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自認為是一個心里承受能力很強大的人,看慣了現代各種現象以及在網絡上公布的各種千奇百怪的事,他原本以為自己對待大多數事已經能夠做到無動于衷或是能夠泰然面對了,但是今天的鄭發奎卻又給他好好上了一課。
“什么……商稅五百六十兩,農稅三千五百三十四石?”
岳陽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雞般聲音突然變得高亢起來。
晃了晃腦袋,岳陽覺得有些發暈,這個數字簡直就是一瞬間就摧毀了他的三觀。他又鄭重的問了一遍,最后才確定自己的耳朵沒有出問題。是的,應州府八個縣今年收上來的商稅總額只有五百六十兩,糧食五百三十四石(四千多斤)。
幾分鐘后,穩定了心神的岳陽再次問鄭發奎:“知府大人,賦稅如此之少,難道您就不怕朝廷責罰嗎?”
“怕什么,我應州府收上來的賦稅還算多了呢。”鄭發奎卻是一臉不在乎的神色,“再說了,前次岳大人交上來的十萬兩銀子的鹽稅押解上京后,本官還受到了朝廷的嘉獎呢。再說了,我應州府收上來的稅其實也不少了,岳大人您還不知道吧,平原府去年收上來的商稅只有四百七十兩,比起他們本府還算好的呢?”
“啪……”岳陽手中的茶杯再也握不住,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從鄭發奎處出來后,在回家的路上岳陽整個人都覺得有些沉沉的,剛才的聽到的事情已經完全出乎了他的想象,他萬萬沒有想到,大明的官員不作為竟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
一府之地,收上來的商稅竟然只有五百六十兩。若是折合成現代的貨幣也就是說一個擁有八個縣的地級市一年收上來的稅只有區區六萬塊錢,而糧食只有四千多斤。
這件事聽起來就象個冷得不能再冷的笑話,但它確實就發生在岳陽的眼前。岳陽估計,這件事若是發生在二十一世紀。估計這個市包括市長在內所有政府官員全都要被拉出去槍斃一百遍都不會有替他們喊冤的。就是一頭豬來當這個官估計都比你強吧。
當岳陽詢問為何商稅和糧稅如此之少時,鄭發奎無奈的告訴岳陽。那些商戶他們也不是說不交稅。但是他們通常都他們一般只交納非常少的一點點稅收,并不全額拖欠,同時許諾以后會補交余額。
對于賦稅拖欠,官府衙門會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追征。但是拖欠兩三年以后,就不能再指望拖欠者們補交欠稅了。對于這些偷稅漏稅者,按道理說官府是可以對他們進行處罰的,例如鞭打、關押甚至沒收他們的財產等等手段,而這種手段在當時的西方是非常常見的。
但是這種做法在大明卻非常少見,若是有誰干這么做了通常就會被人扣上酷吏的帽子。洪武九年的時候,山西平遙有一個主簿名叫成樂。在他任期滿的時候,他的上級以其‘能恢辦商稅’為由,褒其進京朝見皇帝,結果遭到當時的皇帝朱元璋的批評。
朱元璋以:‘稅有定額,若以恢辦為能,是剝削下民,失吏職也,州考非是’的罪名不但不褒獎他,反而把這位收稅能收給弄進了大牢。得!收夠了稅銀,反倒被視為盤剝百姓,連朱重八自己都開了這么一個惡劣的例子,誰還敢真的收稅啊.
于是這么一年年下來,大明的稅收就這么越來越少了。
岳陽從鄭發奎的話語里聽到了一絲無奈,但更讓岳陽感到無奈的是他看得出來,這里面有文人集團和商人集團那無處不在的影子在里面。岳陽可以肯定,現在的大明朝,百分之九十五的商稅都被偷稅漏稅掉了。這種情況下,用稅率來衡量明代商業稅的征收,已經失去了意義。
“唉……大明不亡簡直就沒天理啊!”
一直回到家里,岳陽還是沒想明白,明朝的那些官員難道真的就沒腦子嗎?他們就不知道這樣下去就是在動搖國本嗎,一個朝廷一旦沒有了起碼的稅收就會陷入崩潰嗎?
想了半天,岳陽還是沒弄明白為什么好端端的大明會變成這樣。
后世的學者們大都認為,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財政危機。國家財政困難,導致發生饑荒,沒有錢去賑濟;發生戰爭,沒有錢支付軍餉。沒有錢賑濟災民,饑民作亂;沒有錢發軍餉,饑兵作亂。饑民與饑兵結合,導致大規模的國內叛亂。朝廷軍缺乏戰斗力,導致國家既無法消除外族入侵,也無法肅清內部叛亂。
就這樣,財政危機,導致軍事危機;軍事危機,導致更大的財政危機。如此惡性循環,明朝最終走向滅亡。
表面上的原因是如此,但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而今天,岳陽得出了結論,那就是明朝的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了。
而這種控制并不是指地方官員的任免或是別的東西,而是失去了對地方基層和最底層的控制。
明朝政府是一種典型的大社會小政府的模型,明朝洪武年間,整個明朝只有5488名地方官,隨著兩百多年的發展,即便是到了明朝后期,已經擁有一億兩千萬人口的大明王朝的官員數量也不過20400名,而吏員的數量也只有51000名,也就是說大明就是靠總數只有七萬多名官吏管理著高達一億的人口,相比于后世那高達三千多萬的公務員的數量,用天壤之別來形容明朝官吏的稀少絕不過份。
而官吏數量的稀少就直接就導致了大明朝廷對地方控制上的乏力,有一個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華夏歷來是產茶大國,茶稅歷來也是各個朝代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比如在飲茶尚不是很普及的唐朝,唐朝政府僅從兩淮地區,每年就可得鹽利600萬緡銅錢。
但是明朝呢,崇禎四年,大明朝廷從各省收取的茶稅是多少呢?事實上是,那一年收取的茶稅是:云南省17兩,浙江約為6兩。當時的一位官員對此作了如下的概述:“內地茶戶不知官茶、私茶之說久矣。天下之言生財者,亦罔聞知。”
浙江省作為全國屈指可數的產茶大省,一年收上來的茶稅竟然只有六兩銀子,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荒唐的冷笑話這么簡單,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悲哀了。
坐在椅子上的岳陽努力的回憶著自己以前在歷史書上學過的內容,但是他越想就越覺得有一股無力感涌上心頭,這樣的大明還有救嗎?自己在這里這么辛苦的操勞,會不會終究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呢?
原本岳陽心中還是有些底氣的,因為可以自由的在現代社會和明代只見穿梭,有現代社會做后端的岳陽總認為自己即便是打不過逃命總是沒問題的。可現在呢,媳婦也娶了,而且一娶就是三個,加上老太太、妹妹岳穎以及一大幫的部下和仆役,更要命的玉佩眼看著就要碎了,這個結果讓岳陽感到越來越揪心。
“唉,估計還能到現代社會跑一趟,下次把老子惹急了老子就買一挺機關槍,誰要惹老子生氣老子把他們全都突突了!”岳陽氣鼓鼓的發著狠,但過一會他就泄氣了,現在的情況是即便有錢他也不知道到哪賣槍去啊,出國倒是可以買,可問題怎么把槍支和大量的彈藥運回國內以及他在郊區的小院,總不能讓快遞公司送貨上門吧?
想著心事的岳陽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睡著的時候,在大明的另一個地方卻卻有人提到了他的名字……
位于北京城內的紫禁城歷來都是大明朝廷的中心,而紫禁城的西北側有有一座小宮殿,這座宮殿的名字叫做暖香閣。
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一種溫暖的味道,其實他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崇禎皇帝的御書房。
不同于名義上的御書房崇政殿那樣輝煌大氣,暖香閣只是一座小宮殿,里面的東西也很不是很奢華。只是大多數的東西都是明黃色的,估計這也跟其主人的身份有關。
今年年僅二十三歲的崇禎皇帝坐在明黃色的軟靠椅上,低著頭在一本奏折上不停的寫著什么,過了一會,他才將寫完的奏折放到一旁。在他的面前還有一摞厚厚的奏折,上面都用黃紙貼著,黃紙上還寫著一些小字。
崇禎是明朝里最勤奮的君王之一,各地送上來的奏折無論巨細,他都要過目。但由于奏折過多,他一個人全部看完的話又看不過來,又怕漏掉重要的東西,因此他采用的宋朝的辦法。
他叫通政司收到奏折后用黃紙把事由寫出,貼在前邊,叫做引黃,再用黃紙把內容摘要寫出,貼在后邊,叫做貼黃。這樣,他可以先看看引黃和貼黃,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詳閱全文,這樣就不會漏過緊急軍情密奏和塘報了。
伸手拿起另一本奏折,隨后看了看奏折前的引黃,又翻看了奏折后面的貼黃,原本已經疲憊的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驚訝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