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用高盧雞來稱呼法國人,從高盧這個古地名來說,這么稱呼或許有一定道理。但是從血統上講,高盧人和法國人不是一碼事。法國人的親兄弟是德意志,羅馬時代的高盧人與后來進入法國的法蘭克人并沒有直系親屬關系。
李新外長并沒有經歷中國把法國人稱為高盧人的經歷,他是把這些知識當作出訪法國的功課之一記在心里面而已。
與奧斯曼帝國一樣,意大利也是權貴當道,貴族階層掌握了絕大的權力。與奧斯曼不同的是,意大利好歹有那么一點工業。想讓工業體系能夠營運起來,封建制度就得做出讓步。工業體系營運的越好,畫地為牢的封建制度就越虛弱。李新外長比較關注是問題在于意大利并不需要中國的工業品。英國、法國、德國的工業品隨時可以滿足意大利的需求,想打入意大利市場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外交部乘坐的中國客輪在馬賽停泊下來,按照法國人的安排,中國外長一行乘坐火車從馬賽抵達巴黎,與法國外交委員會的一眾人等會面。討論中國法國有關恢復互派大使的問題。外交部其實很想繼續拖下去,以中國現在發展的速度而言,時間并不在法國那邊。
當法國開始制造萬噸鐵甲艦的時代,中國剛開始在一兩千噸的船上安裝厚度五厘米的鐵甲。現在中國的軍艦已經能夠暴打英國艦隊,法國人卻普法戰爭失敗后損失了大量的錢財。支付五十億法郎的戰爭賠款,割讓有大量鐵礦的阿爾薩斯與洛林。這樣的連續打擊之下,法國與中國的差距迅速擴大。或許在中國開始建造萬噸以上的戰列艦時,法國還在搞那種木質基座的鐵甲艦吧。從哪個角度來看,法國艦隊都不存在大規模跑到西太平洋去挑戰中國的可能。
既然法國人已經沒有對付中國的力量,中國也沒有必要非得主動和法國恢復什么友好關系。等著法國遭到更多失敗,等著法國人求到門上,這種應對大概是最好的選擇了。李新其實還很希望法國外交委員會弄出什么幺蛾子事情來,攻擊或者侮辱了中國外長,中國就能順理成章的不再搭理法國。外長有這種圖省事的想法或許不應該,可李新與外交部的同志就是討論出了這么一個結果。
第一次登上法蘭西的土地,李新突然很有感慨。某種意義上,登上了法國的土地,才意味著真正到了歐洲的核心。歐洲工業水平不錯的國家都在北大西洋沿岸。西歐與北歐才是真正的歐洲核心。
意大利的工業實力遠不如這些歐洲核心,至于在1865年才被歐洲承認為歐洲國家的奧斯曼帝國更是無法和這一帶的歐洲國家相比。十幾年前,這幫國家不僅能決定歐洲的的命運,還能決定世界的命運。
當時連中國都不得不與英國虛以委蛇,和法國勾搭連環瓜分越南。當時在法國開始入侵越南的時候,中國曾經試圖獨占在越南的利益,所以邀請越南聯手一起對抗法國,中國開除的價碼是越南把北方的交趾郡的實際控制權交給中國。越南朝廷恐懼中國更甚于恐懼法國。他們居然玩弄了一個小手段,把中國的情報泄露給法國,希望換取法國的支持。
在這個列強才有真正話語權的時代,法國不僅沒有和越南合作,返回頭就與中國就瓜分越南進行了談判。最終中法密約里面,中國認同法國占領越南南部,法國保證中國的暹羅與越南的大米航線安全,中國沒有得到土地,只拿下了鴻基一帶的實際控制權。
那時候光復軍上層還認為韋澤都督有點軟弱,可海軍實力不強,光復軍又是打慣了有準備之仗,誰也不敢真的冒險進行一場無法控制的戰爭。
現在光復軍的看法就不同了,法國人在越南南部開疆辟土,還吞下了柬埔寨,與周邊各國還簽署了條約。現在法國一步步的把自己養成了大肥羊,中國若是不吃下這頭肥羊,的確對不起自己。現在光復軍里面已經完全明白“沉得住氣”為什么是一種真正的美德。在力量對比激烈變化的時候,處于優勢的一方反倒要格外能沉得住氣。時間拖得越久,最后的收益就越大。如果中國早早的和法國攤牌,中國就要親自動手吞下柬埔寨。李新其實認為,以中國的內部壓力,中國只怕不肯費那么大的氣力。
在中國外長向前合作伙伴的首都前進的時候,與法國隔了一條海峽的英國也沒閑著,英國海軍部在倫敦德文港海軍船廠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會議討論的內容當然不是中國外長跑到法國后要做什么。這次會議上要確定的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針對中國海軍作戰的軍艦。
不久前中國海軍證明了自己擁有擊敗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這種英國新式戰列艦的目的就是要擁有能夠擊敗中國海軍的實力。現在沒人能確定最終會選出那些英國設計師的戰列艦方案,然而新式戰列艦的級別名稱已經起好,為了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皇,新的戰列艦被命名為君權級。君權級戰列艦的第一艘軍艦艦名就叫做“復仇號”。
即便是洋溢著復仇的決心,英國皇家海軍仍舊沒有失去理智。這次特別會議僅僅是第一次會議,海軍部已經做好了開上一年兩年的準備。過去的一年中,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師協會的所有成員都拼命的研究中國海軍巡洋艦的各種資料。參加過三場海戰的人員在設計師協會會議上認真的講述了三次海戰的經歷,以及海戰中對中國海軍的親自觀察。
收獲最大的暫時不是造船人員,而是英國炮兵。中國的150炮對著英國軍艦打了幾千發炮彈,落入船體而沒有爆炸的炮彈也是二十幾發。這些炮彈拆除的時候爆炸了幾顆,炸死炸傷了十幾名拆單員與其他人員。可中國海軍炮彈為何如此優異的原因也被英國人掌握了。
干電池與電熱絲組成的引信遠比這時代的其他引信更加先進,這種劃時代的化學技術令英國炮兵界贊嘆不已。電引信解決了困擾英國炮兵多年的引信問題,也讓英國海軍對自己的軍艦重獲信心。
中國軍艦雖然靈活,但是噸位不大,lei管與諾貝爾的安全炸藥也不是英國無法生產或者大量得到的產品。英國7寸、8寸、9寸、甚至是12寸火炮,用上了新式炮彈之后,哪一種火炮都能輕松的給中國軍艦造成巨大的威脅。
而且中國的雙彈帶,以及彈帶上的紋路以及紋路磨損,也讓英國明白了中國火炮的一些技術參數。那是12條膛線的火炮。銅質彈帶上的紋路與膛線契合,增加了氣密性與旋轉穩定性。經過仿造之后,英國的火炮的穿透力大大降低,從穿甲彈來說完全不合格。而中國在海戰中也沒有使用穿甲彈,而是用的爆裂彈,可見中國也有這種問題。只是中國海軍根本沒有強求立刻突破,把這種技術用在了爆裂彈上。
在火炮方面,英國暫且沒有弄明白的就是中國超高速火炮的原理。但是英國火炮設計協會對此很有信心,他們相信這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三漲式蒸汽機英國也有,不過中國已經率先用在了海軍上。那種堅固的裝甲,英國認為自己并不差。中國艦隊的軍艦噸位不過4000多噸,英國的軍艦已經是萬噸級別的。比裝甲,英國絕不會弱于中國。
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是有著300多年悠久歷史的海軍,他們并沒有因為自己軍艦的噸位大,裝甲厚,火炮粗,加上了解了一部分中國海軍的裝備技術,就小覷中國,認為可以立刻報仇。
皇家海軍上下都完全承認中國海軍展現出來的武器系統全面優于英國,4000多噸的巡洋艦是諸多天才設計的完美結晶。裝甲、動力、火炮,每一項的設計都思路清晰,目的明確,互相之間配合的非常完美。中國一定有一支極為優秀的艦艇設計隊伍與火炮設計隊伍。
而這種認知讓英國海軍設計師協會與炮兵設計協會感到非常不解,英國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積累出現在的工程師隊伍,而中國不過二十幾年就全面超過了英國。聯想到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英國設計師們不得不懷疑,難道中國人真的比歐洲人更優秀,更聰明么?不然的話,就完全沒辦法解釋中國為何能夠二十年就全面超過了英國。
當然,關于人種的討論是個私下討論的問題。公開討論的是如何吸收這些經驗與教訓,建造出全新的無敵戰列艦。在與中國的三次海戰中,皇家海軍付出了上千條性命,其中大多數都是非常優秀的炮兵。除了人員的損失與軍艦的損傷之外,大英帝國還損失了國威,被迫承認了中國在西太平洋上的霸權地位。這個仇一定要報,而且要非常穩妥的進行。
從中國已經表現出來的工業與設計能力,他們絕不可能就此停步不前,在英國人努力設計新式戰列艦的時候,中國人一定也在努力設計新式的軍艦,搞不好這些新式軍艦已經開始在船臺上建造了。
反正英國現在與中國只是停戰,而不是簽署了和平協議,中立國條約還是繼續生效的。花上一兩年時間設計,再用兩三年建造與訓練。五六年之后,等全新的英國大艦隊造艦與訓練完畢,再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下一步行動的判斷就好。這中間的日子,英國讓全世界孤立封鎖中國就好。
英國的艦炮已經有了新思路,即便是與中國進行海戰或許無法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采取了新式艦炮之后,中國之外的那些海軍在英國皇家海軍面前已經是螻蟻般的存在,絕對可以輕松碾碎。
出乎英國海軍部以及皇家海軍設計師協會的意料之外,這次的會議上,一位叫做威廉•亨利•懷特的30歲設計師根據皇家海軍提出的參數,拿出了一艘14000噸左右的高干舷戰列艦。這個設計方案將堅固、均勻、可靠而高效結合在一起,得到了與會者的極高評價。
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討論,威廉•亨利•懷特的設計方案通過了第一輪的選拔,開始進入更加細節化的驗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