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這么龐大數量的鐵疙瘩送到戰場上面,全部靠坦克行進,這是不可能的,從美國的腹地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溫哥華,最少是四五千公里的距離,即便放在后世,20世紀的十年代,坦克的長途奔襲,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別說超過5000公里,就算是超過2000公里的奔襲,都非常少見,長期的奔襲會讓機械破損,最終功虧一簣。(.有.)(.意.)(.思.)(.書.)(.院.)
20世紀末機械水平,都無法支撐如此規模的長途奔襲,更別說這個時代的美國,美國人用盡了努力,盡可能的把坦克行進的范圍減小,整個中部大鐵路,包括加拿大方面,都被美國人征用了,足足用了12天的時間,美國完成了1.2萬輛的坦克,從美國腹地轉移到溫哥華區域,超過數千公里的龐大旅程,數百萬噸的重量,單單坦克本身,可能只有幾十萬噸,可是坦克不單單是本身就可以了,武器裝備,備用物資,甚至是人員,在這些全部運過來,耗費的運力是龐大,甚至一度的影響到了整個美國運輸網絡,一些地方的原材料和物資出現了問題,甚至影響到了美國的經濟結構。
美國國內的鐵路網非常的龐大,可是單純一次調動力量,在一個區域之中,向另外一個區域,這考驗的不是整體的運力,而是一個鐵路網最小運力的極限,這一點,美國鐵路網跟中國相比,差的太遠了,一些地方甚至是復線,車輛的密度也不夠,前者是因為美國的鐵路已經空置了,一部分老舊鐵路還在拆除的名單之中,后者,則是因為,運行圖的關系,美國的運行圖還處于比較稀疏的階段,一輛列車跟另外一列列車,相互之間的距離,最少也在40分鐘以上,大部分都在一個小時以上。
鐵路運行圖,是鐵路安全運行的基礎,他的密集程度,代表著鐵路承載的最高能力,原則上說,如果有的話,火車跟火車之間相隔幾米也算是安全距離,這是理想狀態下,鐵路最大范圍的使用,除非是在自動化控制和機車的性能達到最高的程度,可以隨時停止列車,并且在最短的時間之中反應過來,這樣才能夠達到這樣的極限狀態下。
在目前,列車之間的距離,更多的是一個國家,統籌和控制的精華的,美國只能夠做到極限在40分鐘的間隔,可中國的運行圖,相隔的時間可以縮短到5分鐘,甚至是3分鐘的范圍之中,最短的兩個火車之間的距離,可以減少到5公里左右,這就是技術和計算的領先。
使用了大量的計算機系統,不但可以精準的控制到列車的運行,精確到秒,還可以迅速的反應列車的問題,列車定位技術和無線電技術最發達的中國,已經實質上面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今年,列車運行圖的時間間隔再一次的減少了5,別小看這5,這代表這整個中國鐵路的運力提升了5左右,這對于本就龐大的中國運輸數據,已經是相當可觀的了,這個提升幅度,最少在千萬噸,甚至可能達到億噸的高度。
美國沒有計算機,很多的數據,還是在手工計算的程度,甚至因為沒有三大工程的關系,他們無法統籌一些東西,可能也感覺到鐵路運行圖還有一些疏漏的地方,可就是看不出來問題在哪里,畢竟一個遍布在幾百萬平方公里國土上面的運行圖,如果一點疏漏都沒有,那是絕對不可能,也只有當真實的計算和經驗超過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夠找出這個問題。
中國也是這樣,從一開始,就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從美國國家鐵路公司聘請來的總工程師,讓中國鐵路從一開始,就吸收了美國鐵路運行幾十年的經驗,計算機的加入,還有楊元釗從后世帶來的零星經驗,讓中國的鐵路飛速發展,已經有了后世20世紀末的樣子了,就容積率來說,中國鐵路的容積率和總運輸量,是同樣里程的美國鐵路的6倍以上,更別說中國的鐵路總里程,早在悄無聲息之中超過了美國。
美國的鐵路網也是非常發達的,特別是東西海岸,在太平洋鐵路貫通的前提下,運輸量在加大,美國為了這些坦克,不惜停下來了一些客運貨運,不計一切代價,用了12天的時間,以每天1萬輛坦克的速度,把這些坦克運到了溫哥華。
溫哥華之前,有龐大的鐵路,可以供坦克運輸,所以從美國腹地,到溫哥華,1.2萬輛一輛都沒有掉隊,從溫哥華下車,在溫哥華稍稍集結一下,就沿著溫哥華的公路,繼續前進,為了迎接坦克的到來,美國的工兵和施工隊,一直都在溫哥華的附近工作,把一些可以使用的公路進行加固,主要是一些破損的部分和橋梁,以前只是幾百公斤,最多一兩噸的車輛,可是現在25噸的坦克,對于大部分橋梁都有巨大的壓力。
只有加固的橋梁,才能夠讓25噸左右坦克前進,進入到溫哥華以北的區域的話,就非常困難,這里沒有明顯的道路,之前為了補充美軍后勤修建的道路,對于超過二十噸的坦克而言,有些太簡陋了,一些普通橋梁無法承受坦克的重量,甚至一些地方無法使用橋梁,只能夠越過河流而過。
從溫哥華到朱諾,幾百上千公里,幾乎是原生態的狀況,這對于美軍而言,這是一個新的體驗。
為了保證坦克隊伍的安全前行,隨同坦克部隊有一只由汽車修理專家構成的維修隊伍,他們帶著足夠的部件,一點損壞,就會修理,即便是這樣,也花費了足足半個月的時間,才讓1.2萬輛坦克之中的8000輛左右的,來到了朱諾防線之外。
跨越一千多公里,而且大部分都是比較惡劣的環境,一連串的河流,山地還有沼澤之類,在這些幾乎是原生態的土地,坦克通過的故障率相當的高,1.2萬輛最終只有8000輛抵達,原因很簡單,一路上出現故障,能夠修的就修理,不能修的,就拆開重要的部件,特別是發動機,損耗率是最高,在這樣填補之下,幾乎丟棄了4000輛坦克,還是徹底放棄結果。
對于美軍而言,他們的目的非常的簡單,必須保證8000輛以上的坦克抵達朱諾的前線,只有8000輛坦克,才能夠對于整個朱諾前線進行全面得的進攻,現在只有8000輛,這是最基本的數量,三分之一的廢棄,讓美軍真正認識到,這么一款坦克在遠距離行軍之中的薄弱環節,看樣子,未來的坦克設計之中,需要加強這一點,可靠性上面,還有修理的難易程度,必須要做好調整,以增加維修的效率,或許這樣,能夠讓損失減少一些。
在這一次長途行軍之中,美國收獲了很多,甚至一些對未來坦克的修改,也已經有了新的指標,這些都會在下一代的坦克指標之中明確出來,如果在同時的情況之下,坦克發動機的性能,能夠獲得提升的話,下一代的坦克的各種性能指標一定會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
美國人在這一次長途行軍之中,獲得了很多的收獲,這些都是后話,必須要取得這一戰的勝利,時間不等人,天知道中國會不會發現他們的坦克長途奔襲,到時候真的給日本人裝備大量的火箭筒,到時候,即便他們弄到再多的坦克也沒有用了。
過去的一個月之中,美軍一直都沒有攻擊,要換成中隊,肯定會奇怪,會去偵察,可是日本看來,只是他們的強大造成的,他們繼續的守住,在他們看來,最多4個月的時間,阿拉斯加將會迎來冬季,到時候,他們在固定陣地,甚至是地堡之中,冬季到來,阿拉斯加的冬季比起西伯利亞的不遑多讓,在固定的陣地和營壘之中,比野地里面的美軍好的多,最先退出戰爭的永遠不會是他們。
美國人的動作非常的小心,也做的相當的到位,特別是到了朱諾附近,哪怕加大損失和減少效率,也要晝伏夜行,以防備被對手發現的,如果說,在普通的情況之下,8000多輛坦克,還是得到了西北發動機加強的坦克,對于日本的防線將會是毀滅性的,雖然不至于一下子把400多萬人的防線徹底的擊垮,可是消滅個三成,那是沒有問題的,120萬的損失,恐怕自詡為武士道的日本,也承受不了,說不定就會崩潰和嘩變。
可是美國人把一切都給算清楚了,晝伏夜行,也可以避免偵察機的偵查,可是坦克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聲音,在白天或許被各種雜音掩蓋,可是在夜晚,一片寂靜之中,這個聲音很遠就可以聽到,幾千輛坦克,或許在幾十公里甚至是上百公里,聽不到聲音,一直到了百公里之內,哪怕是黑夜也無法遮擋,最關鍵的是,日本把特種部隊分布在周圍,防備美軍的偷襲,一個分散到200公里之外的特種部隊,在意外之中,發現了坦克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