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軍正式占領贛州之后大大算短了距離南京城的距離,情報系統效率變得更高。∑頂點小說,只用了八天,南京城里頭的最新變化就上入了軍委會議的簡報。現在各級會議開頭基本上千篇一律,黨、政、軍,每天上午例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讀簡報。不同級別得到的簡報內容也不同,軍委級別得到的簡報真的有不出門就知天下事的感覺。
聽完洪秀全把林鳳祥派去守東西梁山的事情,眾人的看法很快達成了一致。“把精銳野戰軍放到敵人會進攻的要點上實施防御,這真的是普通人會采取的應對辦法。”
既然洪秀全把最強的野戰軍撂在蕪湖,湘軍也不可能真的對這支軍隊視若無睹。不要說是湘軍,在解放鞋等新裝備全面提升了行軍能力之前,即便是光復軍進攻南京也會盡力先去解決掉東西梁山這里的太平軍。
清軍對太平天國的全面進攻比軍委料想的晚了不少,曾國藩非常能夠耐住性子,他不是急哄哄的直接進攻天京城,而是先創造出一個戰略包圍圈。淮南與江西已經落入湘軍手中,各處的情報都在證明,曾國藩正努力進攻皖南,淮軍則向揚州進發。一旦包圍網完成,剩下就是對各路太平軍的致命一擊。
介紹完了外部環境,剩下的就是內部的問題了。8月21日的第一個議題是,對于在訓練中猝死的官兵要不要授予革命烈士稱號,要不要全額發放撫恤金。
軍事訓練中會出現猝死,光復軍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最近全軍都在進行大規模軍事訓練,40萬人的部隊中出現了60幾例猝死的事情,近萬官兵無法承受新訓練科目,光復軍叫苦不迭。對于訓練科目當然能夠進行討論與調整,不過已經猝死的官兵卻得先有個說法。
訓練場就是戰場,光復軍這點認知水平自然還是有的。既然是在訓練中死去的,那自然沒有理由不給人家評烈士,烈士親屬的待遇自然也得有。問題就出在撫恤金上,如果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例如在永興犧牲的那位排長。雖然其指揮的確有可以討論的部分,可他不是瞎指揮,更沒有臨陣退縮,待遇還是要按照規定走。可這些人是在訓練場上猝死的,革命烈士的稱號可以有,但全額發放撫恤金,大家總是覺得不對勁。
40萬人中猝死了60余人,這原本不算事。之所最終鬧到軍委來,很大原因就是官兵對新的作戰訓練科目怨聲載道。
訓練大綱是韋澤制定的,21世紀的人營養好,論身體素質應該比以前的人更好。之所以感覺現代人不如以前的人,那是因為以前的人是以透支生命為代價去努力活下去的。人活七十古來稀,21世紀活到70歲太稀松平常了。
“這件事絕不是戰士們受不了,肯定是軍官們受不了。或者有些人堅持不下去,又害怕因為影響了自己的晉升。所以我的看法是,該給的撫恤金就給了。以后對新兵的體檢要更加注意。而部隊里頭要政委、指導員、黨員們自己優先組織起來,先完成這些軍事訓練科目,積累經驗。軍官和黨組織自己要以身作則,若是這些人自己都完不成訓練科目,反倒逼著戰士們去完成。戰士們肯定不服氣。我建議這樣,暫時讓部隊的戰士們休息幾天,政委、指導員、黨員,軍官們休息三天。然后這些同志率先去完成訓練科目。戰士先維持以前的訓練量。等到這些人都能全面完成,那時候再領著戰士們去練,一來能夠服眾,二來他們也有了經驗,知道中間會遇到什么問題。大家覺得呢?”
“那咱們這軍委、總政治部、總參謀部,是不是也要練?”居俊峰有點擔心的問道。
“對,咱們也得練習,咱們也得完成。”韋澤說道,說完之后他也覺得一刀切不是好辦法,他說道:“這樣,35歲以下的必須達標。35歲以上的,根據身體狀況,一部分必須達標。45歲以上的,得參加訓練。達標標準可以降低。”
韋澤1861年剛28歲,軍委的人都知道韋澤是不可能給自己特殊照顧,只要韋澤自己親自帶頭練,其他人真的沒什么好說了。
“那些實在是承受不了這樣訓練內容的同志怎么辦?”居俊峰接著問道。
“承擔不了就讓他們退役。不合適在部隊,就讓他們離開部隊,這等事情我們得認。”韋澤答道。
這件事處理完,接下來就是連帶的其他工作調整。如果延長了訓練時間的話,很多工作都需要調整了。
近期軍委重點討論的是一個更重大的課題,韋澤提出將部隊由四四制改成三三制。四四制是應對射擊火力密度低的問題,在排隊槍斃制度上搞出的模式。光復軍的單打一極大提高了單支步槍的射速與命中率,解放鞋又提升了部隊行軍以及連續戰斗能力。三三制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部隊單位數量的降低并沒有造成火力命中率的下降,反倒因為部隊數量減少,提高了作戰單位數量的提升,以及作戰靈活度的提高。
理論上的討論,以及模擬戰斗也證明了三三制的優點。現實中的問題則是改編需要很長時間,短期內改編需要至少半年,全軍從上到下的改編就得兩年。如果以全新的作戰體系定型為目的,那非得四五年不可。這個改編無疑與北伐沖突了。如果把軍事訓練拖延的時間加進去,這日期只怕得更加延后。
后勤部長陳哲正談起了他的話題,“上次咱們討論北伐戰略的時候有兩個方案,一個認為第一階段劃江而治,另外一個是認為第一階段完成守江必守淮,完成淮河進攻線。那時候我們認為兩者區別在于,僅僅是劃江而治的話,現在的8個軍,40萬部隊就夠。如果把戰線推進到淮河進攻線,那就需要12個軍,60萬人。40萬人的武器,裝備,我們能夠完成。60萬人,后勤部門支持不了。我還是堅持第一個方案。”
“去年八萬噸鋼,三十萬噸鐵。武器怎么可能不夠?”總參謀長居俊峰質疑道。
后勤部長陳哲雙手一攤,“不是武器不夠,是橡膠鞋不夠。我們進口了一千噸橡膠,頂多120萬雙鞋,部隊要一天行軍60到80里地,幾個月打下來一名士兵消耗3雙鞋不算多。你要是后年動手,這個沒問題。要是今年動手,我們生產不出來這么物資。哦,對了,這未來幾個月還得大量的軍事訓練,到時候用壞多少鞋,按照過去三個月的情況來看,40萬部隊三個月光訓練每個人都得用壞一雙鞋。”
居俊峰聽完就不吭聲了,部隊戰士們穿上橡膠鞋之后,頭三天怨聲載道。三天后,部隊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的轉向。草鞋也好,布鞋也罷,哪里有橡膠鞋皮實耐用。軍事訓練本身就非常艱苦了,官兵一個個累的要死,白天訓練,晚上洗漱燙腳之后,往床上一躺就睡著了。誰還有精力去編草鞋補布鞋。
因為橡膠鞋不太透氣,幾個月來,腳氣藥需求量大增。部隊新的生活手冊里頭,部隊睡覺前,要燙腳,脫鞋之后要掀開鞋子上的壓舌,盡可能讓鞋子晾一晾。即便有種種不爽,可橡膠鞋能夠提高運動能力,再也不用消耗大量時間用來休整鞋子,所有的不爽大家都能接受。
不僅僅是鞋子,鋁制的軍用飯盒與軍用水壺因為輕便在部隊里頭大受歡迎。還有帆布制作的軍用背包,預先縫制好了各種針對性攜帶品的空間,大伙再也不用手忙腳亂的打背包了。這些東西不僅方便,更是在短期內大量投入部隊,與戰術訓練等結合在一起引發了作戰訓練上的全面改動。
“這會不會是最后方案?”居俊峰也知道此時討論不出什么結果,因為軍委自己對未來的認知程度也有限。以前韋澤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都是選擇先干了再說。居俊峰對那些事情的最終成效很認同。他此時放棄了自己拿出一套問題解決方案,而是選擇借用韋澤的智慧了。
阮希浩舉手發言,“我這樣看,反正我們現在還有幾個月時間,湘軍何時圍攻天京城,我們何時出兵。出兵也不用那么多人馬,兩個改編完的軍拿下湖南。其他部隊各派一些參謀到這兩個軍里頭一起參加戰斗。中間遇到的問題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這的確是個很好的方案,大家紛紛表示贊成。阮希浩接著說道:“我覺得讓我們第二軍做這個試點吧。”
韋澤答道:“把第二軍調去湖南太麻煩。第二軍也可以做,不過你們可以等湖南軍區拿下整個湖南之后,再進兵去打福建。”
“好!”阮希浩完全能夠接受這個方案。
“下一個議題,就是對太平天國的問題,首先從稱呼上要進行改動。天京城以后統稱南京。什么江寧、金陵、統統不用。特別是天京城,絕對不許再用!”韋澤拿出了新的議題。
(啟蒙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