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林聽到這里臉上露出了喜色,他看著阿豹、阿虎和阿布說道:“作戰計劃你們已經清楚了,原來我擔心你們的人缺乏訓練,所以才把我的人派來擔任各個小隊的隊長。現在既然大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作戰技能,那我就把我的人都抽回來。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支精兵,隨時準備對各個薄弱點進行支援。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
阿虎、阿豹和阿布三人相互看了一眼,阿豹隨即說道:“沒問題,我們幾人連同阿布的兩個兄弟都下去,親自擔任各個小隊的隊長,一定嚴格按照你們制定的作戰計劃執行。”
萬林點點頭說道:“好!”他跟著對身邊的小李和老劉說道:“把你們兩人的單兵通訊設備交給阿布和阿豹,他們兩人的華夏語說得比較好,這樣便于我在戰時跟他們溝通,你們教他們一下使用方法。”
“是!”老劉和小李立即回答道,跟著取下身上的通訊設備交給了阿布和阿豹,隨即將兩人拉到一旁手把手的教他們使用方法。
萬林隨即對成儒幾人說道:“走,我們到山頂上看看。”說完,他帶著成儒幾人大步向山頂走去。幾人走上山頂,萬林舉起狙擊步槍透過瞄準鏡向周圍山間瞄去。
此時太陽已經西斜,圓圓的太陽就像是一個大火球一樣懸掛在遙遠的山頂,空中碧藍如洗,幾片白云像是絲綢忽忽悠悠的飄蕩在碧藍的空中。周圍群山起伏、山勢連綿,整片山間看不到一個人影,顯得十分寧靜。
萬林隨即又壓低槍口向周圍望去,周圍山間雜草叢生,一棵棵枝葉茂盛的大樹零零散散的遍布在山間,就像是一個個矗立在山間的哨兵,嚴密監視著周圍的一草一木。不遠處的幾個土丘上,他隱約可以看到幾個人影趴在巖石和草叢中。
他舉槍靜靜的觀察了好一會兒才放下狙擊步槍,沉思著對身旁的成儒幾人說道:“我把咱們的人從彎刀小隊中抽調出來,是考慮將咱們的人安插在重要位置,防止在戰斗中出現突發情況。”
就在這時,遠處一座山腳下忽然急匆匆地跑出兩條人影,兩人跑動的動作十分快捷。萬林幾人凝神望去,原來是吳雪瑩和溫夢正從西面山間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萬林凝神望著吳瑩瑩兩人快速跑動的身影,嘴中繼續說道:“從目前情況看,坤沙這次是有備而來,無論是在兵力還是火力上一定會遠遠強于我們。但是,打仗是兵不在多而在精,只要阿豹他們的人能按照我們的計劃層層防守、步步誘敵深入,逐漸將敵人引入我們的雷區,那此仗我們就已經打贏了一半。”
他說著眼中忽然射出一股冷光,扭頭看著成儒說道:“能否全殲或者重創坤沙的這批馬?關鍵就要看我們能否將敵人圍堵在這片雷區中。”
他說著看著張娃說道:“因此,你的任務是此役勝敗的關鍵,每一片區域起爆的時機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決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要用一個個炸點爆起的火光,逼著敵人進入我們的伏擊圈。太早,敵人就會警覺迅速撤離這片區域;太晚,阿豹他們的人肯定抵擋不住對手強大的火力,而且還會給他們造成重大傷亡。”
他說到這里,扭身指著靠近山頂那座阿布他們用巖石壘砌的小院說道:“屆時我的指揮所就設在這座小院中,小雅、玲玲你們倆跟著我。”小雅和玲玲立即立正回答道:“是!”
這時吳雪瑩和溫夢已經氣喘吁吁的跑到了萬林幾人身前,兩人接過成儒和小雅遞過去的水壺,吳雪瑩急促的說道:“報告,我和溫夢剛才靠近西側山區十五公里處隱蔽偵察,發現大批武裝人員在一座山腳下停了下來,人數約有兩個連的兵力。”
萬林幾人看著兩人,臉上都露出了無奈的神色。剛才萬林他們在接到溫夢的報告后,考慮到兩人的安全,當時就命令她們立即撤回來。可看現在情況,這兩人還是向西側山間跑出了數公里,隱蔽靠近敵人進行了抵近偵察。
萬林沒有責備兩人,而是取出地圖問道:“目前敵人停留在什么地方?”溫夢和吳雪瑩立即走到萬林身側,溫夢伸手指著地圖說道:“目前他們停留在這座山后的一片小山坳中,看樣子是在隱蔽休整,準備夜間偷偷摸過來。”
萬林盯著地圖說道:“難怪阿豹設立的十公里瞭望哨都沒有發現敵人的行蹤,這座大山正好遮擋住了觀察哨的視線。”他說著神色忽然變得有些緊張,看著阿豹和阿虎急促的說道:“用暗語命令三公里以外的所以觀察哨立即撤回來!”
阿豹和阿虎愣了一下,阿虎問道:“不觀察敵人的動態了?”萬林跟著說道:“前幾天過來偵察的那幾個小子,肯定完全摸清了我們所有觀察哨的位置,不然對方不會停留在這個隱蔽位置。一旦天黑,敵人極可能隱蔽靠近山頂摸掉我們的哨兵,他們現在已經處在危險之中!”
阿豹和阿虎大驚,趕緊向側面山頂跑去。萬林隨即看著成儒幾人說道:“頭幾天靠近這里的那幾個獵人,看來還真是具有豐富的偵察和山頂作戰經驗,他們在那幾天已經偵察出了每一個觀察哨的位置。”
成儒幾人臉色都變得有些陰沉,他們已經明白,對方此次采用的策略就是隱蔽靠近彎刀部落周圍,力圖出其不意的干掉山坳外圍的防守兵力,然后集中優勢火力壓制對面林中的彎刀人,強行架橋攻進山莊。
成儒也扭頭望著彎刀部落所在的山坳,凝神思索著說道:“看來對方這幾人確實是坤沙高薪聘請的精于山地作戰的雇傭兵,在彎刀部落所在的這種山坳地形中,只要掃清外圍的抵抗,彈丸之地的山坳里面就是有再多的兵力,也根本就無法守住這條河道。”