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在細細看過之后,卻沒有立即傳閱下去,這些國書帶給了他太多太多的震驚,他似乎已經開始在謀劃這件事會產生的影響了,顯然,這位尚書省的侍郎似乎感覺到今日之事所誕生的深遠影響,因而此刻,他還在慢慢地消化。
良久,他捋著胡須,卻只是莞爾一笑,這分明是一種故作輕松的樣子,因為在這假意的輕松背后,想必有更深沉的考量。
他和崔詧的表情已經足以讓所有人為之動容,因為這本就早有預料的國書,卻給兩位宰輔帶來了太多豐富的表情,這本就是一件破天荒的事。
豈是但凡是國書,這種東西往往都是事先布置好了的,朝廷內部也早有預判,比如與吐蕃、新羅的國書交換,往往里頭的內容都不會有什么新意,無非就是大家相互客氣一下,也就僅此而已了,畢竟現實中的關系都是擺在臺面的,很難會有什么改變。
所以在朝廷送去突厥的國書的時候,大家就已經預料到突厥人會說什么,用什么用語,今年大漠里災害并不頻繁,算是穩定,而關內呢,卻是接二連三的發生叛亂,所以可以預料到,突厥人今年的國書應當會放肆一些,即便是秦少游去維護了關系,那么至多也就是多用一些敬稱而已。
雖然朝廷將長公主下嫁了過去,不過這想必是于事無補的,因為雙方考量都是各自的國力,根據自己力量的不同來選擇自己理所應當的地位。
但凡是朝中的老油條,其實都深諳這些東西,國書就是走形式的東西罷了,難道還能玩出花樣來?
只是……崔詧和狄仁杰的不尋常卻是讓人不禁有些傻眼,大家都是不知這是什么緣故。
國書終于落在了王方慶的手里。
王方慶心里震怒,他萬萬想不到,臨淄王今日居然受此大辱,這讓他的心里更加焦慮不安,廬陵王入京。崔詧和狄仁杰等人的當頭一棒,再加上陛下的突然動手,這都讓他意識到臨淄王和自己有些不妙了,他假意平靜地打開了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行字:“突厥國主阿史那.骨篤祿遙拜天可汗……大周皇帝陛下……”
遙拜二字,身段顯得很低,這顯然已經是自降身價,把自己混為新羅等國的地位了,要知道新羅人之所以如此卑躬屈膝。是因為他們一直被百濟人虎視眈眈,幾次百濟人侵略新羅,都是大唐出兵為他們解圍,新羅國主自此便將國家的安危依附在了大周手里,從不敢忤逆大周朝廷。
可是突厥和大周……可是死仇啊,突厥雖然曾在太宗皇帝時一度臣服,可是很快就重新崛起,并且對大周的邊境進行再三的騷擾,雙方的關系一向是勢同水火,況且突厥人已經趁著大周的內亂。日漸強盛,這幾年早已不將大周放在眼里,而屢屢進犯,今日倒是破了天荒,居然在國書上用了遙拜二字。
可是王方慶的心思卻是一丁點都沒有放在這兩個字上頭,因為真正讓他驚恐的卻是這遙拜后面的三個字——天可汗……
這對于許多人來說,實在是一個久遠的記憶。
想當年,就在貞觀年間的時候,那時的大唐國力盛極一時,太宗皇帝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甚至可能還包括印度用兵的勝利。這些勝利除了奠定了唐朝的基業。更為恐怖的是。當時的唐軍橫掃陰山,出擊定襄,痛殲突厥,活捉頡利可汗。也是唐朝歷史上拓邊戰爭中最輝煌的勝利。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自此之后,天下臣服,北至陰山,南至天竺,西至波斯,東至新羅。天下莫不歸心臣服,天下數百部族,紛紛成為了大唐的附庸,于是一個比之皇帝更為尊貴的稱號隨之而起——天可汗。
這小小的三個字,所代表的意義卻是非同凡響,想想看,當年隋朝的楊家被奪了天下,可是有誰對楊家有過一絲的懷戀?可是李氏失國,武則天篡位,這天下的心里卻都向著李氏,這其中最至關重要的原因,只怕就是李氏當年給予了天下官民百姓太多太多的榮耀,而這些輝煌的記憶讓所有人都揮之不去,其實何止是關內,即便是關外,也大抵都是如此,關外的異族,許多人接受王化之后紛紛改為漢姓,這些人絕不會有人姓武,也不會有人姓楊姓司馬,基本上所有人都選擇了李姓,乃至于這關塞之外,姓李的比狗還要多,以至于到了大唐覆滅的時候,無數自稱姓李的異族紛紛入關,稱王稱霸。
只是到了而今,隨著武則天的登基,尤其是朝廷在軍事上的碌碌無為,許多藩屬都已經失去了掌控,尤其是突厥人的重新崛起之后,朝廷幾乎失去了單于都護府,高句麗覆滅之后,近來又興起了渤海國,便是東北一線的北庭都護府也開始變得岌岌可危,南方的南詔國日益開始強盛,安南都護府形同虛設。
武則天的登基,使得整個朝廷開始分化,許多的力量都用于內耗,以至于朝廷對外的影響力一步步的萎縮,而這種萎縮就等于是大周放棄了貞觀年間所有對外政策,也使得各處邊關開始變得不再穩固。
自此之后,自然再沒有人稱呼皇帝為天可汗了,也讓天下的百姓開始有了諸多的失落。
龐大的帝國萎縮了,而這一切……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女人帶來的,李家能有這么大的號召力,討武能夠成為主流,只怕與這三個字也是息息相關。
王方慶的臉色徹底變了。
他終于知道,為何陛下說這就是天大的功勞。
天可汗三個字雖然是一種表面上的臣服,可是這種臣服,對于任何人來說,都具有無窮的魔力。急需要這三個字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你們不是認為女人不能治天下嗎?你們不是說朕軟弱嗎?可是朕現在開創出來的,就是貞觀年間一般的功業,你們誰敢不服?
而對于文武百官來說,他們似乎又撿起了從前的那種榮光,那種真正的四海之地莫非王土的感覺,即便再沒心沒肺的人,只怕也不能罔顧這種貞觀年間所帶來的榮耀,而這種榮耀如今卻又出現了。
對于尋常的百姓,這些對他們來說,固然只是津津樂道的談資,可是與天可汗一道的談資里,必定會參雜著吾皇圣明之類的話語,畢竟,這個稱號,乃是貞觀的專有,而如今,卻又多了一個人與太宗皇帝共享。
你若是否認當今,就是否認太宗皇帝。
太需要這樣的東西來穩固自己了,這東西,本來對于她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如今卻是夢想成真。
王方慶繼續翻閱下去,其他的國書來自于各部,有契丹部……契丹部……想到契丹部,王方慶不由苦笑,這個部族不是基本上已被滅了嗎?不過想必……這部族里就算只有一個人,那秦少游也能逼迫他們‘上書’吧。
除此之外,還有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奚諸部,這些部族都是草原上頗有實力的部族,如今他們的國書里,其用語比之突厥汗骨篤祿更加恭敬了一些的,稱謂上除了恭稱為天可汗之外,便是上表稱臣,誓言永不相叛。
王方慶的呼吸開始加重,他的臉色黑得嚇人。
一切都明白了。
秦少游帶著他的部眾出塞,歷經風霜,立下這天大的功勞,如今他們回到了國內,結果呢……結果卻是有御史直接拿住了幾個功臣,御史……固然清貴,可是和這些人功臣們一比,又算得了什么?說句難聽的話,那蘇靜在陛下的眼里,現在怕是連給那個王二提鞋都不配。
這也難怪秦少游敢去捉拿蘇靜,也難怪臨淄王咄咄逼人,非要懲處秦少游,而陛下盛怒之下,直接給了臨淄王一個耳光。
陛下已經無所顧忌了,因為這些國書只要頒布天下,天下人只會盛贊陛下圣明,而若是懲治秦少游,呵……這樣一個大功臣居然都受到了處罰,接下來,會有多少流言蜚語呢?
文武百官,又有誰再敢要求追究秦少游的過失。
這秦少游怕是早料到如此,也早就挖好了一個陷阱,專等著臨淄王殿下跳下去。
王方慶只是苦笑,他居然發現,此時的自己竟是無言以對。
他默默地將這些國書繼續地傳遞下去。一個又一個人拿起了國書,又隨即露出了驚駭的表情,等他們放下國書時,也依舊都是沉默。
繼續是雙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