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信滿滿的唐瑛,劉辯心情一松,禁不住笑出聲來。
這媳婦雖然出身不好,也沒什么學問,比不上萬年公主、蔡琰那樣博學多識,溫婉賢惠,但是她很堅韌,在自己迷茫的時候,她能擔起半邊天,幫自己分擔一起壓力。看到她,自己總能重新鼓起勇氣,就像加滿了油的戰斗機,再次掛滿武器,沖向藍天。
就是啊,老子怕個鳥。反正大漢也是大廈將傾,換了比自己聰明的弟弟劉協,一樣回天無力。既然如此,我有什么好怕的,人死鳥朝天,就算完蛋,也要和袁家好好的戰一場。打殘了袁家,再去找我的龍。
雖說歷史大勢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卻也不是一點成績也沒有。袁紹一箭未發,就放棄了南北軍、西園八校,就是一個例子。想當初,先帝為了西園八校可是費了好多心機,甚至別出心裁的讓宦官蹇碩做上軍校尉,連大將軍何進都歸蹇碩領導,結果西園八校還是落入了袁紹手中。現在呢,自己只是花了點心思,殺了丁原,接收了并州軍,袁紹就主動放棄了所有的兵權,離開了洛陽。
成績還是有點嘛。別心急,積小勝為大勝,誰敢說沒有翻盤的一天?
劉辯坐了下來,架著二郎腿,看著濯龍池中被瀑布濺起的白色浪花,一時出神。
現在和歷史究竟有什么區別,自己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袁紹要起兵,自己有多少勝算,有什么樣的人可以依賴?
劉辯反復權衡,思緒如潮。
萬年公主和唐瑛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松了一口氣。
遠處,宮墻之下,一個挺拔的身影默默的注視著涼亭上的劉辯,眼神復雜,衣香拂動。
袁府。
袁隗正襟危坐,何颙、侍中種輯、黃門侍郎荀攸、議郎鄭泰、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團團而坐,表情各異,等著袁隗說話。
袁紹、袁術離開洛陽是一件非常秘密的事,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特別是越騎校尉伍瓊,直到盧植帶著詔書入駐北軍大營,他才知道袁紹已經離開了洛陽。他震驚不已,連忙聯絡同好,發現絕大多數人和他一樣,還蒙在鼓里。
他們不敢怠慢,連忙來找袁隗。袁紹兄弟離開了,袁隗就是唯一的主心骨,接下來怎么辦,要袁隗拿個主意。
袁隗知道這些人的來意,他也早就準備好了說辭。此時此刻,他不動如山,智珠在握,不用說一個字,僅是這份氣勢,就足以讓這些人惴惴不安的心安定下來。
“當初先帝要廢長立幼,我等據理力爭,不惜觸犯龍鱗。現在看來,卻是我們錯了。”袁隗一開口,先嘆了一口氣,做起了自我檢討:“知子莫若父,先帝有先見之明,知道天子無明君之相,擔負不起中興大漢的重任。先帝慧眼如炬,我等自愧不如啊。”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立刻明白了袁隗檢討背后的意思。
當初為什么要立劉辯為太子,是因為何家沒有根基,要想在朝堂上站穩腳根,只能依靠袁家為首的世家。現在何進兄弟死了,何家煙消云散,劉辯為帝,對袁家已經沒有了意義。此時此刻,如果劉辯老老實實的聽袁家的話,做個傀儡,那也就罷了。偏偏他不肯認命,先是控制住了董卓,隨即又利用呂布,悍然斬殺了丁原,奪走了并州軍。更有甚者,居然在朝堂上公然羞辱袁隗,不甘受制于袁家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
既然如此,袁家當然沒有必要再容忍他。廢黜劉辯,再立新帝,只有九歲的劉協還敢這么不知好歹嗎?有何家滅門的先例在前,劉協的母族王家還敢放肆,與袁家爭權嗎?
重拾先帝廢長立幼的想法,不過是為廢黜劉辯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反正先帝已經死了,他究竟是什么想法,還不是隨袁隗怎么說。袁隗要做霍光,劉辯就只能做那個倒霉的昌邑王劉賀了,亂而不損的漢靈帝也就搖身一變,成了慧眼如炬,有先見之明的明君。
袁隗定下了基調,大家就知道怎么辦了。
劉辯看著眼前的幾摞奏疏,眉開眼笑,樂不可支。
這些書生,真是又要做**,又想立牌坊。明明想做霍光,想做王莽,偏偏還裝出一副忠臣的模樣,妙筆生花,說得像真的一樣。
這些天來,奏疏雪片般的分來,幾乎要將他淹沒。但是,分門別類,不外乎那么幾種說辭。
其一,袁家四世三公,名重天下,袁隗德高望重,堪為士人表率。天子當著百官的面羞辱袁隗,有違遵師重道的圣訓,有違天子德化天下的本分,讓天下士人失望。應該深自反省,并向太傅袁隗道歉,改過自新。
讓劉辯反省,那還是比較客氣的,其中不乏有人指責何氏乃南陽屠門,劉辯出身寒微,無人君之儀,當初就為先帝不喜。如今事實證明,先帝廢長立幼的想法是對的,因此,劉辯應該退位,由聰明睿智,母族出身高貴的劉協繼位,以安社稷。
其二,袁紹、袁術天下俊杰,為天子所迫,逃亡江湖,若不加安撫,必使人心浮動。建議天子下詔,給袁紹、袁術加官進爵,安撫袁氏,安撫人心。
其三,董卓出身寒微,粗鄙無文,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懂,不堪為三公之首。呂布以下犯上,妄殺國家大臣,更是兇頑之人,不可侍衛天子。涼州軍、并州軍軍紀混亂,騷擾洛陽百姓,禍亂京師,當免董呂二人官職,并將并州軍、涼州軍遣返駐地,還京師太平。
其四,新帝登基,理當大赦天下,招賢納士,以示與民同慶,恩澤天下。懇請天子下詔,延攬名士入朝,斥退奸小,重振朝綱,再興大漢。
劉辯隱約記得,董卓入京主政之后大致上就是這么做的。先是廢立,然后招攬名士,再然后對袁紹、袁術兄弟加官進爵。結果呢?袁紹兄弟接受了官職、地盤,卻并不感激董卓,反而利用這個名義起兵討董;那些名士呢,也沒站在董卓這一邊,反而與袁紹通風報信,里應外合。
現在,他們還是這么干,不過目標對準了自己這個皇帝。董卓沒廢立,袁隗要挑這個重擔了,只不過董卓廢立就是禍亂朝廷,而袁隗廢立就是忠于大漢。
你們當我是董卓這個笨蛋,明知你們要殺我,還把刀遞到你們手上?
想得真美!
第一更,求推薦,求!
還有一周就要下新書榜了,老莊要再努力一下,爭取再沖回分類第一去,請大伙兒幫忙!
今天開始,三更,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