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4章 徹底火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笑傲香江

  客廳里靜悄悄的,倪誆、倪振父子以及弈舒都緊盯著面前的收音機。

  “叫你小子平時多學點東西,你就是不聽,這東西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來了,這是一張地圖!”

  為《盜墓筆記》中的“三叔”配音的是商臺資深配音演員陳曙光,他這一句臺詞剛結束,緊接旁白就提示第一集結束。

  這就完了?

  很多正在收聽節目的聽眾腦子里不約而同的冒出了這樣的想法,正在興頭上就這么戛然而止,吊人胃口的嫌疑也太明顯了一些。

  有性急的聽眾已經按捺不住要給商臺打電話抗議,一個小時的節目時長太短,每天就播一集根本都不夠聽!

  就連倪振也覺得《盜墓筆記》第一集的內容有些短,可當他意猶未盡地將注意力從電臺節目轉回到身邊時,卻發現父親倪誆臉色陰沉著,而姑姑弈舒則皺皺眉,似乎是遇到了什么難事。

  倪振本來想說這廣播劇主角的聲音有些耳熟,但最終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那個……我先回房去睡了。”

  話音剛落,弈舒也跟著站了起來。

  “時間不早了,我也該走了。”

  見倪誆坐著沒什么反應,倪振趕緊接口說:“姑姑,我送你!”

  送弈舒到門口,對方突然轉過身來,拍拍倪振的肩膀。

  “阿振,你得多努力了!”

  說完這話弈舒就走了,只留下倪振有些莫名其妙的站在門口。

  這還不算完,返回客廳后,倪誆又把他給叫住。

  “你準備一下,過段時間我就把你送到國外去,要是學不出什么名堂,你就永遠別回來了!”

  這突如其來的決定把倪振給驚呆了,再看倪誆臉上嚴肅的表情,他才確定這不是開玩笑。

  出國讀書沒什么,倪振自己本身也有這方面的意愿,只是他想不通倪誆為什么會這么突然做出這個決定,直到第二天在學校里偶然間看到一份報紙,他才徹底的明白過來。

  可笑的是,看到這份報紙前,倪振還和同學熱烈的討論《盜墓筆記》的劇情,全然不知這部廣播劇的作者就是之前在餐廳里那個被他鄙視過的林夕。

  一想到自己曾經大言不慚的讓對方記住自己名字,還說等著他來報復,倪振就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聯系到昨晚父親倪誆的言行,倪振突然意識到自己出國留學的生活可能并不會想想象中那么輕松。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個該死的林夕!

  倪振此時此刻的心情,也代表很多香港媒體的心聲。

  在過去這一晚上,香港大部分報紙的主編基本都是在熬夜加班中度過,很多已經送到印刷廠的報紙樣刊又被緊急撤回,所有關于林夕以及《盜墓筆記》的新聞消息都被要求重寫。

  在收聽了《盜墓筆記》第一集的內容之后,傻子都知道這部廣播劇大火的勢頭已經無法阻擋,再在對其妄加揣測、質疑只會得罪更多喜歡這部廣播劇的聽眾,這可是犯眾怒的事情,沒有哪家媒體愿意去承擔后果。

  而相比起其他媒體的手忙腳亂,《明報》這邊就顯得從容許多。

  前面所有和《盜墓筆記》相關的稿件都被金鏞按下不發,所以在外界看來,《明報》一直都沒有對此事表態,而《明報》的態度,自然也就代表了金鏞的態度。

  作為《明報》副主編,董橋對這個結果倒是樂見其成,雖然他在金鏞面前曾極力撇清自己和林樹父子的關系,但因為馬芳蹤的緣故,實際上他也和林樹、林夕父子站在一條線上。

  這種關系雖然還談不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至少在金鏞眼里,董橋是可以和林樹父子說得上話的人,這就足夠了。

  昨晚收聽完《盜墓筆記》第一集后,董橋整晚都沒怎么合眼,就在等金鏞的電話。

  金鏞卻是好耐性,盡管他和董橋一樣看好《盜墓筆記》的前景,但卻硬是忍到了第二天早上才給董橋傳了一張字條。

  董橋先生:

  本報有意連載《盜墓筆記》,先全權委托你與制作方接觸,若有不便,請盡快向我說明!

  語氣依舊客氣,但態度卻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

  董橋看過字條之后揉了揉臉,讓自己看上去精神了一些,接著才拿起電話,按下一個熟悉的號碼撥了出去。

  就在董橋通過電話和馬芳蹤交涉的同時,《東方日報》的總編徐季新也正在當面向老板馬延昆匯報這件事。

  馬延坤才三十歲不到就成為了《東方日報》的掌門人,比起《明報》的金鏞、《星島日報》的胡嫻只能說是小字輩,當然他能做到現在這個位置并不是他能力多么出眾,而是因為《東方日報》的兩位創始人,馬延坤的父親馬昔如和叔叔馬惜珍兩年前因為涉嫌販.毒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緝,齊齊跑路去了臺灣,年紀輕輕的馬延坤只有趕鴨子上架坐上了這個位置上。

  整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香港有三大潮州幫海.洛因大亨,分別是綽號“白.粉馬”的馬惜如、他弟弟“金馬”馬惜珍,以及綽號“跛豪”的吳錫豪。

  馬家兄弟占其中兩席,更是黑幫四大家族之一,其實力可見一般,而《東方日報》在創立之初也是為了方便馬家兄弟洗黑錢,同時也方便傳遞毒.品消息,所以有部份港人都將《東方日報》稱為“白.粉報”,而馬氏后人亦被統稱為“白.粉馬”。

  當然從馬延坤這一始,馬家實際上和香港黑.幫勢力已經沒有太多的牽扯,這也是馬延坤兩位長輩被香港廉政公署列為大毒梟通緝,自己卻能夠安然無恙的呆在香港,甚至還繼承了家族在明面上的這些產業的原因。

  馬延坤接掌《東方日報》以來,報紙的銷量一直都在穩中有升,這固然和他已經“洗白”的身份有很大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知人善任。

  馬延坤知道自己年輕又沒什么經驗,所以就非常器重徐季新這些有報社經營能力的手下,基本上對有利于報社發展的建議,他都是從善如流,基本上很少插手報社具體的經營事務,自己更多則是炒炒股票,賭,日子過得十分逍遙。

  今天要不是徐季新早上就給他打電話,這個時間點他根本都不會出現在報社。

  馬延坤聽完徐季新的匯報之后也來興趣,瞇著眼睛問道:“那個廣播劇真有你說的那么火?”

  徐季新扶了扶眼鏡,回答說:“今早我約談了好個昨晚收聽過這個廣播劇的員工,其中十個人有九個都說被這個故事給吸引住了,明晚一定會準時收聽,我們的記者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普通的市民,我想這會兒商臺的電話估計已經被打爆了。”

  “比《絕代雙驕》還要火?”馬延坤不確定的問了一句。

  “《絕代雙驕》確實是當前難得一見的武俠佳作,但一來寫武俠的作者很多,武俠小說作品也很多,讀者的喜好或多或少都會被分散,但是《盜墓筆記》不一樣,本身這種探險加盜墓的題材就很少見,再加上作者又是一個即擅長講故事的人,讀者很難不被吸引。”

  徐季新對《盜墓筆記》評價如此之高,讓馬延坤也不覺有些側目。

  “行了,你就直接告訴我,出多少錢可以讓作者同意將這部小說拿到我們報紙上連載,只要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出人意料的是,馬延坤的表態不僅沒有讓徐季新感到高興,反而讓他臉上更多出一些擔憂。

  《絕代雙驕》選擇在《東方日報》上連載,實際上是《東方日報》撿了一個大便宜,如果當初《明報》沒有拒絕連載,這樣的好事肯定落不到《東方日報》頭上。

  《盜墓筆記》雖然是出自林夕之手,但誰都不確定這背后有沒有林樹的影子,而且現在他們父子既不缺錢也不缺名氣,《東方日報》想要拿下連載版權,至少要付出比《盜墓筆記》高出幾倍的價格。

  關鍵是這一次不止《東方日報》盯上這一塊,眾多競爭對手此刻恐怕都在擠破頭皮的想辦法要說服林樹林夕父子,即便是馬延坤已經明確表態錢不是問題,但徐季新還是覺得勝負難料!

  (蝌蚪就是青蛙,青蛙就是蝌蚪,唯一不同是蝌蚪有尾巴,而既然用了這個筆名,大家也就不用擔心蝌蚪會再變成青蛙,老書會抽空繼續寫,但主要是以這邊為主!繼續求、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