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七百一十一 水至清則無魚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之召喚猛將

  劉辯為什么決定任命七個顧命大臣,而不是八個或者六個呢?

  答案很簡單,單數可以避免出現兩派爭執,僵持不下的局面,以免貽誤了軍機大事。七個人無論怎么站隊,都會分出多寡,少數服從多數。

  劉辯在太極殿高高端坐,掃了腳下的文武百官一眼,朗聲道:“朕現在委任七位顧命大臣,在朕御駕南征的這段時間,輔佐太子,主持朝政。朕在含元殿給你們專門設置一個‘軍機內閣’,凡有軍國大事不能迅速決斷之時,便閉門商議,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臣等遵旨!”

  在陸康、劉基的帶領下,滿朝文武百官一起抱著笏板領諾。

  “朕現在開始任命顧命大臣。”劉辯目光如炬,高聲下詔,“第一位,司徒陸康!”

  陸康乃是江東世族領袖,又是文武百官之首,而且是年近七十的老者,又有從龍之功,在劉辯早期獻糧獻錢,出人出力,大力舉薦人才。劉辯雖然知道陸康的存在會滋生武如意的野望,但無論如何也不能駁了陸康的面子,那樣將會讓整個江東士族感到心寒,讓滿朝文武覺得皇帝不能做到賞罰分明,心胸狹窄。

  而且劉辯對于陸康的人品還算信任,雖然愈老愈辣,但總體來說是一位正直的老臣。也許在他的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讓陸家興旺輝煌,最多也就是把武如意扶上皇后之位,而不是幫武如意覬覦皇帝的寶座。若陸康知道自己的這位養孫女在歷史上曾經做過皇帝,只怕能把老頭給嚇個半死!

  劉辯甚至覺得倘若有一天自己提前去世了,武如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準備篡位登基,陸康一定會跳出來阻止她。

  因為每個人都有底線,每個人都要臉面,每個人都注重死后的聲譽。對于陸康來說,最大的底線就是扶武如意為后,再向前一步就會逾越陸康的雷池。而陸康兩朝元老,三公之首的身份也容不得被武如意玷污。在死后背上亂臣賊子的名聲,畢竟呂雉死后,呂氏滅族的歷史還不曾遠去。

  陸康并不意外,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顧命大臣也必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當即手捧笏板。向前一步作揖領旨:“老臣領命,必然竭力輔佐太子,保證國事太平!”

  劉辯微微頷首,繼續高聲道:“第二位顧命大臣——左丞相荀文若!”

  “臣遵旨!”荀彧自信從容的向前一步,躬身奉詔。

  作為早期的從龍之臣。潁川的望族,從基層官員一步步爬上來,為人謙遜,忠心耿耿。既能治理國家,又能出謀劃策的荀彧實在顧命大臣的最佳人選。

  “第三位顧命大臣——兵部尚書劉基!”劉辯目光凝重,中氣十足的吐出了第三個人的名字。

  作為最早的頂級謀士,作為劉辯曾經的授業老師,運籌帷幄的劉基可以幫助劉辯分析天下大局,掌控局勢,還可以制衡朝堂。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風波。無論從個人能力來看,還是從地位來看,顧命大臣都不能少了兵部尚書劉伯溫。

  “臣遵旨,定當庶竭駑鈍,輔佐太子!”劉伯溫向前一步,作揖領命。

  劉辯繼續做出任命:“第四位顧命大臣——戶部尚書糜竺!”

  為何是糜竺?作為徐州幫士族的領袖,又是皇親國舅,而且掌控整個大漢的錢糧物資,糜竺的地位永遠不容忽視。而且徐州的糜家門客萬人,良田遍布徐州北部。論經濟實力猶在陸家之上,即便如陸康、孔融、劉基等當朝巨頭也是對糜竺恭敬三分。

  此外,劉辯發現那日顧雍出來準備推武如意上位的時候,糜竺一直到最后才站了出來。這說明糜竺并不太甘心看著陸家坐大。只是陸家人才輩出,糜家一時間無法抗衡罷了。委任糜竺為顧命大臣,也可以壓制朝堂上的江東世家,避免自己不在京城的時候搞風搞雨。

  比起陸康的胸有成竹,糜竺有些意外,當即誠惶誠恐的上前幾步。長揖到地:“微臣謹遵圣諭,誓死輔佐太子,不讓朝中出現半點波瀾。”

  “第五位顧命大臣——刑部尚書狄仁杰!”劉辯朝狄仁杰指了指,肅聲宣昭。

  狄仁杰執掌刑部,負責管理地方,凡是江東士族鬧事,都會落到狄仁杰手中。而且狄仁杰機敏睿智,剛正不阿,自然也是顧命大臣的上上之選。

  “臣遵旨!”狄仁杰一臉平靜,向前一步,干凈利落的領命。

  “第六位顧命大臣——撫軍中郎將孟珙!”劉辯目光掃到武將一排,召喚孟珙出列。

  顧命大臣肯定不能只有文官,需要文武搭配才行,雖然孟珙品級較低,但身為京畿衛戍區最高武將,比起學部、農部、醫部這些六部尚書來,孟珙自然更有資格當選。

  一身朱紅色武將袍,頭戴甲胄的孟珙昂首闊步出列,捧著笏板施禮:“微臣謹遵圣諭,一定竭盡全力,保障江東安寧!”

  這樣一來,七個顧命大臣已經定下了六個,剩下最有資格當選的自然首推三公之一的孔融,其他有資格入選的還有農部尚書徐光啟、學部尚書顧雍,以及工部尚書何珅,還有剛剛從署理轉正的醫部尚書步騭。

  但孔融感覺情形有點不妙,滿朝之中論資格與地位,自己僅次于陸康,若是天子打算讓自己擔任顧命大臣的話,只怕早就召喚自己出列了吧?

  “莫非陛下惱怒我與陸康走的太近?”已經年近五十歲的孔融在心中暗自揣摩,心中有些惴惴不安,“可是推德妃為皇后也沒錯啊?老朽實在找不出來后宮中誰更比德妃有資格為后!”

  劉辯目光從孔融身上掠過,緩緩落到了圓滾滾,胖乎乎的何珅身上:“最后一位顧命大臣——工部尚書何珅!”

  何珅兩條眉毛一挑,一雙金魚眼快速的眨了幾下,緊走幾步來到大殿中央:“謝陛下器重,臣一定誓死效忠陛下,陛下指到哪里臣打到哪里!”

  前面的六位顧命大臣沒有太大的爭議,論人脈論地位論資歷論貢獻,都能服眾。而何珅則差了一些,與許多正直清廉的大臣們尿不到一個壺里,總是給人留下一個阿諛奉承,投機取巧的感覺。

  但劉辯任用何珅有自己地目的,一來何珅是何太后的傳聲筒,能夠幫助何太后了解朝廷上發生的事情,及時掌控后宮,不讓武如意翻起浪花。二來何珅這個人比較圓滑,關鍵時刻能出來和稀泥背黑鍋,把死水給攪合。而且步騭、步練師兄妹都是何珅提攜起來的,有步騭的鼎立支持,何珅也能在顧命大臣中站穩腳跟。

  雖然何珅的缺點同樣鮮明,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他犯錯,在錦衣衛的嚴密監督下,還沒發現何珅貪贓的蛛絲馬跡。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在朝堂上也是一樣,用人一看其長處,二看對自己有沒有用處。再說這只是一個短期的顧命內閣,最多也就維持一年的時間,并不是自己的托孤大臣,用何珅也沒什么閃失。

  不過,劉辯也知道讓三公之一的孔融落選有點不太好看,所以就把前往臺灣頒布圣旨的魯肅排除在了顧命大臣之外,算是給孔融一個安慰,給他一個臺階,畢竟位高權重的吏部尚書也陪著落選了。

  看到孔融臉色難看,劉辯笑笑:“孔司空既要擔任司空之職,還要兼職禮部,公務繁忙。這顧命內閣就不勞煩你了,好好保重身體吧!”

  聽了天子的話,孔融的臉色好轉了一些,順著臺階就下來了:“顧命多是一些軍政大事,老臣對軍事一竅不通,就不尸位素餐了!”

  任命完了七位顧命大臣,劉辯招呼御案旁邊六歲的兒子劉齊出列,正色叮囑道:“朕不在金陵的這段時間,軍機大事由七位顧命大臣來決斷,你依舊要每日來早朝聽政,磨礪自己,不可懈怠,要多聽多學多問。”

  “孩兒謹遵父皇圣諭!”六歲的劉齊穿著太子服,稚聲嫩氣的答應一聲。

  就在這時,佇立在劉辯旁邊的賢妃穆桂英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妾有本啟奏!”

  自從前年李世民跨海偷襲金陵,穆桂英幫著防御之后,劉辯傳下圣旨,允許穆桂英入朝參議軍事。但參議軍事與參議朝政不同,穆桂英只是在有軍國大事傳到金陵的時候才會來太極殿旁聽軍事計劃,發表自己的看法,平日里太平無事的時候也是不敢登朝。而且穆桂英也非常謹慎,在朝堂上的時候支隊軍事發表看法,對政事充耳不聞,一言不發。

  穆桂英突然在這時候站了出來,劉辯用腳趾頭都能猜到穆桂英想什么,有些為難的道:“愛妃有什么本?直說無妨!”

  穆桂英態度堅定的道:“陛下,臣妾請求隨御駕南征交州,保家衛國,請陛下成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