗鼓相當,難分伯仲,多次被鄭擊敗,又折騰了幾十年,乘著鄭國內部混亂,又喪失了楚魏的庇護,韓國才滅鄭成功,那得是整整一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現如今,韓氏的人口、兵力和鄭國也差不多,除了先動手這點外,竟沒有太大的優勢,兩邊勢均力敵。
因為趙無恤沒有明確阻止,所以韓虎那一個軍的兵力,就這么在南燕駐扎下來了,不斷出兵攻擊鄭地,他們的糧食從大河上游運來,在棘津下船,也從附近的宋國、衛國購買。
鄭國在遭到攻擊后反應很迅速,名將游速很快就帶著與韓軍相當的兵力過來,雙方僵持對峙,在段規第一次攻擊成皋失敗后,反倒像是韓虎被鄭國拖住,無法集中兵力攻略自己想要的地盤。
整個四月份,東線無戰事,西線的韓軍則前赴后繼地猛攻成皋,損失了兩三千人,卻仍未拿下,只是差遣了一萬人將城池團團包圍,期待城內糧食耗盡。然而到了四月初的時候,鄭國的勞役也集中完畢,開始開赴前線時,韓氏就拖不下去了。
正所謂”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韓氏為了此戰志在必得,大肆征召上黨、河內的勞役,耽誤了春耕,如今人心思歸,軍中不穩,倘若鄭人的援軍抵達,配合成皋守軍內外夾擊,只怕又要敗上一場。
思前想后,韓虎咬了咬牙,不得已,便派人向魏氏、趙氏求援,甚至還邀請宋國來相助,韓氏此舉,大有將此戰演變成一場諸侯大戰的態勢……
然而魏氏那邊本來就對韓氏貿然攻鄭,耽擱了明年對秦作戰的做法十分不滿,越過趙韓攻鄭對于他們而言沒有絲毫益處。他們干脆地拒絕了韓氏的求援,借口秦、鄭是盟國,為了防止秦國助鄭,他們必須好好看住晉國的西大門。
至于宋國,作為鄭國的傳統仇敵,自然滿口答應,只是樂執政膽子小,還是派人先來跟趙氏通氣。
趙氏自己這邊,竟也有人對于攻鄭迫不及待。
趙無恤麾下身份最為尊貴,但職權也最為模糊,只是作為招賢納士吉祥物的楚平王之孫王孫勝這次沒有絲毫猶豫,當即出來請戰道:“趙韓宋三方瓜分鄭國,墮其國都,屠其人民,夷滅其社稷,趙氏聲威便能遠達荊楚,威懾吳越!臣請為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