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項契丹聯軍十幾萬人被許朝四萬一戰擊敗,折損殆盡!
消息迅速從綏州傳遞出去,因為關心的人太多,這種消息是通過日行幾百里的快馬傳遞,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擴散。
西北震恐,整個北方都為之牽動。
河西以及南邊的吐蕃諸部都十分不安,他們很快派人到靈州,打聽大許朝廷的態度,是否會繼續西征……靈州設有諸部驛館,本來是互市做買賣的地方,眼下也是東西來往方便的一個據點。
此時的北伐草原,遠觀已有隱隱綠意,春天已來了。一騎戴著氈帽的快馬在草原上馳騁,“噠噠、噠噠……”馬蹄反復著快速的節奏,草原伸出,上京陳舊的城垣已出現在地平線上。
沒多久,信使便進入了大遼皇宮,他捧著一枝木筒,單跪在殿上,雙手捧起來。一個侍從走過來,在分列兩邊的群臣注視下接過急報。在場的有穿著毛皮暖帽的,也有穿長袍戴幞頭的人,他們不是漢人,仍是契丹官員,不過很多禮制都有漢官的影子。
侍從打開木筒,從里面抽出一卷紙來,轉身望著上位,耶律賢點點頭。侍從刮開朱漆,展開紙遞到耶律賢面前。
耶律賢看罷,立刻遞給侍立在側的蕭思溫,說道:“楊袞和李彝殷戰敗了,十余萬人被追擊死傷殆盡,百里內都是尸體。”
大殿上頓時嘩然!
立刻有人大罵:“楊袞就是頭蠢豬!”“上回不是報,許軍精銳不過四五萬,他就是單憑兩萬步騎也不至于如此!還有黨項的十萬大軍……”“對,派往平夏的諸使臣不都回稟,黨項人頗有戰力,步騎不輸部落軍多少……”
就在這時,蕭思溫開口冷冷道:“楊袞是宿將,他能打成這樣,諸位帶兵也一定能好多少。耶律休哥以前拍著胸脯說如何厲害,在幽州又如何?”
手握重兵的耶律斜軫立刻附和道:“蕭公言之有理。”
眾臣感覺到了什么氣息,謾罵聲立刻小了不少。
等皇帝耶律賢再度開口時,眾臣便不再隨便開口了,耶律賢道:“等楊袞回來,問他怎么回事。”
耶律賢又問道:“郭鐵匠坐上中原皇位后,究竟要干什么?本汗聽說平夏之戰前,中原朝廷勾結高麗,欲取我東北渤海之地?”
有貴族拜道:“郭鐵匠只是虛張聲勢罷?”
連他自己的口氣都不確定。
蕭思溫道:“郭鐵匠謀奪周朝皇位,這才幾年時間,已經用武力占了多少地盤了……”
大殿上的人們漸漸感受到了極大的外部壓力。不僅是因為平夏之戰的失敗消息,還有多次戰場上的往事就在不久前。
許軍沿著無定河,順利“接手”了銀州、夏州、宥州等城池以及沿途各城鎮。幾乎沒有遇到抵抗,李彝殷戰敗后,諸地無心抵抗,也再也沒兵了。
靈州節度使折德扆解除了全州軍民的戒備,奉詔趕到夏州面見皇帝,他也想問朝廷的態度,以便在面對西北諸部使節時能恰當地應付。
夏州,舊稱“統萬城”,雖然十分陳舊,但土夯的厚實城墻依舊展現著占據這里的統治者的野心。古老的城池,天邊起伏的山影隱隱在望,北方荒涼的草原一望無際,仿佛未知的復雜的人口比較稀少的西北地區。
郭紹的軍隊沒有貿然攻占屠戮王宮,中軍大營也只設在夏州的一座衙門里。
折德扆被帶引到簡陋的大堂時,深深感覺到了禁軍武將的興奮。大堂上對西北方略一片喊打喊殺!一戰剪滅三倍于己的敵軍,讓武將們有點控制不住血液的狂熱。言語中聽說前營軍府逮捕吐蕃、回鶻人,許多人嚷嚷著要趁勝西進,一路殺到西域!
文官們紛紛向折德扆見禮,言語間十分客氣。禁軍大部分武將還好,只有大個子的史彥超用斜視的目光看折德扆。折德扆也不愿意失了氣勢,一臉嚴肅地直著腰板站在那里,不主動招呼。
就在這時,聽到門外“嘩”地一聲金屬磨蹭聲,侍衛一起把櫻槍提了起來,接著便見一身戎裝的郭紹從門外走進來了。
眾將紛紛抱拳執軍禮,文官作揖。郭紹走上公座,坐下來才說道:“你們能把全西北的人都殺光么?”
滿堂文武頓時鴉雀無聲。
連折德扆暗地里也是一個激靈。說不出什么具體感覺,但心下就是對皇帝忍不住有敬畏之心,除了因為他身后的赫赫戰功和皇權,而且本身今上就頗有氣勢。但或許那氣勢是他位高權重后歷練出來的。
郭紹給折德扆不止一次很特別的感受,他的威怒并不像史彥超這種、說話帶著刺和暴戾之感,反而說話的聲音不大。但是口齒思維清楚,干脆利索,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讓人們絕對相信他心里有數,沒人敢亂來。
皇帝的身材高壯,典型的青年武夫身軀,但是姿勢非常筆直,頭顱從不低下。站有站姿、坐有坐相,有力而端正的動作,讓感受到秩序、條理。折德扆不止一次覺得皇帝和所有世人的氣質都不相同。
不需要發怒就能讓人服從,折德扆一直很好奇……或許是姿態言行中透出的光明正氣?有一定原因,就算是武夫們也不會尊重給人蠅營狗茍、猥瑣的事。但也不完全是那種正氣。
而且郭紹的所作所為有“仁”,那種骨子里的仁,對百姓仁,也會對自己的武將講手足情意,將恩怨。
這絕非軟弱,而是人情,是可靠、安全和信任。沒有人愿意對那種完全冷血的人忠誠,因為你對他再好,他可能恩將仇報,這樣還有啥意思?
郭紹所作所為,不是在演戲,每一件小事細節都有恩怨分明的心理。包括私下有人悄悄說的他娶堂兄嫂子的事,折德扆了解一些內情,對這事的看法又不一樣。他對一介婦人都能如此,何況對過命的兄弟?
折德扆滿懷期待,很想瞧瞧皇帝在大捷之后對西北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