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六十三章:強者的自覺(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如果呂哲真的在長沙郡境內殲滅了百越的大量人手對于楚國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災難,空出手來的呂哲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會轉向楚國!

  景駒失去方寸之下再說錯話,他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向呂哲行禮,然后趕緊的能抽身就抽身,將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到最小,能不引人注意就絕對不引人注意。

  在那么一剎那,蒯通的眼睛徹底亮了,他之前還不太明白自家主上留下騶無諸是什么用意,只覺得光是“騶無諸向往華族文明,因此讓呂哲產生好感”這一條就顯得呂哲想法荒謬,現在他徹底的明白過來了。

  在蒯通想來,呂哲留下騶無諸的行為太妙了,作為俘虜的騶無諸可以隨意讓他們擺弄,他們想讓騶無諸說什么就是什么,且湘水西岸一戰呂哲軍也俘獲了一些來自楚國的工匠,那么一旦呂哲想再次向楚國派大軍征討完全就值得操作了。

  所謂的操作不是拿這個當開戰借口,而是楚國對百越的援助這一個重點,這點可不能搞混了。

  楚國勾結百越沒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可以說不管是哪個國家勾結誰(包括異族),在現在的價值觀里其實都不算什么,畢竟春秋戰國的歷史只要有機會增加戰力,誰在乎誰勾結誰啊。

  華夷之辯現在還沒有形成概念,最早出現的是在秦成公階段,那個時候晉國非常強大,周天子麾下的諸位封君對晉國萬分忌憚,其中又以被中原諸國看不起的秦國最為警惕。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很多史學家認為是“華夷之辨”的首次出現,當時的歷史背景是秦國剛剛敗在晉國手中,為了怕晉國報復因此有人建議與南方的楚蠻結盟,有臣子認為不是一個族群的楚蠻根本就不可靠,因此產生諫言。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出自《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意為族類:同族的人。不是我們同族的人,他們必定不同我們一條心。

  又有《徙戎論》中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春秋時期的魯國是記載周室歷史的國家,《左傳》其實就是一本記載歷史的書。

  《徙戎論》則還沒有出現,那是三國之后的晉國,而不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徙戎論》的歷史背景是內戰已經把華夏人口基本都內耗完了,土地大而人口少,北方的胡人(戎泛指游牧)已經在蠶食北方的土地,關中又被戎狄滲透蠶食,江統認為“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羇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向朝廷諫言,可惜的是當時是賈南風執政,因此不被采納。

  江統的言論會被記載并不是由于《徙戎論》在當時的西晉流傳有多廣,而是《徙戎論》在出現后的十年發生了“五胡亂華”事件,因此才為歷史記載,算是西晉作為華夏(漢朝之后的漢族)的罪人的罪證,拒絕采納《徙戎論》的賈南風也成了釘在華夏恥辱柱上一員,可是后面不斷有異族統治漢族,天朝又為了民族和諧,因此關于《徙戎論》的歷史鮮有人知,連帶在“五胡亂華”時對漢族有“存族”恩德的冉閔也成了刻意被消除影響的一份子。

  總的來說,“民族”和“國家”的概念不但在春秋戰國相當模糊,秦一統天下之后也還沒有真正的形成,倒是因為漢朝的漢武帝劉徹對匈奴展開戰爭,大半個漢朝歷史都是在和匈奴打仗,漢朝期間出現了“民族”的概念,漢族也因此而出現了。

  華夷之辨在漢朝被形成一種思想有著儒家的功勞,五胡亂華后楊堅建立隋朝更是對漢族有著難以估計的貢獻。

  當時的楊堅是經歷了南北朝的陣痛,建立隋朝之后一直在打壓胡族的影響力,擴大漢人的影響力,但是后面隋朝滅亡這一事情就中斷了,到了李唐時期因為李氏本身就有胡人血統,提高漢族地位弱化胡人的影響力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臉,所以就采用“海納百川”來作為修飾,其結果是李唐經過武則天的“武周”經歷的數十年的“滅亡”又原地滿血復活,但是到了李隆基重用胡人將領的階段……唐朝被胡人給滅了,然后華夏再來個五代十國。

  是不是扯得有點多了?其實沒有,現在(指呂哲穿越的時間)的價值觀是沒有民族概念的,華夏歷史很多時間都是沒有民族概念,到了近現代的“我大清”更是不敢提什么民族概念(提了等于是在鼓勵漢人造滿人的反),所謂的“民族”和“國家”的概念還是那群“二鬼子”從西洋人那里帶回來的舶來品。

  所以了,要是用楚國勾結百越來作為呂哲對楚國開戰的借口根本就站不住腳,至少列國是根本不會贊同這個說法的。

  不過沒關系,有句話叫“上有所好,下必趨之若鶩”,呂哲是個有“國家”和“民族”概念的人,而且很偏執的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向人灌輸,作為呂哲的臣下自然是自家主上怎么說就怎么信,那么其他國家怎么想關他們屁事,他們反而要將自己的想法強迫到其他人腦袋里,不然怎么能彰顯自己的強大?

  蒯通的想法就是那么直接:我比你強,所以我的道理就是你的道理,你不接受我的道理沒關系,因為我比你強就打到你屈服了接受為止。

  迎接儀式結束,與蒯通同車的呂哲聽完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

  看來對于百越的大勝讓包括蒯通在內的臣下心志都暴漲了,有了那種“我身為強者”的思想,所以思想也得到“進化”,開始有一種身為強者該有的霸道。

  “也就是說,民族啊、國家啊什么的,列國……”不對,不是列國,而是呂哲潛在的所有對手,呂哲頓了一下:“他們不懂就要‘教’他們懂?”

  蒯通高傲地昂起了頭:“主上,我們殲滅了五十萬百越,自身的損失不超過三萬人,為什么不能‘教’其他人道理?”

  所謂的損失不超過三萬人不是正確的說法,實際上呂哲軍南征損耗的人手足有八萬,不過有五萬多是不算在對戰的戰損里面,基本是因為生病而脫離作戰序列。

  這一場南征之戰順利的程度超乎所有人想象,因此作為部署戰爭策略的呂哲,不管是武將體系還是在文官體系聲望都到達了巔峰。要知道楚國(指戰國時候的楚國),或者是秦國都沒有在百越那里討到多少便宜,而呂哲部署之下輕輕松松殲滅了五十多萬百越,威望又怎么能不得到提升?

  同時,因為在長沙郡消滅了百越的那么多人口,接下來攻略南方的難度等于幾乎是沒有,攻取閩越、南越可以說是觸手可得,也只有嶺南那邊因為桂越的存在有變數,呂哲的武功之鼎盛誰又能說出個貶義詞出來?

  在這種現實之下,呂哲丟下南征的部隊回轉南陵,雖然是有點不合乎常理,至少按照現在的禮儀絕對不合乎禮節,但是三十來萬將士誰也沒有表示反對,甚至是命令疲勞的軍隊繼續南下也被十成十的執行,這就是聲望說帶來的權威。

  好事啊,對于呂哲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眾部屬有心志想要用武力去傳播文化,那就等于是接受了呂哲關于民族和國家的思想,這是呂哲最愿意看見的事情了,在這個前提之下其它事情都成了小事。

  “當然,我們應該休息一下,至少是在閩越和南越到手之前,”蒯通還是很理智的:“不適合再開一條戰線。”

  心情非常好的呂哲是非常樂于接受建言的,特別是蒯通的建言是那么的符合實際情況。不過,他也略略有些擔憂:“恐怕列國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們攻取南方。”

  這是必然的,呂哲一旦接觸了來自百越的威脅,那么就等于后方穩固下來。一個蒸蒸日上的勢力再失去來自后方的威脅,那列國就該好好思考自己會面臨什么命運了。

  “恐嚇他們!”有強者自覺的蒯通二話沒說:“在將斬獲的首級運送往咸陽之前,不妨先讓那些前來的各國使節好好的瞻仰一下我們的戰功。”

  阻嚇嗎?呂哲很快接受這個說法。

  呂哲軍在長沙郡斬殺數十萬百越人的消息是封鎖不足的,那就干脆用斬下的數十萬百越人的頭顱來嚇唬列國,用堆積如山的首級來展示自己的強大,不信各國的使節團看到那數之不請的頭顱之后不被嚇到。

  “他們會將所見所聞傳回國內,到時候他們就該想想觸怒我們的下場了!”蒯通很興奮,不知道聯想到什么臉色變得通紅,舉止也有些手舞足蹈:“我們的強大也該令天下人知曉!”

  “喂喂喂!”呂哲和蒯通是站在戰車上啊,腳下的戰車也不知道是誰繳獲的,看上去很像是古董,它顯得有些陳舊和狹窄:“你別亂動啊,要是摔下去就成了歷史的恥辱了!”

  呃,說的是春秋時期某個出征得勝,在歸途上因為太過興奮把自己摔死的典故,后來那個摔死的國君謚號是“衰男”,男是男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