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d的背離情況,技術界公認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頂背離,當股票的股價走勢一直在向上漲并且一峰比一峰高,而macd指標圖上的dea黃線,以及由紅柱構成的bar的走勢卻是一峰比一峰低時,則為頂背離。頂背離一般代表多頭力量逐漸縮小,是股價在高位即將反轉趨勢的信號,表明股價即將下跌,是賣出股票的信號。”
丁旭說道,“而底背離一般出現在股價的低位區。當股價還在下跌,而macd指標圖上dea線以及綠柱走勢卻一底比一底高時,則為底背離。底背離一般是預示行情將可能出現反轉向上的信號,表明股價短期內可能將止跌反彈,是短線買入股票的信號。當然,具體持有股票多久,則需要根據后市行情的確認。”
“這個背離我也研究過,可是有時候,背離之后還有背離,甚至下跌過程中連續出現三四次背離,股價卻仍然跌跌不休,如果在第一次背離時抄底,就會被套牢,怎么破?另外,不同的周期,背離情況也不一樣。也許日線沒有背離情況,但5分鐘k線圖上卻有背離情況,又怎么辦?”ss問道。
“嗯,在實戰中,其實并不能精確地確認行情要背離多久,背離幾次,才會出現轉勢。有時很快就會發生轉折,有時卻會持續一段時間再轉折,直至發生下一次背離。不過,據我的觀察,行情在頂部背離的次數較少,一般不超過兩次。而在底部的背離則比較多,一般會有兩三次,甚至達到四次以上。另外,背離越嚴重,背離的時間越久,發生反轉的可能性越大。”
丁旭答道,“macd指標雖然是技術指標中唯一一個可以單獨使用且準確率較高的指標,但也是一個比較滯后的指標,因此macd指標主要用在長期的趨勢判斷上面。一般來說,周期越長的背離越值得相信,比如周線和月線的背離,這種長的周期很難騙線。”
“那判斷背離時,到底是看白線還是黃線?網上有不同說法,有的說看白線,有的說看黃線。”ss追問道。
“我個人覺得,主要是看幾個高點對應的下方的黃色dea線,因為白線是短期移動平均線,而黃線是長期移動平均線,白線的反應更加靈敏,逃頂時更快,但容易誤判。用黃線雖然更準確,只是略有些滯后,在逃頂時靈敏度差一點,不過更為準確。而用黃白線的交叉點,就更為滯后,往往當出現交叉時,股價已經上漲或下跌了不少了。”
丁旭解釋道,“當然,有的人習慣于看白線,或者看黃白線的交叉點。只要經過驗證,證明成功率高,其實也是可以的。而且我觀察過,黃線和白線雖然一高一低,但總體趨勢是一樣的,所以不管用黃線白線,其實總體效果都是差不多的。而且指標的參數也是可以調整的,覺得滯后,就把時間調短一點就可以,還可以用不同的次級別周期來觀察。另外,不管什么指標,適用于自己就是最好的指標,所以不管用黃線還是白線的高點,或者是交叉點,都要經過驗證,證明是準確的,就一直用這個標準,不要換來換去。”
“奇跡,這個紅柱綠柱,為什么叫能量柱?這是什么原理?”剛用年終獎金入市炒股的怪大叔,最近剛好在學習技術指標,趕緊提出了自己今天剛想到的一個問題。
“這個紅綠柱,學名叫做bar,也叫macd,是用dif白線的值減去dea黃線的值,然后繪制成柱狀圖。紅柱表示正值,代表多頭能量,綠柱表示負值,代表空頭能量。用紅綠柱來分析,具有直觀明了并且實用的特點。”
丁旭笑道,“這里面有個周期分析的小技巧,綠柱間隔的時間越長,未來上漲力度往往越大,時間越長。而紅柱維持的時間越長,未來下跌空間和力度往往越大,時間更長。”
“聽得似懂非懂的。”怪大叔撓了撓頭。
丁旭在自己發出的一段走勢圖上,用箭頭標了幾個箭頭符號,解說道:“多看看圖就好理解了。比如600855這只股票,在1999年6月至9月的走勢,并對應macd的形態來分析一下。在6月30日時,該股票的最高價是13.88元,對應的dif值為1.06,macd值是0.76,這個macd值也就是紅柱的高度值。6月30日以后,股價一路上漲,到8月18日達到最高價16.35元,但此時的macd值僅為0.70,dif值為0.87。也就是說,股價創了新高,而指標并未跟隨創新高,反正逐漸走低。畫兩根直線來表示,股價是上升線,macd指標是下降紅,這就是明顯的頂背離特征。隨后,股價就開始反轉下跌。”
“底背離就是反過來?”大肉包人生頗感興趣地問道。
“嗯,差不多是這樣。”丁旭又發了一張圖,解說道,“我們再看一下000001這只股票。在1998年4月23日,它的最低價為20.58元,綠柱的macd值是0.29。6月17日,股價跌到18.16元,macd值為0.26。7月1日,股價跌到16.6元,macd值為0.23元。7月20日,股價跌到15.10元,macd值為0.19元。你們看,四次綠柱的低點,一次比一次高,而股價卻持續下挫,連續形成了四次背離,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還是w底的背離。在這種情況下,股價終于企跌止穩,開始大幅反彈。當然,由于是在熊市之中,反彈之后又開始了漫長的下跌,但這至少是一個短線機會。”
“包子和大盤呢?”玉影顯然對別的股票都不感興趣,只鐘情于包鋼稀土。
“大盤去年跌到2700點附近,指數不斷創下新低,代表殺跌力量的綠柱卻不斷萎縮,每一片綠柱的最低點,呈現出一底比一底高的態勢。黃白線的低點和交叉點,也慢慢抬高,這顯然是典型的底背離,而且這種底背離一直持續了四次,基本可以確認底背離徹底確立,并值得抄底。畢竟,背離的次數越多,后續的反彈空間就越大,當然值得一搏。”
丁旭笑道,“而包子下跌過程中,也出現了這種底背離。雖然我是做完中鐵二局再來做它的,那時底背離已經消失,不可能抄到最低價,但能在相對低價買入,也算是抄到了底了。另外,包子在2008年11月10日,macd形成了弱勢金叉,12月23日形成死叉,今年1月8號又在零軸附近形成了強勢金叉。目前紅柱仍在不斷放大,趨勢仍然向好,所以,今天的震蕩調整,根本不算什么。看好大趨勢,堅定捂股就行。”
聽丁旭這么一分析,大家都放下心來。
怪大叔趁機又提了一個新問題:“奇跡,我發現很多指標是會打架的。比如我剛開戶時,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理推薦我學著用kdj和rsi指標,并告訴我什么叫金叉和死叉。我觀察了一下,雖然有時不靈,但大體上還是比較準的。只不過我這兩天剛學了macd指標,卻發現macd和kdj指標經常會發生背離。比如當macd開始向上金叉,kdj卻向下運行,甚至還在死叉過程中。像這種情況該怎么判斷?”
“這個問題確實比較重要,因為kdj和rsi屬于快速指標,反應快但容易失誤。macd則是慢速指標,信號有些滯后但準確率高,各有所長。因為兩個指標對走勢的反應有快慢之別,自然就容易沖突。從理論上來說,所有技術指標能共振當然更好,就易于判斷,但這種共振時機很難找到。而且技術指標基本都是基于成交量和成交價而推演出來的,能看懂量價關系,根本不要用多少指標,用一個比較準確的macd指標就足夠了。”
丁旭解釋道,“另外,我覺得,一般的散戶做中長線,指標慢一點不要緊,只要準確就行了,所以就用macd就好了。當然,你要是覺得別的指標更好用,用別的也可以。但一定要記住,你用什么指標決定買入的,就用什么指標決定賣出。不要一下子用macd買入,又用kdj指標來決定賣出,那就亂套了,容易失誤。一句話,就是指標不在多,貴在精!只要把一個指標吃透了,用好用活了,比掌握十個指標都要有效。因為這些指標的原理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用多了指標反而會發生沖突,讓人無所適從。”
“可是只用一個macd指標,它不是有滯后性嗎?怎么破?”怪大叔追問道。
“其實也好解決。對于滯后性,可以到次級別的k線圖里去尋找提前一些的背離,提前發現更精確的買賣點,比如在30分鐘圖里尋找背離。因為長線是看月線,中線是看周線,日線是做中短期,30分鐘是做短線,5分鐘和1分鐘圖做超級短線。”
丁旭說道,“當然,千萬不要迷信這些指標,因為主力是什么日線指標都能做出來的,所以還要結合周線、月線來看,這種周期是很難騙線的,有利于我們把握好長期趨勢。另外,均線k線成交量,以及籌碼欄,也是判斷趨勢和買賣點的重要依據,結合這四者來看,把握好走勢其實并不難。”
禪師聽到這里,插了句話:“我補充一點,還有個均線為先原則。即對于macd之類的技術指標的應用,一定要考慮股價是否突破中期均線壓力,因為在沒有突破中期均線的情況下形成金叉有可能是多頭陷阱。而沒有跌破中期均線的死叉,則可能是空頭陷阱。”
聽丁旭和禪師這么一講解,大家都對指標的用法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r1152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