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崩逝了,有人喜有人憂,對于后宮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高興的,但也總有那么幾個人不高興。首當其沖的就是覺得自己沒了靠山的貴人博爾濟吉特氏,其次就是剛剛得意不已的庶妃烏雅氏。
庶妃烏雅氏在大庭廣眾之下爆出了身孕,自然有人羨慕嫉妒恨,如此一來,當太皇太后崩逝的消息傳出后,立馬就有人制造出新的流言來,說庶妃烏雅氏肚子里的那個孩子是災星,克死了太皇太后。
后宮原本就是這樣踩低捧高的地方,沒事別人都要整出事情來陷害于你,更不要說你現在有事了,不陷害你簡直是天理難容。
“主子這下子可以放心了,日后這烏雅庶妃可翻出不什么風浪來了。”青煙一邊給淑嬪捏著肩一邊笑道。
淑嬪臉上露出享受的表情了,雖是國孝期間,臉上卻沒有半點愁容反而喜笑顏開。太皇太后死得真是太是時候了,也不枉她……
說起來,這后宮里淑嬪最恨的不是英貴妃也不是懿貴妃,而是佟妃,畢竟當年是佟妃給她下了絕育藥。因此佟妃一黨的庶妃烏雅氏也一起被淑嬪給記恨了,如今瞧見她倒霉,淑嬪心里自然高興的不得了。
倒是一旁的青衫有些深思,見淑嬪樂過了才說道:“奴才倒是覺得這事沒那么簡單。”
淑嬪抬頭看向青衫,她的這個掌事宮女一般不說話,可一旦說話,那就是必戳中紅心“你且說說,怎么沒這么簡單。”
“主子忘了,這佟妃娘娘可是準備要抱養她肚子里的孩子的,到那時這災星的孩子可就是佟妃的了不是她的了。就沖著她那張臉,只要她不做過分的事情皇上也不可能舍了她,如今不過是暫時將她壓下去了而已,等著日后她再生一個孩子出來,豈不是比這個更可心?”
青衫給淑嬪奉上一碗紅棗糖水“再說了,奴才瞧著皇上也不會放任不管這流言,到底那孩子身上可流有皇上一半的血脈,所謂血濃于水,皇上又哪里見得了別人作踐自己的孩子了。”
不說皇上,任何一個父母看見別人作踐自己的孩子都會生氣,都想報復回去的。
淑嬪沉思了片刻,終究嘆了一口氣“這烏雅庶妃還真是好運呀!”
青衫連忙安慰道:“主子這話可錯了,到底這次她已經入局了,至于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說。如今您可是淑嬪,她只是一個小小的庶妃而已。等著您這胎生下來若是一個阿哥,到時候封妃也不在話下,何必和她一個小小的庶妃計較了。”
“倒是本宮魔障了。”淑嬪回過神來,她的目標一直都是佟妃,而非庶妃烏雅氏,只是之前佟妃和庶妃烏雅氏一直被綁在一起,才讓她有了一個錯誤的感覺兩人是一體的。
或許有利益的時候兩人是一體的,但一旦有了利益也容易出現分歧,最會被人趁機插手。
“主子,如今可別想那么多,仔細著傷神,如今您肚子里的小阿哥才是最重要的。”青衫小心翼翼的勸道。
淑嬪現在咋一看是得寵的,可未來怎么樣還真不好說。皇上雖然不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但后宮嬪妃那么多,他心里又能記得了幾個了,安嬪李氏不就是因為在宮宴上失儀了,就被皇上給冷落了,以前她可得寵得很了。
而且淑嬪還比不上她,安嬪雖然是漢軍旗的,但李家的人脈都是供給的她一個人,而淑嬪這里還有庶妃郭絡羅氏在一旁挺著大肚子虎視眈眈了。一旦淑嬪這里出了差錯,免不了就是被當做棄子,被別人踩著上位的下場。
淑嬪摸了摸肚子,輕撫了一下已經凸起來的部分,她自然知道現在什么事情對她最好,只是……到底意難平。
庶妃烏雅氏一臉木訥的跪在靈堂前,雙眼呆滯,臉上默默的留著清淚。她真的不知道該說自己運氣好了,還是運氣差,這個孩子來的真不是時候。
可虎毒不食子,庶妃烏雅氏也做不到打掉這個孩子的事情,而且如今這種情況也做不到讓她打掉孩子的事情,因為真做了那意味就太明顯了,反而會被皇上厭惡。
咬了咬下唇,庶妃烏雅氏眼神黯淡,空洞的眼睛看著這滿布白紗的靈堂,輕風微撫著紗布,莫名的庶妃烏雅氏心里升起一股寒意來。或許她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不應該隱瞞自己懷孕的事情,不然怎么會落得這般進退兩難的地步?
只是……低頭看著自己已經凸起來的肚子,到底她還是狠不下心來,這是她的孩子呀!是她期盼已久的孩子,指甲浸入了手掌心的軟肉里,庶妃烏雅氏掃過前面的幾個人,她不甘,憑什么自己要受這么大的罪,而別人卻能夠順風順水安享榮華富貴了。
她不認輸,不到最后一刻她是絕對不會認輸的。
宜爾哈似乎是感受庶妃烏雅氏那炙熱的眼神,身子微微的往旁邊側了側。哭靈什么的自然要裝得像,因此宜爾哈臉上也滿是淚水,只是到底傷心并沒有入到眼睛里,只是流眼淚而已。
很快哭靈就結束了,和大家想得不一樣的是,哭靈也是分場子的,并不是讓人一天到晚的跪在那里哭,真是那樣沒幾個人能吃得消,要知道太皇太后死了停靈可是要停最高規格八十一天的,要是天天如此,一場喪事辦下來,怕是過不了多久又要辦了。
宜爾哈扶著皇太后起身,轉過身子的時候,敏銳的瞧見了康熙的眼神,無喜無悲。
呵呵,或許這后宮里的人都理解錯了,康熙對太皇太后死了這件事或許心里并沒有什么悲傷之情,或許若不是要顧忌到蒙古,康熙連哭靈都不想給太皇太后哭了,誰讓康熙查到的‘事情真相’就是太皇太后害死了他額捏?
瞧著靈前站著的心思各異的嬪妃,宜爾哈隱隱約約的有些期待她們會整出什么事情來,尤其是在康熙不是大家心里想的那么遷怒于庶妃烏雅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