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問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鋼鐵時代

  為什么說時間會影響對王榮民的判定,原因很簡單在目前的中國官場,在楊元釗的主導之下的,經濟指標成為了判斷官員升遷的重要指標,再有關系,再有能力,只要不能夠在經濟上面,有所造詣,造福一方水土,就無法進一步的升遷,從縣級開始,市級,省級無不是如此,這樣千軍萬馬殺過來,到省級的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他們再橫向比較,作為更進一步的基礎。∈雜ξ志ξ蟲∈

  王榮民進入到中組部的視線,就是因為他在經濟上面的能力,之所以擱置,也差不多是這樣,在中組部看來,王榮民的能力是可以的,卻沒有超越別人,畢竟在高層還占著位置,相當的年輕的前提下,后進者要想更進一步的可能性,非常的小,也需要對他們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遠遠超過占位者,才能夠取代對方的位置,這是一直是楊元釗提倡的良性競爭。

  王榮民現在,提出了克拉運河這個項目,最起碼證明他在國際性和全面的視野上面,是值得肯定的,之前的基礎再加上這一個項目的,即便現在不行,未來也可以,只不過,如果這個項目出現偏差,沒有達到的預期的效果,一定會影響到王榮民的,即便勉強提升上去,這也會作為一個污點,困擾他整個任期,對他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

  在這個時代,戰爭進行的時候,整個中國在內,有幾個人把眼光看到戰后呢,戰爭不可能無休無止的進行下去,這誰都知道,可是身處在戰爭之中,很自然的就按照現在來判定,這種情況之下,就很容易忽視戰爭結束的可能性,楊元釗可以肯定,換做任何人來做這個報告,都會跟王榮民一樣,判定依據就是戰爭時候的數據,而不是戰前或者戰后的數據。

  楊元釗很清楚在戰爭年代,中國經過印度洋前往的中東的商船才會多,一方面,從德國拉回原油,這幾乎是無中生有,沒有德國占據巴庫,沒有3B鐵路和巴士拉港,中國不可能在中東投入這么大的商船運力的。當歐洲大戰結束之后,這個商船數量就會減少,除非,德國還愿意向中國出口石油,不然的話,要想維持商船的數量的話,就只有開采中東的石油這一個辦法了,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運河在戰爭結束之后,有足夠的通行船只,保證運河回收成本。

  讓德國在戰后繼續保證石油攻擊,可能性不大,雖然在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這個石油運輸會保證一段時間,可是對德的支援會降低到戰爭時候十分之一左右,會大幅度的降低,再加上石油作為未來最為重要的一種能源,伴隨著地車飛機和輪船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重要了,戰爭時間,這是沒有辦法,德國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不得不把超過9成的石油,都通過管道和輪船,運輸到中國,一旦戰爭結束,哪怕是簽署過協定,德國還會這么做么,肯定不可能這么做了,會千方百計賴掉這個合約。

  戰爭進行到這個程度,如果戰爭結束,對德國來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德國戰勝了,作為歐洲最強的國家,有可能統一西歐的前提下,德國還會對中國言聽計從么,巴庫作為新占的領土,還是生產石油的世界級油田,德國不會拿來自己來使用和開發,為什么白白便宜中國,中國現在,盡可能的開發巴庫的石油資源,甚至一定程度上,帶著毀滅性的開發,目的只有一個,盡可能的搜集巴庫的石油資源。

  在這個石油剛剛利用的時代,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果世界在這么的開發和使用下去的話,石油必然有被開采完畢的那一天,到時候怎么辦,現在擁有了東南亞,西伯利亞和中東,整個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帶之后,只要小心使用,中國不一定永遠把石油應用下去,卻一定會是世界上最晚用完石油的國度。

  目前1916年,總共開發出來的石油在8500萬噸以上,然后只要每年達到1.5萬噸以上,只要戰爭持續2年,中國等于說擁有了一個4億噸儲量的大油田的,這即便放在后世,也算是相當龐大了,大慶油田的經過了快50年的開采,累計的總產量也不過是20億噸,就這個已經可以作為中國的樣板了,2年3億噸,如果戰爭再持續兩年,就是7億噸。

  當然了,未來戰爭結束還有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德國戰敗,這不是不可能的,中國對德國支持了很多,德國能夠如同現在這樣,壓著協約國來戰斗,沒有中國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即便現在,德國的各方面情況都不錯,工農業生產都有了巨大的增長,農業第一次自給率超過了100,可是這都是在中國的支持下完成的創舉,一旦少了中國的支持,就如同沙灘上面的城堡一樣,被海浪一吹就消散了。

  戰爭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清楚,不然歷史上,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以少勝多的戰例了,誠然,現在德國占據了絕對的上風,占領了比利時,占據了大半的法國,可是雙方在波爾多的局面是對持的,互有勝負,一旦德國在軍事方面的策略,有巨大的漏洞,被協約國抓住機會,殲滅位于前線的200萬大軍,繼續奮戰的話,德國沒有這個底氣跟協約國死磕到底。

  德國總人口,只有8000萬左右,這個人口決定了極限的動員能力在800萬,最多不超過1000萬,可是現在,在中國的幫助下,德國幾乎讓陸軍數量逼近800萬,還有100多萬是陣亡和重殘,這已經逼近了極限了,即便還有,也為數不多,還需要時間來整備起來。

  前線200萬到300萬精銳部隊被全殲,協約國突破波爾多防線,德國不能說是一瀉千里的,最起碼說敗局已定,只要協約國收復了法國和比利時,等待德國的,就只能夠是和談,體面的退出戰爭,否則,就是滅頂之災。

  中國加入到同盟國的陣營,是戰略方面的必然結果,支持德國也是為了中國的利益,幾乎給了德國很多的好處,有德國攪局,攪亂整個白種人的世界,讓他們相互捉對廝殺的,給中國創造機會,從1913年到現在,給中國創造了4年的機會,中國也抓住這些機會,大力的發展,并且到去年,真正走上了前臺,跟美國正面作戰。

  一旦德國前線失敗,兵敗如山倒的時候,中國不可能把自己的勞動力派過去當兵,那不是中國的選擇,德國支持下去還可以,一旦失敗,那就是一個泥潭的,落入到那個泥潭之中,即便是中國也很難全身而退,與其的投入到德國,還不如繼續擴張自己,穩定目前的戰線,中國跟歐洲,跟美國距離都是同樣遙遠,只要穩守住自身,起碼地利這個優勢是占據了的。

  中國可以推守自保,甚至可以不看德國方面的臉色,可是在石油資源上面,幾乎不可能保住巴庫,在丟掉了巴庫的前提下,中國還怎么讓德國履行承諾,巴庫是控制在協約國的手中,中國為巴庫興建的大規模石油資源,基本上是打了水漂的。

  這也是中國開發巴庫很猶豫的心理,從始至終,中國都非常清楚,中國能夠獲得的石油資源,也就是現在的這段時間,一旦這個時間錯過了,那就沒有了,中國投入階段,為了巴庫的擴建工程,最少投入了3億美元以上,可是因此獲得了穩定和廉價的石油,拿一年1億噸來說,3億美元就等于一噸石油均攤3美元,3億就是一美元,這根本沒有問題,當然了,石油資源在這些列強眼里,遠沒有那么高的價值,可是在普及了機動車,在石化領域,逐步的提升的中國,當然很清楚石油的作用,遠不是一桶10美元以下能夠形容的,最少要到40美元左右才算是比較合理的價格。

  在初期的,中國的石化領域,享受這兩方面的的優勢,一方面在成本方面,10美元一桶的石油,在石化成本上面,幾乎是白撿的一樣,而的另外一方面,中國首先介入了石化領域,單單是絲襪一項,就足以讓中國賺的瓢滿缽滿了,這是中國在石化之中最大的支柱。

  因為巴庫的特殊性,時間自然的成為了一個關鍵性的因素,運河不能再2年之內建成,到時候,戰爭結束了,中國龐大的商船,會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危險,通行運河船會大量的減少,這就會拉長還款期限,對于克拉運河產生不必要的影響,是會影響到王榮民的前途,這不是開玩笑,在目前,整個中國都看中經濟能力的前提下,王榮民這樣,有國際化眼光的人已經很少了,在下達決定的第一時間,楊元釗是愿意保護他的,很自然的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一定意義上,時間成為了界定這個工程是否要大力興建的關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