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02章 營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笑傲香江

  王京心里默默計算了一下大陸真的發展起來,會有多少人能夠成為香港電影的潛在消費人群,最后得出的數字把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這個市場要是真正開發出來,比整個東、南亞市場加在一起都要龐大,這些年香港電影人削尖腦袋往好萊塢鉆,還不是就因為北美那龐大的電影市場。

  要是大陸市場能夠做到北美市場哪怕只是一半的規模,也是一根粗得不能再粗的大腿了。

  看到王京一副意動的表情,林夕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別做夢了,大陸電影市場要發展起來,至少也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你還是先專心顧好眼下吧!”

  “好啊,那我們就是說說眼下,《青蛙王子》的后期剪輯已經做完了,什么時候能安排上映?”

  王京是個很現實的家伙,在知道大陸市場還只是一個不知要多少年才能變成現實的大餅之后,他果斷地放棄了遺憾,認真的和林夕談論起了自己電影上映的事情。

  “最近這兩個月的檔期都排滿了,再說吧。”看得出林夕對這件事并不上心,隨便一兩句話就把這件事應付了過去。

  林夕不急,但是王京卻很著急。

  “不是吧?我之前問過岑經理,最近這兩個月好像沒什么特別值得一提的片子上映,把我這部電影插進去應該沒什么問題啊!”

  “誰說沒有重磅的電影上映?《少林寺》就定檔在這個月,然后接下來還有許鞍樺導演的《投奔怒海》,再把你這部放進去,三部電影自相殘殺有意思?”

  “你確定這兩部電影上映能賣座?”王京一臉懷疑地看著林夕,“《投奔怒海》我也就忍了,畢竟是青鳥影業投資拍的,也算是自己人,可《少林寺》你也這么重視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吧?這部電影雖然不錯,但你別忘了它是大陸拍的,你覺得會有多少香港觀眾買賬?”

  “恰恰相反,你說這個問題正好是這部電影的優勢。試想一下,一部本身質量不錯的電影,再加上大陸在香港上映的第一部電影這樣的噱頭,你覺得香港觀眾會不會被吸引?”

  林夕的反問讓王京有些啞口無言,盡管他心里也認同林夕這番話,但總感覺林夕這么做似乎還有其他的目的。

  “不相信我們可以打個賭,我賭《少林寺》的票房都能超過一千五百萬,要是輸了我給你道歉,以后你電影的檔期可以隨便挑!”

  這么優厚的條件,把王京都嚇了一跳。

  “那要是我輸了呢?”

  “要是你輸了,那以后你所有電影的檔期都我說了算,你不準有任何的意見!”林夕說完挑釁似的看了王京一眼,“怎么樣,敢賭嗎?”

  王京被林夕這么一激,毫不猶豫的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賭就賭,我就不信這次你能贏!”

  剛立下賭約的時候,王京還覺得自己這次可以穩贏,但是一星期之后他就發現事情的發展已經完全脫離了預想的軌跡。

  在安排旗下影院經理看過樣片之后,《少林寺》往下拍片的阻力立刻就少了很多。

  為了給外界造成一個“不情不愿”的假象,東方院線只安排了十六家影院上映這部電影,并且在影片上映前也沒有進行太多的宣傳。

  這種刻意的“低調”同時也迷惑住了作為競爭對手的嘉禾跟金公主,兩部都覺得林夕是出于無奈才上檔這部電影,所以干脆就在這件事上推波助瀾,暗中買通媒體把消息散布出去。

  時值中英兩國正要對香港未來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之際,任何有關于大陸方面的消息都能跳動香港市民的敏感神經,即將上映的《少林寺》當然也不例外。

  大部分的香港市民對大陸電影的印象一直都還停留在樣板戲上,驟然間聽說大陸拍了一部功夫片要在香港上映,不禁倍感好奇。

  盡管媒體一致看衰這部電影的票房,甚至有的報紙直接預言這部電影將會撲街,但偏偏就是這樣一部讓媒體很不屑的電影,卻成了很多普通人茶余飯后熱議的談資。

  很快,林樹在《明報》的專欄上也談到了《少林寺》。

  “我向大家鄭重的推薦這部電影,并不是因為上映這部電影的東方院線是林夕的產業,而作為林夕的父親我應該就要幫他打,不是這樣的。實際上在看到這部電影樣片之前,我心里也和很多人一樣有遲疑,擔心這是一部帶著某種政治目的的電影,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這是一部很純粹的商業電影,而且這部電影在這之前已經在大陸上映,并且取得了轟動性的成功。”

  “有人就說了,這部電影能在大陸取得那樣的成功,主要還是因為大陸電影市場之前一直都缺少這類以娛樂大眾為主導的電影,而香港一直都不缺少這類型的電影,這一點我不否認。對于大陸觀眾而言,《少林寺》就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但對于香港觀眾而言,《少林寺》又不僅僅只是一部簡單的商業片。”

  “要觀察一個國家的政治意識形態變化,文化藝術作品是一個很好的風向標。在政治氛圍緊張,思想被禁錮的時代,文化藝術作品就會呈現出單調、統一的形態,而在政治氛圍寬松,思想得到解放的時代,文化藝術作品就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

  “《少林寺》作為第一部被引進香港上映的大陸電影,香港觀眾實際上是可以通過這部電影,管中窺豹的體會到大陸近年來一些的變化。因為只有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經濟得到一定發展的情況下,《少林寺》這樣的電影才有可能會被拍攝出來并且大受歡迎。”

  “在我前段時間有關于北上見聞的文章里就曾多次提到,大陸政府現在越來越重視在經濟領域的作為,只是受限于體制的原因,改革還需要一步一步的進行,但是大的方向是在朝著發展經濟的方向努力,現在《少林寺》也可以給大家提供這方面的參考借鑒。”

  “在大陸中央政府收回香港的決定不可動搖的前提下,香港未來的命運實際上已經和大陸緊緊聯系在一起。試想一下,如果大陸以后出現更多像《少林寺》這樣的商業電影,是否也就意味著大陸的經濟將會變得更加有活力,大陸政府朝著經濟方面的改革會越發堅定?大陸經濟越往前發展,收回香港之后改變香港現有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小,我想這才是大不多數香港人所期待的結果。”

  林樹的文章論述很好的抓住了香港人當下最關心的問題,并且用《少林寺》向大家證明了一個比較樂觀的結果,這對正處在焦慮中的香港人無疑是一劑強心劑。

  為了驗證林樹觀點的正確性,或者說是為了尋找一個對未來信心安定的理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即將上映的《少林寺》,甚至已經有人按耐不住,開始打聽起預售票的日期。

  面對觀眾日益高漲的購票熱情,東方院線方面只不過是把預售電影票的日期往前提前了一天,但是放映場次和規模都沒有變化,依舊是十六家影院上映。

  那些沒有被安排到放映計劃的影院經理,出于自身業績的考慮,都紛紛向總部要求增加放映規模,至少要把自己負責的院線也安排到放映計劃當中。

  這些要求通過岑健勛反饋到林夕那里,然后全部都被駁回。

  岑健勛被這些院線經理整天電話訴苦折磨得不行,又硬著頭皮向林夕提了一次擴大放映規模的建議,結果還是被林夕拒絕。

  當然為了安撫手下人的情緒,林夕這次也做了一些讓步,比如說同意讓各家院線輪番上映《少林寺》,但是總的上映數量依舊為十六家,多一家都不行。

  岑健勛對此感到非常不解,既然觀眾有很強的意愿來觀看這部電影,為什么非要控制數量把部分觀眾拒之門外呢?

  林夕只回答了“奇貨可居”四個字,剩下的都丟給岑健勛自己去琢磨。

  實際上林夕這次所采取的做法,正是后世經常被商家所采用的饑.渴營銷。

  因為林樹的那篇文章,大家對這部電影《少林寺》的興趣已經不僅僅只局限于獵奇,更多人是懷著對香港未來前途命運的不確定,把這部電影當成了了解大陸的一個窗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擴大上映規模,不僅會被人質疑林夕、林樹父子在演雙簧,而且一下子就滿足大部分人的觀影需求,很快就會削弱后續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好奇心。

  這樣電影在經歷最開始一段時間的火爆之后,后續票房就會像坐過山車一樣急速下滑。而林夕限制上映規模,就是要讓大家的這種好奇心不能一下子得到充分的滿足,這樣就可以一直吊著那些還沒有觀看這部電影觀眾的胃口,達到持續地吸引觀眾買票進場。

  只要單場上座率一直可以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電影就一直不用下檔,放映規模縮減帶來的損失完全可以通過增加放映周期來實現,最后票房只會更多。

  更可況林夕還要借著這部電影,讓香港觀眾對影片男主角建立一個初步的印象,影片上映時間越長,對于這個目標的實現就越有利。R1152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