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飛行實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鋼鐵時代

  最大的金主,整個中國最有錢的人,一個人的財閥楊元釗都這么說了,成功的幾率還這么高,怎么可能不進行,不過一款雷達的原型機,造價真的是昂貴,只是一款核心機的生產,就高達500萬,加上附屬設備,最少是700萬,這還沒有計算人工成本,按照目前最少500人服務空基雷達項目,教授以上37人,普通講師105人,還有400人左右的碩士生,博士生,這些人的人工,也是一個比較可怕的數字。∫雜∠志∠蟲∫

  第一款雷達果然是失敗了,不是整機的失敗,而只是一些系統和單元的失敗,在經過了認真的研究,找出了問題的所在之后,在楊元釗的支持之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試制,類似的失敗經過了7輪,可是最終沒有徹底推翻整體的構架,在完善了眾多的細節和子單元之后,整個項目進行的相當的順利,最終一款跟目前中國主流雷達完全不同,輕型了很多的雷達實物出現了。

  哪怕中間有一定的波折,可最終,這個原型機還是出現了,看起來外形并不美觀,甚至連外殼都沒有的東西,卻讓整個空基實驗室都興奮的高呼了起來,不知道歷經了多少的辛苦,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不眠之夜,可是最終的東西做出來了,當開機運行,在雷達的顯示屏上面,顯示了雷達特有的曲線的時候,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這個被臨時命名為多普勒一型的雷達,不同于以往的雷達,整體使用了大量新材料,比重上面,比之前的雷達要輕,在經過了多普勒和單脈沖的設計,不必需要海基雷達那樣,用高高的桅桿作為天線,只要進行了合理的布置,在飛機機身之上埋設天線,接受和發射能力相對于海基的要弱很多,可是重量下降了不少,體積也下降了,節約了最少三分之二的區域,帶來了體積和重量的大規模減少,比之前的空基雷達大大的前進了一步。

  考慮到了空中的因素,不必如同地面那樣,防止漏掉和死角那樣建立巨大的天線,一定程度,整個飛機的機身就是一款天線,通過接受放大,最終傳輸到雷達之上進行處理。這個設計非常天才,在降低了一定精度方面,甚至連雷達的測量范圍都降低了,從海基的最多400公里,降低到了85公里,最終實物做出來的時候,比之前減少了很多,總重量17噸,體積30立方左右。

  這個體積還沒有達到最終的使用體積,卻比之前大大的邁進了一步,從某種意義上面,這是一款可以上飛機的雷達,把重型轟炸機進行徹底的改裝,讓他的全部體積都用來儲存雷達的話,是可以把這個雷達裝入其中的,用來做實驗是夠了。

  這一款原型機的出現,代表著雷達的研制進入到了一個正確的渠道,相比于之前上百噸,甚至是數百噸的重量,20噸的重量,減重可能性頓時大了很多,最關鍵的是,當原型機出現,而且是可以裝在飛機上面,之前很多空中理論都是推測,最多就弄個幾十米高高度進行實驗,雷達太大了,不好往幾百米高的山上,或者是高塔之上弄。

  那么,機載雷達研制最關鍵的問題,空中性能,就成為了最關鍵的問題,可攔在大家面前就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架戰略轟炸機,必須要進行改裝之后,才能夠裝下這么一個雷達,那么必須要付出一架重型轟炸機,即便雷達測試成功,未來這一架飛機不經過大規模的改裝,也等于是廢了。

  一架重型戰略轟炸機,他的成本在80萬,比雷達便宜,可是類似的實驗,不是一次就完畢了,說不得要多上幾架,錢不是問題,雷達實驗室,有足夠錢,可他暫時影響不到空軍,戰略轟炸機在出現的第一天,就表現出了強大的實力,這個作為空軍最終極,也是最極端的打擊力量,一直都被控制在空軍總司令部的,其他人,根本沒辦法動用這個。

  最終還是楊元釗來解決問題,大手一揮,10架還沒有下生產線戰略轟炸機,就被送入到了雷達研究所,確切的說,是在飛機生產線上,雷達研究所的研究員,會把雷達的數據和注意事項告知的飛機生產廠家,然后轟轟烈烈的改裝就開始了。

  中國的飛機,大部分都是有訂單,也就是楊元釗的權勢,才能夠直接把10架的訂單挪用過來,當然了,目前雷達只有一款原型機,還需要根據這個進行一定的生產,然后才能夠裝在在飛機上面,然后就是飛機飛上天空的實驗和地面的理論性實驗同時,這也是這段時間,雷達實驗室最主要的工作。

  楊元釗雖然對雷達的項目,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可只是明白的理論,甚至說,他只是聽過幾個名詞,很多更深入的東西,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員,深入的來了解,來使用,這就需要實驗,浪費10架戰略轟炸機而已,這樣的飛機,中國有幾千架,相對于雷達的好處,這點付出算的了什么,只要這個機載雷達的項目最終的完成,雷達將會為中國的航母作戰群,支起一片天空的。

  雷達裝上飛機,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就算是資深的研究員,也不敢保證,能夠判定出飛機上面雷達的一切指標,而且這一款雷達還是原型,本身就擁有一系列的毛病。

  這一款只裝備了雷達,其他什么都沒有裝備,就算是自衛火力,都拆掉大半的飛機,有些類似于后世的預警飛機,可單純的雷達預警機,對于這個時代而言,沒多少作用,這個時代的飛機,戰斗是格斗,雙方在一定的區域之中進行游斗,雷達探測的更遠的范圍,最多只是防備突然的偷襲,總不能為了探查偷襲,整天把他們飛到天空吧,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

  第一次飛上天空,雷達就出問題了,飛機上弄了一些蓄電池,卻不夠全功率開啟,全面開機之后,雷達直接黑屏,關掉了最少7個附屬設備了之后,并且把雷達的功率調整到最低,這才勉強開機,第一次的實驗只是在空中飛行了30分鐘,就匆匆降落下來,最多是帶著雷達上天空兜一圈而已。

  不過這一次的上天,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各種數據傳導回來,對于雷達研究的推進是相當大的,想當然的雷達上天,跟真正的上天,這是兩回事,天空中,有上行和下行兩個不同,側重了一個方面,就必然會減弱另外一個方面,之前全面加強是錯誤,在經過了稍稍的改變之后,雷達去除了最少2個不重要的單元,減重5。

  這不是一個小的數目,20噸的5,大概有一噸了,可以說比之前最大幅度的減重都要多,從這一點開始,仿佛開了竅一樣,所有人都在瘋狂的想著,如何在雷達上面扒拉下一塊來,減重一方面是功能性的,更重要的是使用更新的材料,更加的獨特的設計,已達到用更輕重量,保證雷達質量的結果。

  中國在新材料上面的效果驚人,再加上,雷達的測量范圍,可以不用的太遠,普通的雷達,測量范圍可能是在300公里以上,空中雷達可以不用那么多,300公里對于他而言是浪費,甚至從實驗數據上面顯示,同樣性能的雷達,在高空和地面的測量范圍是不一樣的,越高的高度,測量的范圍就越多,500米的高空,比地面上,最少要提升相當的程度,這之前也是雷達站多建設在山上,并且擁有一個巨大的天線的根本原因。

  山峰再高也高不過飛機,飛機永遠比山峰飛的高,按照現在中國的飛機在80001萬米的升限,珠穆朗瑪峰作為世界最高的山,也不過是8400多米,飛機可以輕松的飛過他,并且目前中國飛機的極限可以達到5萬米以上,這個高度就是山峰無法達到。

  再說了,超過4000米的山峰,雷達也不好弄上去,幾十噸,幾十立方米的大家伙,不是那么容易弄的,在第一次發現了雷達的測距距離之后,之后又專門的對雷達的測距規律進行了設計,當這個高度達到了40001萬米的時候,這個提升幅度相當的出色,這也成為了未來雷達高度的基本判定。

  正因為高度上面,對雷達的探測范圍有了增幅,在加上從實戰的角度上面說,雷達也不需要太大的探查范圍,100公里以內就可以了,這幾乎相當于地面幾十公里,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雷達的小型化,從小到大不容易,可是從大到小,只要不是進入到微觀世界,在原型機已經出現的前提下,就容易了許多。

  從250公里左右,縮小到幾十公里,快5倍的縮小,雷達的重量當然不可能縮小5倍,可是雷達整體的減少卻相當明顯,減少了差不多4成的重量,相對于之前,雷達的重量終于降低到了11噸以內,算是基本上達到了預期,可以裝在戰略轟炸機上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