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當了外交部部長,外交部風氣立刻為之一變。原本的外交部只是個很普通的聯絡機構,兩任外交部長不是不想干的更好,一來是底子薄,二來是兩位其實都不清楚經濟,所以對于洋鬼子的判斷很容易產生誤解。
現在商務部長干起了外交部長,立刻就把之前積累的資料給利用起來。殖民時代是最終利益的時代,商務部同樣是最終利益的部門,洋鬼子的看法很容易就可以做出比較接近事實的判斷。
“都督,你現在為何不命令中央做好戰爭準備。我覺得英國人是不會善罷甘休。”李新單獨去見韋澤的時候提出了問題。
韋澤答道:“戰爭的準備是早就準備過了,只要計劃里面的艦隊建造完工,試航、調整,配齊人員,加上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并不害怕英國人打過來。既然如此,命令不命令沒什么區別。”
“可我總覺得有些心理準備會更好。”李新還是比較堅持自己的看法。
“我啊原本也這么覺得,不過最近我不這么想了。英國人會打過來的判斷,我早就做過。要和英國人打仗的事情,我也多次和同志們討論過。這個大方向沒錯,只是我沒想到具體的情況很可能變成英國人主動挑釁乃至動手的局面。在這種更具體的事情上我寧肯見招拆招,而不是做些無用功。”韋澤向他挺滿意的李新解釋著。
李新今年31歲,比韋澤小了9歲,即便是在高級官員普遍年輕的現在,李新也是屬于非常年輕的部級干部。他出身徽商家庭,自幼讀書。12歲的時候跟著家人一起加入光復軍,是走到廣東的幾萬人中的一名。這個年紀還是年輕氣盛,李欣有些不服氣的說道:“都督,你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反復講,不打無準備之仗。我覺得提前預判也是準備的一種。”
韋澤笑道:“給你們講課的時候我也年輕,覺得一切都能在自己掌握之中。到現在這個年紀,我并不是沒了進取心,而是真的知道以前的階段就是看不透一些東西。就如你,我相信你在當商務部部長的時候想的始終是為國家效力。可你那時候想到過你會在外交部部長的崗位上為國效力么?”
“這個……倒是沒有。”李新坦然承認。
韋澤耐心的解釋著,“英國人和我們打仗也是這樣,我們能從戰爭的基本原理層面來做準備。可我們不是算命先生,我們并不知道英國人什么時候打過來,打過來的時候有什么裝備,有多少兵力,以及他們在背地里面都有什么準備。資料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過度的預判對我們并不是好事。”
“都督,外交部也負責情報工作。我一定會盡力完善我們的情報網,盡可能讓預判資料更多,更準確。”李新向韋澤闡述著自己對未來的期盼。
李新沒能理解韋澤的心思讓韋澤的確感到遺憾,可他那種年輕人特有的沖勁倒是讓韋澤很中意。年輕人都是這么一點點成長起來的,韋澤也只能期待著李新的成長了。
想成長就得有歷練,英國人可不管中國人的想法,等73年1月三會結束,中央政府恢復外務工作。英國大使隨即就貿易問題繼續對中國施壓。“如果中國繼續采取這樣的政策,我們就只能根據我國法律,根據中俄之間的戰爭對兩國進行貿易禁運。”
“哦?俄國正式對我們宣戰了么?”李新裝作迷惑不解的問道。
中國與俄國打得很歡,但不知道是因為距離太遠,或者是因為什么別的原因,俄國并沒有對中國宣戰。中央對這件事也不在乎。俄國不宣戰的話,中國就專心奪回尼布楚條約規定的領土,惡劣的氣候環境是中國軍隊最大的敵人。俄國宣戰的話,中國就在更廣闊的地區打擊俄國,惡劣的氣候環境照樣是中國軍隊最大的敵人。
英國大使其實知道俄國沒有正式向中國宣戰,鼓動俄國向中國宣戰的外交工作正在進行,收效么……,俄國人對英國人處于大國博弈的漫長階段,對英國人的任何行動都非常忌憚。不過這并不是問題,對于日不落帝國來講,尋找理由實在是再輕松不過的事情。
英國大使冷笑道:“西班牙已經正式向中國宣戰。”
“那就請西班牙大使把宣戰書遞交給我們好了。”身為前商務部部長,李新比誰都更清楚英國人的把戲。中英貿易現在的確比較大,卻也沒能大到讓整個中國因為貿易而屈服的階段。反倒是國內因為城市化以及深化土改,民間的經濟活動大大活躍起來。能收上來的稅增加了很多。即便與英國人中斷貿易,中國經濟也不會垮。更不用說中美之間的貿易也挺發達,有了更強大的貨運能力之后,中國商船甚至能跑到南美去做買賣。
不怕英國人并不等于外交部長就能依照自己的心情胡咧咧,李新笑道:“我并不認為西班牙人能夠影響中英之間的友好關系。”
見李新好像有服軟的意思,英國大使試圖繼續說服李新,李新則在保持原則的基礎之上與英國大使扯著廢話。總之,李新服從了中央的政策,絕不接受英國對中國的任何強制傾銷。
正常貿易就是這樣,中國既然自己能生產替代英國人的重工業品,英國人也沒辦法。這已經不是中國市場開放不開放的問題,而是商業競爭的問題。如果要用武力解決這個問題,英國還不如派兵攻打德國與美國,這兩個國家和中國還不一樣,他們其實需要英國的優質重工業品,兩國政府完全靠高關稅壁壘強行把英國商品擋在兩國市場之外。現在美國和德國的關稅都超過了50,如果他們的關稅和中國15一樣的話,英國制造商絕對能夠把兩國的同類產品打的落花流水。把艦隊派到中國的路途中需要消耗大量錢財,這筆錢足夠建造起幾艘主力艦。
英國駐華大使甚至準備放棄采用威脅手段對付中國,但是唐寧街的命令卻逼著他繼續采取強硬手段。唐寧街的要求至少逼迫中國能夠用英鎊作為中國的結算貨幣乃至儲備貨幣。英國政府特別要求中國允許英國在中國發行英鎊債券。除了這些之外,唐寧街特別提到了要盡量在中國周邊支持敢于對中國進行軍事行動的國家。
想讓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又要扶植敢和中國作戰的國家,這兩個目標完全符合英國的利益。打開中國金融市場之后,英國即便是做不到逼迫中國國企購買英國產品,至少也能投資中國國企,從看著蒸蒸日上的中國國企發展中分杯羹。在中國發行英國債券籌集資金更是利益很大的事情。阻止中國完全控制整個東北亞是個長期戰略問題。這兩個目標僅僅是在實踐層面上的聯動效應有些沖突而已。但是英國攪屎棍幾百年,這種麻煩事情不知道遇到多少,他們對自己的能力頗有信心。
二月的北海道還是白雪皚皚,在室蘭地區,不少地區的土地上已經露出了黑色的地面。這片地區上最顯眼的建筑物莫過于高聳的煉鐵爐,煉鐵爐周圍的煉鋼車間廠房頂棚上積雪早就被熱量融化,干巴巴的屋頂看著絲毫沒有冬天的跡象。室蘭已經是蝦夷共和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這個工業中心的核心就是室蘭冶鐵所。
在援助蝦夷共和國的政策上,中國的態度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蝦夷共和國的人口和土地面積,它不可能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棉花這玩意就不是北海道這鬼地方適合種植的。擁有一個適合蝦夷共和國自身條件的工業體系,不僅能讓蝦夷共和國自保,還讓蝦夷共和國有了反攻本州的能力。英國控制了日本三島,中國自然就扶植蝦夷共和國來對抗。
日本一半以上的煤礦都在北海道,鐵礦中相當一部分也在北海道。北海道土地肥沃,每年降水也不少,農業即便只能種植一季,也足夠蝦夷共和國的人吃。
蝦夷共和國實施了選舉制度,不過挺有日本特色。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同。被選舉權只授予有一定學歷的公民,公民只有選舉權。
相當公民就得當兵。采取了全民皆兵,男女皆有服役義務的制度之后,蝦夷共和國發現了一個問題。北方各藩里面女子們也接受了軍事訓練,所以女性們也能上戰場作戰。這樣的話,意味著女性們也有選舉權。這與日本的傳統起了不小的沖突。
最后經過蝦夷共和國議會的討論,拿出了一個方案。女性除了服役之外,還得生下兩個孩子之后才自動擁有選舉權。這結果看著挺搞,可偏偏還真的有合理性與說服力。中國駐蝦夷共和國派遣軍司令員周新華中校除了詫異之外,還不得不佩服一下。
這些倒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1873年3月1日,函館的電報發到了室蘭,明治政府軍的海軍再次出現在津輕海峽,看動向是準備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