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一則百萬字飛翔的評論,南朝抱歉,順利的話,三月就該破百萬了哈!)
陳三郎并沒有離開梅花谷,他當然不會兩手空空就此離開。筆《趣》閣ww.qu.
梅花谷的情況有些特殊,并非尋常的隱士那么簡單,而是依附梅花社,形成了一個整體,如同機構一般。
一般意義上的隱士,結廬而居,加上仆從,也就三五人罷了。真正的隱士就一個人,做通了他的工作,便算完成任務。
可現在梅花谷里,稱得上士子的就有數十人之多,匯聚而居,互相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關系,有的是世交友朋,有的是遠方親戚,有的結交為秦晉之好……
有關系,就有糾葛,不管哪個家族,都難以單方面下決定。因為他們早就有約定,要團結一致,彼此呼應。有事情,務必先攏聚在一起,商量討論,然后再做章程。
現在陳三郎來請人出山,便是一件大事,牽涉頗大。
請人,實則上就是說服人。如果說服一個人相對容易,那要說服一群人就相當困難了。
這還是一大群有閱歷有名望的知識分子,更是難上加難。
至今為止,陳三郎真正費了心思去招募的,實則只有周分曹一個而已。周何之與宋志遠兩個,都是被形勢所迫,自然不用耗費多少口舌工夫。而周分曹,也是登門了兩次,這才將其說服,跟隨到了涇縣。
聚人,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很多事情,都必須先聚人起來,方能成行。
說實話,現在陳三郎的境況比起在涇縣時,并未好上太多。涇縣縣令一職名正言順,有欽命加成,還有一柄尚方寶劍。可眼下身份卻是有些尷尬,從官面角度上看,他離開涇縣,始終有些不明不白。正常程序來說,下一步章程應該是入京陳述經過,再由朝廷定奪。
但他倒好,拐個彎,跑到雍州里來了,還占了個府城,這就顯得耐人尋味了。
雖然說朝廷對待雍州放任自流,只要占了地方,上了奏折,便能當官。問題是陳三郎的身份敏感,當今皇帝又病重,難以理事,這就變得玄妙起來。如果朝廷準了陳三郎的官,便等于開了一個頭,如果別的州域的官員也跑到雍州來,又該如何對待?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朝廷對陳三郎的態度,會不會看揚州元文昌的臉色行事?
石破軍已反,在這關鍵時刻,若惹得元文昌不高興,反將起來,這等責任誰能背負得起來?
相比之下,為了國家大義,顧及全局,從而犧牲陳三郎一個,倒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這就是陳三郎決定不去中州,入京城的一大主因。他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別人來審理。不管是進中州,投奔李恒威,還是入京城,覲見圣上,只要過去了,他都將失去自主的權利。
只有轉道進入雍州,才是最好的選擇。一如鳥出囚籠,魚游大海。起碼至今為止,都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選擇,真是件莫測之事。
那現在,就看梅花社的人的選擇了。
陳三郎背負雙手,在谷內隨處漫步。身后親兵跟著,親隨背負的禮盒先前已經交了一部分給陸景,還剩下不少,就看有沒有別的合適的人可以送出去。
梅花谷也不算大,他們一行人所到之處,都引來不少人觀望,低聲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看得出來,這些人已經搬遷進谷內有一段時間,不少地方都開辟了地,種上菜蔬;還有些地方建立起圍欄,里面養著豬羊,甚至還有牛。
陳三郎現在就站在牛欄邊上,看著那頭養得肥壯的大水牛。
梅花谷外,草被遍生,很是茂盛,養牛具備天然的好條件。
剛才去找陸清遠的時候,在谷外還見到開辟了些田地,種上莊稼。但顯然,在山地上種那些不合時宜,收成注定單薄。
在一片迷惑不解的目光中,陳三郎靜靜看著牛,仿佛在欣賞一件美妙的藝術品。
牛有什么可看的?
不但梅花谷的人,就連跟隨陳三郎的部下,都覺得難以理解。或者說,這是陳三郎第一次見到牛,故而感到好奇新鮮?
差不多看了半柱香,陳三郎這才意猶未盡地挪開步伐,去往別處。
忽然間,他停住了腳步,看著一個人。
這個人在挖掘一片土壤,非常吃力的樣子,而且看起來他也不會挖地,動作很是生疏,甚至稱得上拙劣,扭扭歪歪的。只看他動了幾下鋤頭,他便是滿頭大汗,拄著鋤頭柄大口喘氣。
當看到他走動時,陳三郎立刻敏銳地發現,這人原來還是個瘸子,左腿折了,使不上力,勉強拖著走路。
陳三郎見到,不禁惋惜地嘆了聲。此人面貌清雅,必定是個讀書人無疑。從舞文弄墨,到揮舞鋤頭,實在算是極為巨大的改變。
夏禹立朝兩百年,重文輕武,久而久之,養得許多五體不勤的書生來。他們不但身體文弱,思想更是頑固,信奉“萬物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此總是拼命地考試,直到考中為止。即使家道中落,功名無望,但仍是放不下架子,不會放下身段去做營生。
迂腐至斯。
眼前這人能放下筆墨下來挖地,在陳三郎看來,實屬難得,只可惜,身體殘了,不管做什么事,都會不便。
咚咚咚!
一名小廝快步走來,到了陳三郎面前,彎腰恭敬地道:“陳公子,我家老爺請你去房舍赴宴。”
這是陸家的仆從。
不知不覺,快到中午時分,陸景讓人備了酒菜,要大開宴席。
陳三郎應道:“好,我這就去。”
那小廝并未馬上走,朝著那瘸腿的人叫道:“郭進士,老爺也吩咐下來,請你也來。”
郭進士?
陳三郎一愣,再度去看他,真沒想到,這還是一位進士來著,更是稀罕。
天下間讀書人萬千,但進士卻少之又少。考到了進士功名,也等于考到頂了。有此功名在身,便等于有了官帽子在頭,除了極少數的偏端個例,絕大部分進士都能過得不錯。
現在這郭進士衣裝上都打了補丁,還得拖著瘸腿下田種地,毫無疑問,應該是在戰亂中遇了劫難,才會淪落至此。
之前聽陸景說谷中有三名進士,一個陸清遠,第二個,便該是這位郭進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